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微生物检验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1&A=8&rec=76&run=13

70年代初,卫生防疫化验在有关医院完成。
1973年,全区布氏菌病调查,防疫大夫携带有关化验器材,在昆仑及太河水库医
院安点做布氏菌病血清试验。
1975年8月, 肝炎暴发流行,用乒乓球台作工作台,进行肝功化验,用扩散法和
对流电泳法开展HBsAg检查。
1976年, 开展食品细菌学和传染病细菌学、血清学检验。6月,市防疫站发现霍
乱病人,细菌室分担3000余份的大便培养。唐山地震后,配合区医院抢救震伤病员,
负责临床细菌学检验,同时建立动物试验室。
1977年, 在山东医学院李笠教授指导下, 从输血队员及病员中筛选了高滴度的
HBeAg,HBe1、2Ag,抗-HBe 参比血清,开展e抗原系统的检验和与其有关的调查研究
活动。
1976年6月至9月, 在东坪公社上台大队进行肝炎普查, 普查项目包括肝功,
HBsAg,HBeAg, 胎甲球等。是年冬,开展HBsAg亚型检验,检测结果,淄川区以wdr亚
型为主。
1978年5月, 在萌山水库南岸红旗大队水域检出小川型埃尔托弧菌,在磁村水库
查到稻叶型弧菌,但没发现病人,亦无发现带菌者。
1981年春,市防疫站与区卫生防疫站联合对市属五区的城区熟肉制品进行沙门氏
菌、志贺氏菌、葡萄球菌污染状况的调查。秋,配合省防疫站在昆仑镇采犬血,观察
狗注射狂犬疫苗后的抗体消长规律。冬,区防疫站与市防疫站合作用血凝法研究各型
乙型肝炎病人血清大肠菌抗体的变化规律,发现在GPT升高前1~2个月,大肠菌O162
凝集抗体滴度开始上升, 补体结合抗体滴度降低, 对早期诊断乙型肝炎活动(GPT
增高)具有重要意义。
1982年4月, 全国三分之一重点县(区)配备仪器到位,装备细菌室有长征牌低
温冰箱,荧光显微镜(广州产),苏制冰箱等。同月,开始搜集各种传染病血清,低
温(-20°C)冻存。区防疫站配合市防疫站对二里化工厂137名接毒工人做血清IgG、
IgA、IgM抗体球蛋白测定,为使琼脂膜达到清晰、长期保存、模式颜色不变的目的,
进行了琼脂膜处理技术的研究获得成功。7月,峨庄乡出现斑疹伤寒暴发点。8月,城
区出现类似病人,对患者血清经补体结合分型试验,峨庄为普氏,城区为莫氏立克次
体感染。在防疫站前院内捕到一只家鼠,在其血清中查到高滴度莫氏抗体(1:5120)。
1984年,用上海生物制品所供给的敏感猴血球以血凝抑制法,对493名2~15岁儿
童测定了麻疹抗体,阳性率95.74%,GMT8.3。
1986年,区卫生防疫站参与市医科所《空肠弯曲菌微氧环境简易制备方法》课题
研究,用传统的烛缸法和新研制的纸片法对47份鸡肠标本,做空肠弯曲菌分离,阳性
符合率97%。该方法制备简单,操作容易, 适合基层应用。1991年开展用同种红细胞
凝集素滴度变化,观察肝硬化病情变化的研究,发现病情活动时滴度升高,稳定时降
低,最高可达1:2560。12月,查王一家养鸭场,鸭鹅成批死亡,经对死禽解剖观察、
病原分离鉴定、 动物实验为多杀性巴斯德杆菌a引起。人群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
示,正常人都有该菌抗体,不致引起人间流行。
1987年7月,与市防疫站、张店区防疫站联合对淄川、张店304名医务工作者,用
酶联法和放射免疫法做了HBsAg, 抗-HBs、抗-HBc感染状况调查,酶联法检测结果为
HBsAg6.9%(21/304),抗- HBs31.6%(96/304)、抗-HBc8.6%(26/304)。
1988年5月, 第二次重点建设三分之一县(区)配备仪器到位,有酶标仪、荧光
显微镜、生化培养箱、净化工作台等。1988年至1990年,曹温年等同志研究微量法测
定布氏菌病凝集抗体半抗体,对布氏菌病的诊断有显著意义。
1990年6月, 太河乡东庄东峪村发现布氏菌病16例。7月至9月,在羊的血培养
中分离到布氏菌4株,经鉴定为羊3型布氏菌。7月14日,在10号羊的血培养中分离到1
株与布氏菌交叉反应菌,经鉴定为迟缓爱德氏菌(代号9010),该菌免疫家兔,可诱
导产生高滴度的布氏菌抗体(1:1600)。
1991年5月,与各食品生产单位一道对辖区内3256份食品细菌污染状况进行调查,
结果细菌总数合格率74.63%大肠菌群合格率81.02%。不合格样品中冰糕及各种冷饮占
81%, 酒类罐头类合格率最高(94.0%) 。对2710名饮食及公共声场所从业人员进行
HBsAg、PHSA调查,HBsAg阳性率4.98%,HBsAg阳性者中PHSA阳性率32.59%。
1992年,对淄城两农贸市场市售凉拌小菜进行蜡样芽胞杆菌污染状况的调查,采
样48份,阳性33份(68.75%),检出目的菌121株,能分型的113株,即2型(27.21%)8
型(21.48%) ,10型(19.81%),1型(11.5%),7型(6.61%),4型(1.60%),6
个生化型。 毒力检验:将18小时肉汤培养液接种小白鼠,无菌肉汤注射对照组。结
果试验组12小时内死亡, 对照组均存活。增殖试验:每克小菜加入100株菌,在常温
下,6小时可增至106株/克。耐热试验: 90°C50分钟不能杀死,100°C30分钟部分死
亡,40分钟可全部杀死。5月,在太河乡北马鹿村一个4口之家的养羊户中,从父亲的
血液中分离到羊1型布氏菌,在儿子的血液中检出羊3型布氏菌,母女二人布氏菌血清
学及病原学检查均阴性。
1993年,接受市质量控制办公室盲点样品10份,所有结果与真值相符,被评为市
质控优秀单位, 受到表彰和奖励。 用三步乳糖发酵法(GB)、一步乳糖胰胨发酵法
(LTSE)和美国A--I法对680份食品进行了大肠菌群检测,阳性率依次为8.83%,8.88
%,7.44%,三种方法差异显著(p<0.01),以 LTSE最佳。
1995年,对9010菌的研究,完成了在自然界的分布。检测各种标本1700份,用生
化数值分类法鉴定非发酵乳糖G-杆菌 220株,发现迟缓爱德华氏菌3株,与布氏菌无
交叉反应现象。
1998年2月,做9010菌,耶氏菌0:9(Ye0:9),猪2号(S2)动物试验,证明
在相同的条件下, Ye0:9诱导产生布氏菌抗体为1:800,9010为1:1600,9010Ye0:9只能
吸收掉同源菌诱导产生的布氏菌抗体,而不能吸收异源菌产生的布氏菌抗体,9010菌
在人和动物布氏菌病血清学诊断上的干扰而导致假阳性率为15~20%。
1999年8月11日, 在洪山中学建筑工地民工中出现霍乱患者,从各疫点患者的吐
泻物中分离到埃尔托弧菌50株,经鉴定均为小川型。1987年至1999年参加征兵化验体
检13次,共查10672人,合格9317人(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