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淄川服装城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1&A=5&rec=71&run=13

淄川服装城,是以西关大集为发育的社会根基,由西关一村为主体投资单位,
有关单位参与进行开发建设,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大型服装专业市场。1995年成交
额达到42.29亿元。 自1989年始, 连续六年三届被评为“全国文明集贸市场” ,
1994年跨入“全国百强市场”行列,为“全国十大日用工业品市场”之一。
西关大集历史悠久,多少年来,兴衰起落,几经沧桑。“文化大革命”期间,
曾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割除。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为久负盛名的西关大集注入了新的活力。
西关一人凭风藉力,大展其才,手艺人重展技艺,善商者重游商海,亦农亦工亦商
者日众,在集市贸易中活跃起来。但中共西关一大队支部和大队管委会一班人意识
到,这毕竟是一家一户的事,只能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要共同富裕,必须是集体、
个体全面搞活,共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于是,他们为发展村办企业而开始奔波。
在考察过程中,他们受到各种启迪,思想认识发生了飞跃,工作上实现了新的转移,
由过去投门子上项目,转移到发挥地利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带动全村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使西关大集迅速兴起了一个专业市场--服装市场。开始小商小贩在
孝妇河岸,大桥下,架起几块石板,立起几根竹杆,挂起服装进行经营。附近村庄
的服装加工户,随之带着自己的产品,加入了经营行列,进而,一些善经营的人,
南下温州、石狮等地贩来服装经营,从而引来了外地客商,市场迅速崛起。市场由
原来的集日经营,发展为天天经营。孝妇河岸终日拥挤不堪,特别到了雨季,河水
暴涨,挤占了市场,不仅造成摊位拥挤,也危及客商人身和货物的安全。1986年夏,
市场遭洪水袭击,西关一村及时提供条件,将市场南迁,保证了市场正常经营。面
对如此形势,中共淄川区委、淄川区人民政府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决定建设大型
服装专业市场。
西关一村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淄川区城市规划为依据,建设服装
城,先后5次搬迁村民167户804口人,拆除村民住宅面积2.3万平方米,投资3600余
万元,经过了五期工程建设,形成了占地16.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拥有9
个营业大厅,10栋营业楼,营业摊位1.3万个,供万余家经营业户进城经营的大型专业
市场。
淄川服装城,这一全国大型专业批发市场,目前,已逐步形成“卫星”市场。
服装城兴建之初,以服装批发为主,随着市场的发展,带动了小商品、鞋帽、布匹、
箱包等其它行市。亦推动了有关部门办市场的积极性,淄川供销集团总公司投资兴
建了东大商厦(小商品城),淄川水利水产局筹资建起了柳泉大厦鞋帽城,淄川城市
建设开发集团总公司投资兴建了般龙大厦服装市场,这三大市场均为高档次的封闭
式高层楼房建筑。“卫星”市场的形成,增强了服装城的规模优势和辐射力,形成
了以服装市场为主,“卫星”市场烘托的多种经营格局。1990年被国家工商局评为
全国文明集贸市场;1991年被山东省工商局命名为省级文明市场;1993年被评为山
东十大市场之一名列第二,在全国“十大工业品市场”排序中名列第九;1994年被
国家工商局评为全国百强市场之一;1996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文明窗口示
范点”,全国21大市场排序名列第十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