第四辑 性别构成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1&A=9&rec=12&run=13

性别构成 城张村人口性别比例女性略高于男性。1949年人口统计,村总人口女性占51%,男性占49%。1980年统计,总人口1345人,女性占535%,男性占465%。2005年统计,总人口2294人,女性占534%,男性占466%。
年龄构成 新中国成立前(1948年),张家庄村民138户、819人,其中贫雇农118户、694人,占全村人口85%。因生活贫困,人均寿命短。建国后,农村经济不断发展,村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健康水平得到提高,人均寿命延长。2005年末统计,全村总人口2294人,年龄构成:6岁以下144人,7~15岁377人,16~39岁859人,40~49岁415人,50~59岁249人,60~69岁97人,70~79岁82人,80~89岁24人,90岁以上老寿星2人(傅云英95岁,王英兰92岁)。
附:90岁以上老人简介
2005年,村内90岁以上老人2位。均为女性。
傅云英 1910年生。一生勤俭朴素,喜素食青菜,尤以喜食小豆腐,饭后喜吃少许水果。生育4儿2女,操持家务,任劳任怨。收拾家庭,清洁卫生。不嗜酒烟,早眠早起。60岁后,喜欢早起散步。不生大病,头疼发烧服少许药片即愈,很少扎针输液。心胸开朗,豁达乐观,助人为乐为一生美德。2005年已95岁,则步履稳健,能一气登五楼。视力、听力、记忆力仍好。
王英兰1913年生。性格从容温和,食不挑剔,顺其自然,荤素则食。午、晚饭后喜饮茉莉花茶。乐善好施,邻人遇事求之,尽力而为。一生生育2个儿子,2005年老人仍走动自理,往事记忆犹新。
文化构成新中国成立前,村民家庭贫困,加之战乱不安,村无学校,儿童入学率很低,仅在10%左右,村民文化水平很低。1949年初调查,全村人口828人,幼儿、在校儿童162人,青壮年及老人666人,其中达到中学文化程度6人,小学和高小文化程度只有53人。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重视发展教育事业,1950年村建起小学,开始普及小学教育,儿童入学率达90%。1952年冬,村公所贯彻县政府扫盲会议精神,创办农民夜校(时称“农民识字班”)。1963~1976年,村曾两次创办农民夜校扫盲。80年代起,开始推行九年义务教育,村中儿童均入学。
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全村人口1355人。其中:大学生1人,大专生2人,中专生3人,高中生104人,初中生325人,高小生498人。学龄前儿童217人,不识字或识字较少287人(均为老年人)。全村青壮年人均已扫除文盲。
2005年统计,城张村在全国各地大中专院校学生32名,其中大学本科生24人、大专生6名、中专生2名。
职业构成新中国成立初,城张村90%以上村民以种植蔬菜为生计,有少户经营服务业、饮食业。1952年,村民160户,其中从事小商业和建筑业15户,占总户数9%。1956年,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村民均入社务农。1958年9月1日,人民公社化以后,实行政社合一,一级核算,村(时称生产队)内时有劳力308人,公社抽调18名有工作特长的劳力去公社企业工作,其余劳力在村从事农业。
1961年人民公社体制调整,城张大队划为三个生产队。生产队遵照上级“以副养农”政策,开始抽出劳力从事副业生产。1964年,大队从事工副业72人,占全大队劳力2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83年土地分户经营,解放了生产力。自此,不少村民户开始办企业、商贸、服务业。大批劳力转化为企业工人。
2005年末统计,全村863户村民,男女劳力1249人。从事第一产业334人,占总劳力27%。第二产业540人,占总劳力43%。从事第三产业384人,占总劳力29%。干其它工作占总劳力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