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三级卫生防疫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1&A=8&rec=37&run=13

1956年,淄川区卫生防疫站工作实行地段医生负责制,定期做好巡回医疗、预防
工作,认真做好疫情报告和传染病管理。1959年,深入开展以医院为中心的扩大医疗
预防工作,加强地段医生的技术指导,在地段医生负责制的基础上,调整为:实行综
合医院、防疫大组、地段医生三级负责制。淄川区医院、洪山医院、昆仑医院、王村
生建八三厂医院、金岭铁矿医院、黑旺铁矿医院6个医院为一级综合医院,26 个公社
医院、 46个厂矿保健站、8个学校卫生室为二级防疫大组。300名地段医生划定611个
责任地段,公社地段医生平均每人承担2169人,厂矿地段医生每人承担1199人,建立
定期例会及传染病报告制度,防疫大组建立疫情登记,发现疫情,立即调查处理。
各级防治工作职责:
医院:(1 )一级医院所辖地区防治技术的指导中心,有检查督促二级管理单位
防治工作的责任。 (2)根据区卫生防疫站的意图,召开会议研究所辖区的防治工作
任务。(3)定期组织所辖地段医生进行传染病专题学习。(4)协助二级单位处理在
传染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措施等方面遇到的疑难问题。
防疫大组:(1)定期召开会议, 听取地段医生的汇报,研究大组范围内的传染
病管理工作。(2 )检查地段医生的工作,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制订防治规划,作出
工作总结报告。
地段医生: (1)负责本地段的卫生宣传教育,建立地段义务报告站,培训义务
疫情报告员。 (2)定期巡回检查,及时掌握本地段的传染病发病情况,及时进行访
视及病家消毒, 送医送药上门,及时做出传染病报告,首例病人做专案报告。(3)
配合区卫生防疫站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当好领导的参谋,指导本地段开展爱国卫生运
动。
1959年, 组织百余名医务人员,对16种疾病进行普查。1960年3月,在普查的基
础上, 抽调85 名医务人员分成16个普查组到各公社对16种疾病进行普查普治、复查
复治、补查补治工作,基本查清16种疾病在淄川区的分布情况。随后又组织公社、厂
矿医务人员对病毒性肝炎、伤寒带菌者、慢性痢疾进行调查。对66590 人进行病毒性
肝炎调查,查出患者1119人,占受检人数的1.68%。对三年内发生的伤寒病人62.9%进
行大便培养, 对登记慢性痢疾病人的50.33%进行大便培养。
1959年冬季, 全区医务人员逐门逐户进行麻疹易感人群调查,对53971名麻疹易
感儿童,用雷击散、胎盘粉、紫草等不同药物进行3次预防服药。
1961年挨门逐户进行疟疾病人调查,查出1114名病人,对其中1048人进行服药治
疗。在重点地区进行蛔虫病调查,查出的蛔虫感染率分别是:淄城69%,峨庄68%,区
机关50%。
1968年4月, 区卫生防疫站撤消,在淄川区医院设立防治组,主要工作为疫苗接
种和疫情统计。三级医疗卫生网受到破坏。
1972年6月, 恢复区卫生防疫站,逐步整顿恢复各级疫情报告网,建立健全疫情
管理制度。 1973年3月区卫生防疫站设立防疫组,公社级以上医院有专人负责传染病
防治工作,各大队卫生室有人兼管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工作。
1975年开始,建立每月一次防疫例会制度。区卫生防疫站每月10日召开卫生防疫
工作会,参加人员为各公社医院、区医院和厂矿医院的卫生防疫人员,安排卫生防疫
工作,并进行计划免疫及传染病防治业务知识培训。每月16~20日各乡镇卫生院召开
有乡村医生参加的防疫例会。
1985年以后,区卫生局每年分配淄博卫校毕业的卫生医士专业人员到乡镇卫生院,
从事基层卫生防疫工作,不断充实基层卫生防疫的技术力量。按全区总人口的1.5/万
配齐了防疫人员, 区、乡、 村三级卫生防疫网进一步健全,卫生防疫人员的整体业
务技术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