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聊斋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1&A=7&rec=41&run=13

蒲松龄的《聊斋诗集》共计五卷,外加《续录》和《补遗》,共有诗1039首。
从青年时代起,蒲松龄就开始了诗歌创作,这从他写的《郢中社序》可以看出。可
惜的是,他早年的作品没有流传下来。现行的《聊斋诗集》为路大荒编定,起于康
熙九年庚戌(1670年) ,止于康熙五十三年甲午(1714年) , 共1029首。其中卷一的
《独酌》和《续录》中的《独酌》,字句相同,系重出。《续录》中的《趵突泉》
(二首)、《游龙寺》(一首)、《暮春泛大明湖》(一、三两首)、《千佛山》(一首)、
《游大佛山》(一首)、《白云亭泛舟》(一首)、《登历下亭》(一首)、《北渚亭》
(一首) 、《环碧亭》(一首)等11首诗,系他人作品混入。(李伯齐《窜入〈聊斋诗
集〉的几首赝品》,载《蒲松龄研究集刊》第三辑。) 去掉以上重出和赝品,《聊
斋诗集》实有诗1017首。蒲松龄的佚诗,近来时有发现:英国伦敦牛津大学图书馆
《听秋声馆抄书·聊斋诗草》中有五首,淄博张庆林家藏《聊斋诗集》抄本中有14
首。(见赵蔚芝《聊斋诗集笺注·补遗》。)邹宗良从二卷本《聊斋诗集》中发现一
首,加上这20首佚诗,共1037首。但高翰生《聊斋诗集跋》称蒲松龄共有诗1295首,
故尚有250馀首诗的差距。
蒲松龄的诗, 有古体,有近体。古体诗共285首,共中三言1首,四言5首,五
言143首,七言93首,杂言43首。近体诗共754首,其中五律50首,五绝56首,七律
370首, 七绝269首,五言排律17首,七言排律2首。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除了六
言古诗外,古代诗歌的各种体制,蒲松龄都运用过。近体诗的数量接近全部诗作的
四分之三,尤为擅长七律和七绝,七律超过了全部诗作的三分之一。
蒲松龄的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概括起来,有以下七个方面。
一为反映社会现实的诗作。这首先是反映百姓苦难的作品,无论是天灾,还是
人祸,蒲松龄都用诗歌作了记载和表现。康熙四十二年前后,淄川遭受了连续三年
的“奇灾”,蒲松龄在《纪灾》诗中写道:
半载酷阳麦夭殒,之盈筐不受捆。六月初雨田始青,蜿蜒大如蚓。禾垅聚作风
雨声,上视丛丛下蠢蠢。……枯茎满地蝗犹飞,老农涕尽为一哂。剩有 菽待秋成,
生途益窄民情紧。叶萎花焦望雨零,片云吹散朔风狠。去年卖女今弃儿,罗尽鼠雀
生计窘。更有甚者,竟出现了卖人肉的惨象:“旅食何曾傍肆帘,满城白骨尽灾黔。
市中鼎炙真难问,人较犬羊十倍廉! ”(《饭肆》)灾情严重到如此程度,地方官却
谎报丰年:“年丰幸有中丞报,犹缓君王东顾忧。”(《邸报》)灾年未过,官员已
准备征粮:“青苗遍野麦输芒,南北流人道路僵。为问播迁何自苦? 月中传说要征
粮。”(《口号》)不仅征粮,还要增加“羡金”。蒲松龄写道:“金非雨自天,两
税增民羡。羡金问几何? 略抵税之半。愿竭我膏脂,共资尔巧宦。谷尽难取盈,涕
泣零如霰。”(《齐民叹》)
其次对于科场弊端,蒲松龄也深有体会,在许多诗中作了揭露和指斥。《试后
示篪、笏、筠》写道:
昔日学中士,获荣在稽古;今日泮中芹,论价如市贾。额虽十五人,其实仅四
五。益之幕中人,心盲与目瞽。文字即擅场,半犹听天数。矧在两可间,如何希进
取? 悠悠岁月迈,稚齿为衰姥。《历下吟》五首是蒲松龄在济南目睹黑暗科场的实
录。第一首写考生在唱名时受到的鞭笞和羞辱:“黑鞭鞭人背,跋扈何飞扬。轻者
绝冠缨,重者身夷伤。退后迟 应,逐出如群羊。贵倨喜谩骂,俚 甚俳倡。”第二
首写考试结束两月,试官为了索贿迟不放榜,又不准考生回籍:“日久资斧绝,历
下犹漂泊。踵决衣带断,乞食在郊郭。……丐活何可长? 恐将葬沟壑。”第三首写
放榜之后,借口淄川有“关节”,推翻原案,另行评选:“佳文受特知,反颜视若
仇。黜卷束高阁,凭取任所抽。颠倒青白眼,事奇真殊尤。”考生是否录取,关键
在于是否行贿。
再次对于吏治黑暗,蒲松龄在《廷尉门》中写道:
廷尉门,报晚衙。清若何?无纤瑕。雀有角;鼠有牙。公庭下,鬼含沙。堂上怒,
血如麻。谁理直? 相公家。诗中对含沙射人的鬼蜮,对不问青红皂白、滥施刑罚的
廷尉给予了辛辣的讽刺和揭露。《大人行》揭露了钦差大臣对地方官民的骚扰和搜
刮:
金貂学士来帝傍, 鸣钲 ▲高盖张。旌旆摩戛鸣刀枪,凤鬃雾辔云锦行。……
尘霾暗天白日黄,庐儿狰狞噪官堂。前驱跋扈尤猖撅,圉卒毒掠肢残伤,驿吏鞭背
掣马缰,疾呼大令斩铃索,唾面诟骂等获臧。部牒乘传有定额,目努索奢十倍强。
十倍半折金钱入, 橐中万蹄千帆樯。大令抽息仰颜色,剜肉 息买容光。农人榜人
废生业,上下骇窜真仓皇。可怜大令虽强项,库储搜竭民亦殃。……蒲松龄的诗作
就是这样多方面地反映了社会现实。
二为描写山水田园的诗作。蒲松龄在不到一年的南游做幕期间,写下了许多山
水景物诗,如《黄河晓渡》、《射阳湖》、《泛邵伯湖》、《湖津夜泊》、《扬州
夜下》、《河堤远眺》、《堤上作》、《泰山远眺》、《扁舟渡河》等等。这些诗
作对江北水乡景物描摹得极为细腻形象。如《射阳湖》其二:
巨笔一洗千顷墨,濯天疑侵星头黑。万片碎金乱夕阳,八荒一株琉璃色。镜面
平铺光不留,其中深浅那可求? 燃犀烛之不见底,龙精蛟怪拥蝌蚪。鼓楫问尔扁舟
叟,苍莽之处有天否? 他带着异乡人的目光,将江淮的景色写得那样怪异奇特。在
《登岱行》中将五岳之尊的泰山刻画得雄伟无比:
兜舆迢迢入翠微,往来白云荡胸飞。白云直上接天界,山颠又出白云外。黄河
泡影摇天门,千峰万峰列儿孙。放眼忽看天欲尽,足真疑星河扪。瑶池借寄高岩宿,
鸡鸣海东红一簇。俄延五更黍半炊,漾明霞射秋谷。吴门白马望依稀,沧海一掬堆
琉璃。七月晨寒胜秋暮,晓月露冷天风吹。顷刻朝暾上山觜,山头翠碧连山尾。及
到山下雨新晴,归途半踏蹄涔水。回首青嶂倚天开,始知适自日边来。《崂山观海
市作歌》一方面写出了崂山的秀丽高峻,一方面描绘了海市的奇幻缥缈:
山外水光连天碧,烟涛万顷玻璃色。直将长袖扪三台,马策欲挝天门开。方爱
澄波净秋练, 乍睹孤城悬天半;埠 横亘最分明,缥瓦鱼鳞参差见。万家树色隐精
庐,丛枝黑点巢老乌。高门洞辟斜阳照,晴光历历非模糊。属一道往来者,出或乘
车入或马。扉阖忽留一线天,千人骚动谯楼下。转眼城郭化山丘,猎马百骑皆兜牟。
小坠腾骧逐两鹿, 如闻鸣镝声 飕。飚然风动尘埃起,境界全空幻亦止。人世眼底
尽空花,见少怪多勿须尔。……
在登淄川豹山时,描写了山石如林的景象:“丛舍遥含春树里,危峰对插梵宫
西。眼看石阵云霞护,想见军容步(部)伍齐。”(《豹山》)在游青云寺时,描写了
寂静幽深的环境:“山静桃花幽入骨,谷深溪柳淡如僧。崩崖苍翠云霞满,禅院荒
凉鬼物凭。”(《闰月朔日青云寺访李希梅》)在蒲家庄至王村西铺的道路上,他留
下了密密的足迹,沿途的景物也成为他诗歌描写的对象:“十里烟村花似锦,一行
春色柳如腰。榆钱雨下黄莺老,麦信风来紫燕飘。”(《奂山道上书所见》)“五月
新蝉荷始花,丰年此日到农家。连朝时雨初耘豆,夹道春田更艺麻。”(《麦收》)
他长期设帐授徒的毕家石隐园,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许多诗便取材于此:“年年
设榻听新蝉,风景今年胜去年。雨过松香生客梦,萍开水碧见云天。老藤绕屋龙蛇
出,怪石当门虎豹眠。我以蛙鸣间鱼跃,俨然鼓吹小山间。”(《石隐园》)
三为吟咏历史和古迹的诗作。 前者如《崔伯渊》 、《褚遂良》、《淮阴》、
《读汉高祖本纪》、《读三国志》、《读平泉记》等,后者如《霸王祠》、《白雪
楼》等。这些咏史诗或以历史人物、或以历史事迹、或以历史遗迹为吟咏对象;借
古抒怀,议论风生。如《咏史》其一:
良马非不骏,盐坂徒悲鸣。美玉非不贵,抱璞为世轻。高士卧隆中,畴乃知其
名?从容起南阳,谈笑魏吴惊。男儿事蚕桑,后世有何称?以良马困于盐坂、美玉藏
于璞石自喻,慨叹生不逢诸葛亮奋起南阳那样的机遇。再如《杨妃》:“马懿临终
厌老媪,绝世红颜老便休。三十八龄殉社稷,还留风韵在千秋。”司马懿曾逼其老
妻自杀; 杨贵妃三十八岁便在马嵬兵变中身殉社稷,虽然死去,但其绰约风韵却千
秋长存。这显然与传统的观念相违背。再如《读汉高祖本纪》:“果然帐下皆屠狗,
孺子何尝任甲兵! ”对刘邦能够延揽各类人才给予了肯定。再如《霸王祠》:“项
王祠外晓冥冥,灵迹荒唐不可听,一曲离歌征月暗,千年恨血楚江腥。深房雾暗吹
阴火,秋草烟寒落湿萤。有客凭临多涕泪,恨无尊酒酹空庭。”对楚霸王的悲剧命
运给予了同情。
还有一些咏史诗是为了总结历史的教训,表明了蒲松龄的历史观,如《读史》
其四:
宦竖备洒扫,不敢干 外,世主伊何心,沐猴使冠戴?刑馀性鸷忍,苍生任姑嘬。
片言为生杀,一从所憎爱。鼻气成龙虎,公卿望尘拜。久久跋扈成,深宫如被械。
大臣受秘旨,谋泄遭屠害。党锢一网尽,国势亦沦败。读史迄汉唐。不可复聊赖。
无须咸被诛,浮白为一快。对封建社会的痼疾--宦官专权的原因、危害以及应采取
的措施作了深刻的分析。
四为与友人唱酬及往来吊贺的诗作。这一类诗歌在《聊斋诗集》中占有相当大
的比重。其中有送别诗、留别诗,有寄人诗、怀人诗,有赠答诗、应和诗,有庆贺
诗、哀挽诗等等。这些应酬诗所涉及的人物大体可分为三类:一为地方缙乡绅名流,
如高珩、唐梦赉、毕际有、孙蕙、王士禛等。他们都年长于蒲松龄,既有官爵,又
有声望,且能诗文。蒲松龄敬重他们,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位高望重,另一方面也因
为他们赏识自己的文采,支持自己的创作。高珩、唐梦赉先后为《聊斋志异》作序,
王士禛对蒲松龄的小说与诗文都极为赞赏。孙蕙聘其为幕僚,毕际有聘其为西席,
也同样是对蒲松龄的敬重和赏识。蒲松龄向唐梦赉表示:“略见雕虫技,辄承华衮
褒。”(《寿唐太史》) 向王士禛表示:“愧无项斯善,堪蒙士元奖。”(《俚言奉
送大司寇先生假满赴阙》) 向孙蕙表示:“尚有孙阳怜瘦骨,欲从玄石葬荒丘。”
(《感愤》)这些都表明了蒲松龄既感激又惭愧的心情。二为地方官员,如先后任淄
川县令的汪如龙、张嵋、时惟豫,新城县令郎廷槐,莱芜县令范溥,由按察使转布
政使的喻成龙等。这些官员都能不同程度地做到礼贤下士,因而赢得了蒲松龄的信
任。蒲松龄在与他们的酬答诗中,总流露着一种独立不羁的骨气。在《答汪令公见
招》中写道:“小语未能分上座,短髯聊足备参军”,“岂同弹铗三千士,聊附处
囊十九人”。表示自己虽身居下位,但不同于弹铗以求厚禄的食客,而是能左右上
官的髯参军郗超和脱颖而出的毛遂。在《饮时明府署中,酬唱倾谈,不觉蜡泪沾衣,
归后赋此却寄》中写道:“王门未许滥竽逃,又赐衙斋玉色醪。可喜孟公能倜傥,
尚容叔夜纵爬搔。”以好客的陈遵比时惟豫,以嵇康自比。三为作者友人,如刘孔
集、 李希梅、 王如水、毕韦仲等。他与同在宝应幕府中的刘孔集可谓情投意合,
《忆刘孔集》写道:
忆彼苍髯叟,生平志四方。藏金不终夕,挥霍意慨慷。明珠何暗投? 逢人而桂
姜! 昔智非今愚,所际诚不臧。心偏天地窄,触目成刺芒。欲以己才慧,律其膝下
郎。忧长数以短,命乖而心强。造化焉可梗? 己身徒受殃。生为裘马客,殁无隔宿
粮。但觉宇宙间,君去遂无光。年年唯柳翌良友为悲伤。对刘孔集的豪爽性格、坎
坷遭遇、悲惨结局作了生动描述,并表示了自己的崇敬与哀悼。他与郢中社诸友情
同手足,在《贻希梅》中写道:
青青蕙兰草,结根在岩穴。佳人怜幽芳,采之佩玉 。玉 尚可把,幽芳不可掇。
怀刺已三年,开怀字迹灭。热受恶木阴,志士良不屑。平津设草具,故人责疏节。
人情贵异物,习处交情亵。诗中认为做人应坚持德操,而不要随波逐流,屈服于恶
势力,以此与李希梅共勉。他非常感佩丰泉乡王如水救人急难的侠义德行,在《薄
有所蓄,将以偿负,又为口腹耗去,深愧故人也,慨然有作,情见乎辞矣,寄怀王
如水》中写道:“慈帏昔见背,正值年岁荒。猝谋周身具,时势何匆忙……谁能当
此际,剜肉医人疮? 王生闻此变,慷慨倾错囊。君虽贵介胄,实无升斗粮。自觉心
太忍,分薇于首阳。国士重一饭,没齿结中肠。”王如水慨然解囊助已葬母,使蒲
松龄终生难忘。毕韦仲是蒲松龄在西铺的馆东,蒲松龄曾为其父写过《哭毕刺史》,
为其母写过《南山歌寿毕年伯母》,与其本人有过许多唱和之作。《赠毕子韦仲》
写道:“居斋信有家庭乐,同食久如毛里亲。生徒抱子皆如许,犹当童蒙提耳嗔。”
在毕家相处犹如家人父子一般。蒲松龄甚至表示,晚年要移居西铺,依傍毕家的几
个弟子生活:“梁鸿垂老因人热,鲍叔深交念我贫。他日移家冠盖里,拟将残息傍
门人。”(《赠毕子韦仲》)。
五为吟咏爱情及描写艳情的诗作。前者多写青年男女对爱情的追求,如《采莲
曲》:“返棹孤舟漾碧丛,少年逼趁半塘中。若非邻女来相唤,渐入深荷路欲穷。”
“两船相望隔菱茭,一笑低头眼暗抛。他日人知与郎遇,片言谁信不曾交。”也有
些诗写青年夫妇的离愁别绪,如《子夜歌》:“今日上西秦,明日上东鲁,不如不
归来,还省别离苦。”“问谁往江南,还寄物一裹。不是我念郎,但恐郎念我。”
“郎去白雪飞,郎来青苗长,只说不自由,还是不曾想。”还有的诗写思妇的复杂
心情,如《拟古》:“妾如云中雁,行行风中断;君如天上云,泯泯中道散。鸿雁
至深秋,尚有归来时;野云无定迹,去去少归期。弃妾空房长独守,团团寒玉照残
漏。香云委情支深更,红线暗滴无声瘦。自怜改尽菱花色,但恐归来不相识。”蒲
松龄的艳情诗以赠孙蕙的居多, 如《戏赠孙树百》其三:“琅 酒色郁金香,锦曲
瑶笙绕画梁。五斗淋浪公子醉,雏姬扶上镂金床。”也有戏赠沈燕及的,如《遥听
沈燕及夫人摘阮戏贻四绝》其二:“风流公子福无涯,月府仙人降翠华。百尺楼头
明月夜,双鬟把酒听琵琶。”此外,蒲松龄还摹仿唐人的宫怨诗,写了五首七言绝
句《宫辞》,反映了宫女嫔妃的孤寂之苦。还摹仿唐人的闺怨诗,写了五首七言绝
句《闺情》,反映了深闺少妇的相思之情。
六为咏物诗及其他诗作。前者所咏之物非常广泛,诸如古镜、红梅、紫薇、飞
蝗、猫等等。有些咏物诗借物托讽,含意深刻,如《养猫词》:“……鼠夜来,鸣
啾啾, 翻盆倒盏,恍如聚族来谋。……猫在床头,首尾交互;鼠来驰骋,如驴 。
推置床下,爬枨依然弗顾;旋复跳登来,安眠如故。怒而挞之仍不悟,戛然摇尾穿
窗去。”显然是讽刺尸位素餐的官吏。也有些咏物诗是赞颂美好的事物,如《紫薇
花》:“含苞初绽月三更,日日丹霞照眼明。痒着抑搔长影颤,暖经雨水怒条生。
鸣蜩爱荫尤先占,旅蝶随香已远侦。映日丛丛花满树,欲将紫艳斗春荆。”咏物诗
之外,蒲松龄还有少数拟作和代作的诗歌。如摹仿李贺的《马嵬坡拟李长吉》,摹
仿唐代边塞诗的《拟边衣》,摹仿古代应制诗的《拟南郊瑞雪应制》等。代作的诗
歌如《送卫方伯代振叔》、《代王玉斧呈宋观察》、《赠僧代毕刺史》等。这些诗
作或出于应试需要,或出于亲友的请托,从中亦可看出蒲松龄的艺术才华。
七为感叹身世的诗作。蒲松龄虽有较强烈的功名进取心,但命运却总与他相悖。
为了谋生,他大半生过着舌耕的生活,艰难地与贫困作斗争。《日中饭》描写了儿
女急食麦粥的情景,《二月二十三日询内人病》为自己不能教育儿子而感到难过。
《五月十二日抱病归斋》尤为伤感,诗中写道:
抱病归斋意暗伤,呻短榻倍凄凉。家贫况值珠为粟,儿懒何堪妇卧床。梦里红
尘随路远,镜中白发与愁长。终朝(宵)辗转闻残漏,月下空庭雪满廊。尽管家贫位
贱,但他的耿介秉性却绝不改变,《杂诗》中说:“西施颦眉黛,翩翩若惊鸿。宁
不知其美,新态殊难工。”他胸怀大志,希望能够有所作为:“我有涪洼刀未试,
欲从河海斩长鲸。”(《呈树百》)他对那些目瞽心盲的试官十分不满,又怨自己命
运乖蹇:“憎命文章真是孽,耽人词赋亦成魔。”(《寄怀张历友》)他不甘心自己
的失败,激愤地质问上天:“呼吸若能通帝座,便将遭遇问天孙。” (《九日同丘
行素兄弟父子登豹山》其三) 他始终坚持进取之心:“长茅束卷置高阁,重将解结
挥尘蒙。” (《自嘲》) 在《寄紫庭》三首中,他概括了科举道路上的辛酸苦辣:
“良禽高飞尽,吾党数何奇! 莫下陵阳泪,三年黍一炊。”“不恨前途远,止恨流
光速。回想三年前,含涕犹在目。”“三年复三年,所望尽虚悬。五夜闻鸡后,死
灰复欲然。”他自己虽然未能如愿以偿,却把希望寄托到了后世身上,在《四月十
八日喜笏、筠入泮》中说:“眼中但见一芹青,抱卷亦犹生颜色。”在《喜立德采
芹》中说:“微名何足道,梯云乃有自。……无似乃祖空白头,一经终老良足羞。”
蒲松龄的诗歌不仅题材广泛,而且风格多样。他的古诗,前期多学习李贺,后
期多学习汉乐府和新乐府。他的艳情诗,继承了南朝宫体诗和晚唐香奁诗的传统。
他的格律诗,特别是七律,受到了杜甫、苏轼、陆游等人的影响。
李贺的诗虚幻诡谲、奇峭瑰丽。蒲松龄的有些诗在题目上就明确标出是仿李贺
之作,如《秋闺拟李长吉》、《马嵬坡拟李长吉》。更多的是词章结构等方面都学
习李贺,如《大风》里的“石破五色青天惊”,显然是学习模仿李贺的“石破天惊
逗秋雨”(《李凭箜篌引》);《旅邸》里的“鲤鱼风起荷花老”,是由李贺的“鲤
鱼风起芙蓉老”(《江楼曲》)而来;《赠谭近公代箬》里的“仙人孙思邈,日日耕
烟种瑶草”,是由李贺的“呼龙耕烟种瑶草”(《天上谣》) 而来;《 淮阳道》里
的“幽灯如漆迎新人”,是由李贺的“漆炬迎新人” (《感讽五首》其三) 而来。
《马嵬坡拟李长吉》在篇章结构上借鉴了李贺的《苏小小墓》。《把酒问青天》在
艺术构思上继承和发展了李贺的诗风,大胆运用神话传说,驰骋想象,奇幻瑰丽。
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新乐府“即事名篇,无复依傍”,句式灵活,
语言质朴。蒲松龄写了许多拟乐府诗,或学习汉乐府,或学习新乐府。如《堕驴行,
仿古乐府赠丘行素……》,句式参差错落,语言质朴古拙,极似汉乐府中的《孤儿
行》。再如《贫女》:
东家有二女,少小嫁同乡。长者适贫儒,少者适富商。贫女来归宁,荆布无华
裳;富女来归宁,门庭耀红妆。荆布入门坐,苦苣间青梁。红妆裁入户,烹肥罗酒
浆。殷勤择甘旨,奉于小女尝。贫女向翁媪,致词色声怆:“我岂爱冻饿,遣嫁由
爷娘。遣我与贫偶,乃憎贫无光! 因贫复得贱,不齿儿女行。”拂袖出门去,里社
为怜伤。语言浅显质朴,极似白居易的《新乐府》。
蒲松龄的格律诗能够兼取各家之长,陶冶熔铸,形成“苍劲峭刻”的独特风格。
其中借鉴杜甫的诗句特别多,如“芳洲蛱蝶深深见”(《湖上早饭得肥字》)化用杜
诗“穿花蛱蝶深深见”(《曲江二首》其二) ;“渔艇暮灯犹泛泛”(《河堤远眺》
其四) 化用杜诗“信宿渔人还泛泛”(《秋兴八首》其二) ;“空庭尚有藤萝月”(
《草庐》其二) 化用杜诗“请看石上藤萝月”(《秋兴八首》其二);“迎秋坠粉莲
房老”(《稷下毕振叔斋中》)化用杜诗“露冷莲房坠粉红”(《秋兴八首》其七);
“千家野哭闻墟舍” (《赋得满城风雨近重阳》) 化用杜诗“野哭千家闻战伐” (
《阁夜》;“春阳管动又飞灰”(《十六日途中得灰字》) 化用杜诗“吹葭六 动飞
灰”(《小至》);“好花忽自雾中看(《夜饮再赋》)化用杜诗“老年花似雾中看”
(《小寒食舟中作》)等等。苏轼长于七律,对蒲松龄的影响也很明显。蒲松龄许多
诗句是化用苏轼诗句而来,如“柴门乱落豆 灰”(《大雪连朝》) 化用苏诗“江云
欲落豆秸灰”(《歧亭道上见梅花,戏赠季常》) ;“烦构三楹代卯君”(《二兄新
甫病甚,……作此焚之》)化用苏诗“东坡持是寿卯君”(《子由生日以檀香观音像
……为寿》) ;“桑榆厄似黄杨闰”(《哀两稚孙》)化用苏诗“只有黄杨厄运年”
(《退圃》) ;“细柳长摇溪水清”(《清明》)化用苏诗“溪柳自摇沙水清”(《新
城道中二首》其一);“壮心端不受贫降”(《遣怀》化用苏诗“壮心降尽倒风旌”
(《地炉》)等等。
蒲松龄的艳情诗学习借鉴了南朝萧纲、 徐陵、陈叔宝、江总及晚唐韩 等人的
宫体诗和香奁诗,从体态容貌、服饰舞姿、歌唱技艺以及男女调笑等各个方面展现
了上层社会的享乐生活,构成了蒲松龄诗歌风格的另一方面。
蒲松龄诗歌的艺术特点也非常突出,其古体诗善于状物、长于叙事;其近体诗
工于对仗、精于用典。他善于在继承中创新,在立意、结构、语词等方面都有其独
创性。
善于状物。蒲松龄能够用形象的语言突出事物的特征,如《麻姑雀》写枯枝被
大风吹断,横空如桥,雀巢便建在这枯枝之上。巢内的小鸟处境危险,母雀欲哺小
鸟又无枝可凭,徘徊跳掷,无计可施。描写得细致具体,形象逼真。再如《病疟歌
寄孙蕴玉》写疟疾患者先冷后热的症状;《题赵晋石借山楼》写楼依山而建、上攀
下眺的特征;《瓮口道夜行遇雨》写谷深雨急、山洪暴发、人马难行的情形,都表
现了善于状物的艺术才能。
长于叙事。蒲松龄的叙事诗或叙述某一事件的片断,如《堕驴行》;或叙述某
一事件的全过程,如《侠女行》。《侠女行》描写了一位严武式的巾帼英雄,她因
为父亲听信侧室的谗言虐待自己的生母,又不便劝谏父亲,便在嫂嫂的帮助下,杀
死父亲,为母报仇,然后自杀。从行刺的原因,到姑嫂密谋,到伺机行刺,到自缢
身亡,叙述了事件的整个过程,如同一篇动人的“刺客传”。
工于对仗。蒲松龄的七律诗对仗异常工稳,异常精切。有的既对仗又切合人物
的身份,如“故人憔悴折腰苦,世路风波强项难”(《闻孙树百以河工忤大僚》),
前句把孙蕙比为做彭泽令的陶渊明,后句把孙蕙比为洛阳令董宣。有的既对仗又切
合人物的处境,如“楚陂依然策良马,叶公元不爱真龙”(《寄孙树百》其三),前
句比自己如良马陷于困境,后句比自己如真龙未受赏识。有的既对仗又切合人物的
姓氏,如“尚有孙阳恋瘦骨,欲从玄石葬荒丘”(《感愤》),前句以孙阳代孙蕙,
后句以刘玄石之醉死喻自己之境况。他有时把唐人的诗句熔入对仗,如“但馀白发
无公道,只恐东风亦世情”(《三月三日呈孙树百,时得大计邸钞》),前句熔入了
杜牧的诗句“世间公道唯白发”,后句熔入了罗邺的诗句“唯有东风不世情”。他
有时把前人的语言熔入对仗;如“轩轩方是奇男子,悻悻犹为小丈夫” (《送赴试
者》) ,前句化用了唐人王适的话“天下奇男子王适愿见将军白事”,后句化用了
孟子的话“予岂若是小丈夫然哉”。他有时把古人的嘉话溶入对仗,如“敢请筑台
先郭隗,漫劳悬榻待徐生”(《答汪令公见招)其五),前句用燕昭王尊礼郭隗之事,
后句用陈蕃尊礼徐 事。 蒲松龄还善于将并列的对句变为流水对,如“途穷已尽行
焉往,青眼忽逢涕欲来” (《偶感》) ;“未分胜友名山座,犹得奚囊妙句看” (
《重阳王次公从高少宰、唐太史游北山归,夜中见访,得读两先生佳制,次韵呈寄》);
“千间广厦拼如许,七尺匡床占几何” (《荒园小构落成,有丛柏当门,颜曰绿屏
斋》其八) ;“倘有一人能相骨,何妨四海更无家”(《答汪令公见招》)。他的对
仗,有时用来写景,如“藓苔初长青犹涩,禾黍新苏绿未匀”(《喜雨》);有时用
来抒情,如“狂态招尤清夜悔,强颜干世素心违”(《秋斋》);有时用来议论,如
“文章元自无双士,抚字群推第一官”(《送别张明府》其三);有的用来叙事,如
《寿唐太史》。总之,蒲松龄七律诗的对仗工稳,显示了其卓越的艺术才华。
精于用典。蒲松龄的近体诗用典既多且精,有的律诗竟句句用典,如《赠医士
卢鹤友》:“斗室垂帘近酒垆,刀圭一下患全苏。苏仙故井犹存楚,秦国良医旧姓
卢。庑下何妨高寄迹,髯童且喜近行沽。年年长抱维摩病,欲问仓公治得无? ”八
句用了八个典故。有的律诗一事多典,如《贺人生子》围绕生子之事用了六个典故。
蒲松龄诗中的典故出处异常广泛, 有的出自经史, 如“雀有角,鼠有牙”,出自
《诗经》;“岂同弹铗三千士,聊附处囊十九人”,出自《史记》。有的出自诸子
百家,如“蕉鹿疑为梦”(《为友人写梦八十韵》)出自《列子》,“西施颦眉黛”
(《杂诗》)出自《庄子》,“悻悻犹为小丈夫”出自《孟子》,“叶公元不爱真龙”
出自《新序》。有的出自名人诗句或文章,如“但馀白发无公道”用杜牧《送隐者
一绝》 诗句, “只恐东风亦世情”用罗邺《赏春》诗句,“冀群一顾遂无马” (
《答汪令公见招》其三) 用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一文中的句意,“君疲马
牛身犹病”(《寄孙树百》其一)用司马迁《报任安书》一文中的句意。有的出自笔
记小说,如“欲从玄石葬荒丘”出自《搜神记》,“长鳃我自暴清流”出自《辛氏
三秦记》。有的出自佛道典籍,如“年年常抱维摩病”出自《维摩经·方便品》,
“近得黄庭秘”(《寿唐太史》)出自《云签七笈·上清黄庭内景经释题》。蒲松龄
用典非常灵活自如,善于变化,如《东观汉记》说梁鸿少年不肯“因人热”,是指
高士拒绝俗人帮助,但在《赠毕子韦仲》里,却变成了“梁鸿垂老因人热”,表示
老年后愿意接受人们的帮助。再如《答朱子青见过惠酒》其二“褐父叨沽酒一盛”,
用的是《左传》“旨酒一盛兮,余与褐之父睨之”。蒲松龄将“睨之”变为“叨沽”,
由看酒变为尝酒。再如《午餐阻雨》“东食西宿路半里”,指的是在毕家石隐园住
宿,回旧斋吃饭,与《艺文类聚) 引《风俗通》“东家食西家宿”含义不同,蒲松
龄取其词而不取其意。再如《送喻方伯》“细麻生蓬中,虽直固不才”,和《荀子》
中的“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含义正好相反。有些典故用得非常自然,看不出用
典痕迹,如《贺沈惠》“阅人亦已多,更无如此郎”,是从《旧唐书·房玄龄传》
“仆阅人多矣,未见如此郎者”借用而来,却不留痕迹。再如《病疟歌寄孙蕴玉》
的最后两句“疟兮疟兮虐如此,今岁又闻病君子”,是从《世说新语》“来病君子,
所以为虐耳“化用而来,也无斧凿之迹。
语词的借鉴与创新。蒲松龄借鉴前人诗句有三种情形。一是沿用,如“白杨何
萧萧“(《忆侄螽斯》)沿用了《古诗十九首》,“山中无历日”(《五月黄花》)沿
用了太上隐者的《答人》,“良时不再至”(《秦邮官署》)沿用了李陵的《答苏武
诗三首》其一。二是化用,如“夕阳多向乱流明”(《舟中独酌》)化用了韦应物的
“夕阳明灭乱流中”(《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烟雨楼台十万
家”(《泰山远眺》)化用了杜牧的“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翘首乡关
何处是”(《射阳湖》)化用了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黄鹤楼》),“江人依
绿水”(《客署作》)化用了王湾的“行舟绿水前”(《次北固山下》)。三是由借鉴
而创新。如“途穷书未著,愁盛酒无权”(《独坐怀人》),分别由司马迁著《史记》
和李白“举杯消愁愁更愁” 的诗意转变而来。 再如“不怨菊英坠,但愿梅花早”
(《酬如水留别》其二),分别由《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与陆凯《赠范晔诗》
“聊赠一枝春”转变而来。还有许多诗句则是蒲松龄的独创,如“云低隔树断,雾
湿压篷垂”(《早过秦邮》;“暑自宵中减,秋从雨后生”(《秋夜临池》) ,“酿
雨不成难似酒,蒸云易散速于炊”(《密云不雨》),“归鸿尚忆南征路,病鹤难消
北海心”(《客署作》);“来从远树仍穿郭,去作长溪更绕城”(《般河》)等等,
这些优美的诗句显示了蒲松龄的艺术匠心。
蒲松龄的诗歌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一是比喻,如“弦歌原于推廉吏” (《平
河桥贻孙树百》,把孙蕙比为以礼乐教化百姓的孔子弟子武城宰子游;“遽去修文
白玉楼”(《挽毕公权》其一),把毕公权比作被上帝召去为白玉楼落成作记而早亡
的李贺。二是借代,如“遂以牵萝烦德耀” (《荒园小构落成,有丛柏当门,颜曰
绿屏斋》其七),以梁鸿之妻孟光(字德耀)代自己的妻子;“徒将种秫问罗(雍)端”
(同上),以陶渊明之子雍端代自己的儿子。三是反语,如“只恐东风亦世情”,是
罗邺诗句“唯有东风不世情”的反语;“壮心端不受贫降”(《遣怀》),是苏轼诗
句“壮心降尽倒风旌” (《地炉》) 的反语。四是双关,如“暗锁愁云咽秋雨” (
《夜坐悲歌》) ,既写天气浓阴不雨,又暗含作者愁愤郁结;“惜哉文绣身,乃以
贪得死”(《惜斑 坠井》),既为贪食黄雀坠井而死的斑 惋惜,又对贪求富贵而丧
生的纨绔膏梁提出警告。五是夸张,如“吴门白马望依稀”(《登岱行》),夸张泰
山之高可以望见苏州白马;“坟起五岳填满胸”(《自嘲》),夸张心胸之大可以装
满五岳。六是讽刺,如“归家尚得首丘死,尽荷君王覆载恩” (《流民蒙君恩载送
东归》) ,讽刺统治者不准灾民逃生,使其饿死家乡;“年丰幸有中丞报,犹缓君
王东顾忧”(《邸报》),皮里阳秋,讽刺地方官匿灾不报。七是调侃,如“争来童
子因人热,望断机头老孟光”(《又寄孙树百兼贻鲁坛》),嘲讽高鲁坛被求教的女
弟子纠缠,忘掉了家中老妻;“自能免交谪,不用唱回波”(《唐子向以近作见示,
又赠》) ,调侃唐子向不必惧怕,因妻子读书知礼不会撒泼。八是藏词,如“山灵
福报将无乃“ (《九日与同人登虎头石》) ,“无乃”后藏“不可” (《左传》用
“无乃不可”共20处);“三人踏雪还登堂”(《王八垓烹羊见招……作烹羊歌》),
“三人”前藏“不速之客”(《易·需》上六爻辞“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综上所述, 蒲松龄的诗歌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