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 人民公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1&A=5&rec=162&run=13

一、人民公社化
1958年9月1日, 淄城镇成立淄博市第一处人民公社,即:淄城人民公社。该社包
括原淄城镇、二里乡、黄家铺乡、石谷乡4个乡镇, 59个自然村,33处高级农业生产
合作社, 10362户,45910口人,土地76545亩。公社实行政社合一,下设管区,原西关
乡3个行政村改称为西关管区;实行军事建制, 管区设民兵营,下设四个民兵连。西
关一属西关管区第一民兵连(即第一生产队),连长刘道成,副连长吕丕明。
人民公社成立初期实行公社一级核算。生产资料、人力、产品等均由公社直接
支配。银行将农村中的贷款一律收回, 刮起了一平二调三收款的共产风。人民公社
实行供给制,口粮不分配到户,实行凭票到食堂就餐,吃饭不要钱。
1959年3月, 贯彻中共中央第二次郑州会议精神,人民公社由一级核算改为分级
核算,西关管区成为核算单位。
1960年春,中共淄川区委报请中共淄博市委批准,在淄城人民公社进行一级核算
试点,成为淄博市唯一的一级所有制试点单位。
人民公社化不久,由于“大跃进”和“共产风”的影响,加之自然灾害的侵袭,
农村遭遇严重困难。
1958年,“大炼钢铁”运动过后,以西关“三八”炼铁炉人员为基础,建起了
淄城人民公社“三八”妇女专业队,搞粮食作物高产种植实验。王家英任队长,孙
良美任副队长,建队初队员只有宋瑞华、冯乃珍、杨学英、张茂兰等,管理土地12
亩。 后扩大到20多人,管理土地近200亩。“三八”实验田实行深耕细作,精心管
理。 1959年创出了20亩小麦平均亩产350.5公斤的高产记录,秋,29亩玉米平均亩
产达到425公斤。 “三八”妇女专业队,全年人均生产粮食3300公斤,创全区最高
记录。
“三八”妇女专业队,还努力钻研农业技术,大搞发明创造,研究制造出了追
化肥小车,追尿素小车,小麦简易密植锄等新型农具,对于促进集体农业的发展,
起到了带头模范作用。1960年秋末,在人民公社核算单位调整前夕,“三八”妇女
专业队撤销。
1958年12月,王家英出席了全国妇女建设社会主义积极份子代表大会。

二、体制调整
1961年,贯彻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开始对农业的调整工作。农业调整的重点是:调整体制, 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和农村
政策,完善经营管理。
(一)调整体制。1961年3月,停止了淄城人民公社一级核算的试验。西关第一生
产队成为基本核算单位。是年底,淄城人民公社调为淄城、查王、二里、黄家铺4处
人民公社。公社下属的生产队改为生产大队,生产小队改为生产队。淄城人民公社
辖17个生产大队,西关一大队下辖4个生产队。
(二) 完善经营管理。1962年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改变农村人民公社基本核
算单位问题的指示》,西关一大队由大队核算调整为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大队
下设4个生产队(即4个核算单位)。各生产队下设作业组。土地以生产粮食为主。生
产队与作业组之间实行“三包一奖四固定”(即包工、包产、包成本; 超产奖励;劳
力、地片、牲畜、农具固定)。
(三)向农民发还自留地、饲料地,号召社员地头堰边种植瓜、豆、菜,谁种谁收,
使社员生活得以温饱。
(四) 恢复落实“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恢复实行人民公
社前(包括初级社、高级社期间) 行之有效,足以调动社员积极性的各种评工记分办
法。
1964年,毛泽东主席提出“农业学大寨”的口号,大队、生产队除每年参加公社
统一组织的整地改土会战之外,在本大队、本生产队进行小整地,对那些浇地时流水
不畅通,水渠布局不合理的地片,逐步整平疏通,地片中的坟墓将封土平掉,全大
队地片无坟堆,水渠配套合理畅通,成为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