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岁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1&A=5&rec=230&run=13

一、传统节日
春节:农历(亦称阴历)正月初一。过春节,是村民最重视而又过的最隆重的节
日。节前,常年在外的亲人,大都相继赶回家门与家人团聚,共庆平安,举家亲热
异常。春节前几天,节日的欢乐气氛就已笼罩了各家各户,一般人家均忙着办年:
割肉、买鱼,象征年年有余;做馍馍、蒸年糕,意为年年高;添置新碗筷,寓为增
人口,人丁兴旺;做豆腐,祈求全家幸福;清扫庭院、房舍,置办新衣,以示辞旧
迎新。但在旧社会,穷苦百姓多在此时出走躲债,俗称“藏年”,有“过年如过关”
之说。
春节前夕,各家张贴春联。除夕夜,举家彻夜不眠,谓之“守岁”。信仰天地
神灵者,半夜过后,在当院设供桌,摆生菜:鸡、鱼、肉,上香,敬供天地神灵;
信奉鬼神者,在上房迎门设供桌,挂财神轴--关羽像,上香,迎接财神、喜神,以
取生财之意;在厨房灶君像前设供桌,以保举家平安。黎明前,全家吃包子 (即水
饺),有的在包子里放上糖、铜钱、花生、枣、栗子等,谁吃了就意味着生活香甜、
发财、长寿、“早生贵子”有福气。黎明后,晚辈开始向长辈拜年、祝福 (旧时要
磕头) ,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以及栗子、枣、核桃、花生等,祝孩子们又长了一
岁;此外,邻里还要相互串门、祝福、问好,给长辈拜年,给乡亲友人拜年。见面
时,相互问“过年好”,互相抱拳一礼,口呼“恭喜发财”。长辈则在家备好烟、
茶、糖、花生等,以示招待,增进友情。
这一天禁忌很多,一天不扫地、不打水、不动针线、吃食不烧、不烙、忌吃荤,
意取吉利。
从正月初二至正月十五,为探亲访友时间,这是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都要带
一些礼物,亲朋之间相互宴请,恭贺新喜。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也叫“花灯节”。这天晚上家家挂灯,传说:元宵节
的灯火,为吉祥之光,能驱妖避邪,医治百病。故人们不仅挂灯,并用其互相一照,
照到家中各个角落。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的发展,中共淄川区委、淄川区人民政府利用这一传
统节日,多在西关举办元宵灯会或商城灯会,并组织区内各乡镇扮玩队伍,进城表
演。给西关一村这一传统节日增添了新的气氛。届时村民竞邀远近亲朋来此观灯,
共度元宵佳节。
元宵节,既挂灯又扮玩,文化娱乐活动充满街巷和各娱乐场所,是一年一度最
热闹的时节,因之叫做“闹元宵”。西关一村“闹元宵”的传统节目是打铁花。相
传“打铁花”源于淄川西关,每年元宵节,西关一村在孝妇河滩开阔地带,临水搭
一松门,筑起熔炉,熔出铁汁,待夜幕降临,打铁花晚会开始表演,众多外地游客
前来观赏。

二月二:二月初二,又叫“青龙节”。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这天村民
喜欢吃炒豆子,曰吃“蝎豆子”。传说吃了蝎豆子可以一年避蝎子蛰。但家中有人
属相是龙的,不宜在这一天炒豆子,吃豆子。据说,“犯相冲”。
蝎豆子系用黄豆炒制而成。先将黄豆置于盐水中泡过,晾干, 再用黄土炒熟即
成,香脆可口。也有把面箕子和黄豆一起炒的。

寒食:即清明节的前一天。相传,为悼念介之推,定是日禁火寒食。
寒食节前一天,叫做一百五(即冬至后的105天) 。是日,日出前村民习惯到祖
坟上添土,以示后继有人,下午祭扫祖墓,成为寒食节的重要内容。

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为公历的4月4日或5日。
清明节这天,人们都有吃煮鸡蛋的习惯,据说吃了鸡蛋能眼明。村民到野外踏
青游玩,男女青年及儿童有打秋千、放风筝的习惯,这一活动可持续10余天。建国
后,为缅怀革命烈士,每到清明节,村民便组织起来,到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 现
已成为向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节日。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西关人过端午节,家家吃粽子,
户户门窗插艾和桃枝,床头毡下放艾,含避邪之意。儿童手腕足腕系五色线或红线,
名曰“拴命线”。颈挂长命锁,取意“长命”。手心、脚心、头顶心、鼻孔、耳内
抹雄黄,意在驱除虫灾病患。儿童妇女多戴“香荷包”,是用花布缝制的内装多种
中草药香料的各式各样的小布袋,传说带在身上可以驱瘟避邪。

六月六(天贶节):农历六月初六。麦收刚过,群众以为麦季收成是上苍所赐,
要敬天,俗称“上新麦子供”。迷信天地鬼神的人,这天设供、上香拜天。村民有
吃炒面的习惯,把新麦子炒熟后磨成面粉,用清水加红糖和成面团食用,传说吃了
炒面可以去暑气,不腹泄。过去人们在这天晒衣、晒书,谓之“晒龙袍”。传说这
天晒过之物可以防虫蛀。

七月七:农历七月初七,亦称“七夕”“乞巧节”。传说,该日晚间为牛郎织
女相会之夜。旧时,多有少女深夜设香案,祭拜织女之俗,称为“乞巧”。

七月十五: 农历七月十五日, 称“中元节”,也叫“鬼节”。旧时,村民有
“请家前”(祖先英灵)之俗,多于下午到野外拔五谷(高粱谷子等)各一株,系为一
束,放于家门楼上方,以此纪念祖先留于后人的农艺并祈求丰年。傍晚在家设供桌,
摆祭品,将祖先英灵请至家中, 上香祭拜。祭毕,要送“家前”于大门外,焚纸洒
水。现时,村民多改为去公墓祭祖,拔“五谷”之俗已废。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又叫仲秋。在西关,又称“团圆节”,是村民普遍
欢度的重大节日之一,节前亲朋好友相互串门赠送礼品。西关一村民, 在过节前有
看闺女之俗,女儿出嫁后作父母的须前往亲家看闺女,而其公婆则设盛宴款待。对
未结婚的儿媳,节前公婆及未婚夫要备以贵重礼品前去看望,对方亲家则以盛宴款
待。
是日,一般在外的家庭成员,均要赶回家中与家人团聚。这天晚上全家人共进
酒餐,食月饼、粘糕,话丰收,也有拜月、赏月之习俗。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民间有登高风俗,文人骚客亦
喜欢重阳登高,取“高中”之意。
过去村民有在重阳登高赶庙会的习俗。现村民登高已不多见,随着社会的发展,
经济的繁荣,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民众寿命延长,老人逐年增多,党和政府又将
此日定为“老人节”。西关一村于此日为老人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并为70岁以上
的老人,每人发给200元现金以示祝贺。

十月一:农历十月初一。是西关一村人上坟祭祖的传统日子,过去人们多以水
饺上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多用各种水果菜肴祭祖,以表示后人对先人怀
念崇敬之情。

腊八日:农历十二月初八。村民有吃腊八粥的习惯。腊八粥用粘米、豆、枣、
花生仁煮成。寓增福之意。现今, 西关一村又兴“腊八蒜”之俗。是日,将大蒜去
皮,淹于食醋中,在春节时食用,蒜味稍酸,醋味稍辣,是吃水饺的可口佐料。
在旧社会,大家富户雇佣的长工,如次年不再续用,多于此日正式辞退,此日,
亦是穷苦人另寻出路的一天。

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旧时,民间有供奉灶君(亦称“灶神”、“灶王”)
辞灶之俗。认为灶君掌管一家祸福,故在旧历腊月二十三,用芝麻饴糖等送灶神上
天,谓之辞灶,除夕迎回,谓之迎灶。此风传至今日,西关一人在这天设供祭灶王,
供品以糖瓜为主,糖瓜质粘,食时糊口难开,意示灶君朝见玉帝时,谨慎言行,多
言好事。有的村民在灶君两侧贴一对联,曰:廿三上天言好事,初一回宫降吉祥。
祭完灶君之后,将旧灶君像取下,与纸钱一并烧掉,至春节时,方重新贴上新灶君
像。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是日家家户户均收拾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有除
旧迎新之意。信奉鬼神者,傍晚各家都要祭祖,有的在家设供迎“家前”祭祖,有
的上坟祭祖。入夜,大小门前置“栏门棍”,意防鬼魂入内作祟。是夜全家“守岁”,
彻夜不眠,举家一起包水饺,吃团圆饭,意寓来年一家人和睦相处。年长者,则忙
于设供,摆祭品,供奉天地鬼神。是时,全家人不得说不吉利的话,不泼污水,不
扔脏物,要把刀、剪、笤帚收藏起来,以示敬神,免降灾难。零时,户户鸣放鞭炮,
辞旧迎新。

二、新兴节日
新年:1月1日,又称“元旦”,村民一般称阳历年。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
生活水平的提高,西关一村村民新年过的很隆重,特别是青少年学生中,新年之际,
互赠贺年卡之风盛行。

三八节:3月8日,即“三八国际妇女节”,亦称“妇女节”。西关一村历来采
取不同方式纪念妇女节,表彰妇女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功绩。

植树节:3月12日,节日前后,西关一村村民都以不同形式积极参加植树活动。

五一节:5月1日,即“五一国际劳动节”,亦称“劳动节”。由于人们生活条
件的改善,村民在节日期间旅游观光者渐盛。

五四节:5月4日,即“五四青年节”。是日, 西关一村团员青年多举办专题性
的纪念活动。

六一节:6月1日,即“六一国际儿童节”,亦称“儿童节”。90年代, 西关一
村党总支及村民委员会,多在西关一村幼儿园举行庆祝活动,并派专人去学校赠送贺
礼,儿童的家长也多在此时赠孩子一些有意义的礼品,以示祝贺。

七一节:7月1日,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日。60年代初,西关一大队组建党支部,
从此西关一人每年在7月1日都要举行纪念活动。改革开放后,西关一村党组织每年
在节日前后,组织多种活动,使党员从思想上、组织上接受一次党性教育,从而进
一步提高党员的组织观念和思想觉悟。

八一节: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西关一村每年于节前走访慰问驻军
部队,开展拥军活动,同时,召开军属座谈会,听取工作意见。对村民加强拥军优
属教育,增进军民团结,共筑钢铁长城。

教师节:9月10日,学校开展庆祝活动。西关一村历年都是尊师重教先进单位,
届时均派专人到各级各类学校走访慰问,对教师献贺礼。
国庆节: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西关一村届时均组织庆祝活动,西关一
村村民多改善生活,举家欢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