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建筑遗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1&A=4&rec=90&run=13

灵雨桥 位于村西南苇沟河之上, 系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村人为引水灌田
捐资所建。 长12米,宽3.5米,高4米,独拱,跨经2.5米。桥孔及桥面两边为花岗
岩料石砌成,其余为乱石。桥面中偏东砌一南北向青石槽形水渠,桥北端立石碑二
块。整个建筑朴实无华,但其上下都有流水的格局却是城区所没有的。时河水清净,
夏日晚,常有人在此洗澡。蔬菜上市旺季,此处则保持近两个月的早市,每日两小
时左右。 1984年因城区建设将桥拆除。
庙宇 关帝庙: 位于今泉龙街北首路东,坐北朝南,俗称北头庙或北头大庙。
占地700平方米。 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由村人张守祯承建。石基土坯院墙。
殿堂置北, 60平方米,内设3个神台。正中塑像为正襟危坐夜读《春秋》的红脸关
公,两边分列关平和周仓。后墙及两山墙内壁有申公豹祭头、哪吒闹海等油彩画。
方砖铺地。 殿廊立两根圆形顶梁柱,殿门4扇,两边是整体木格扇制作的扣花窗。
大殿全是用细凿条石砌筑。正面垂珠簾拢。两山条石屏风,雕花拔峰。屋脊中
央,双龙戏珠,两头有哈叭狗、张口兽。房顶二梁起架,依次是木椽,窑基砖,万
年灰, 小瓦屋面。 整个建筑古色古香,气势雄伟。院中有白杨几十株,高30米。
1937年七七事变后砍伐殆尽。
院西南角立一石碑, 记载建庙事宜。
1948年3月解放淄城时, 大门被国民党军队飞机扔下的炸弹炸毁。人民公社化
后,大殿改作生产队办公室、粉坊等。1986年拆除,原址建幼儿园。
观音庙:位于今映泉街西首路南,坐南朝北,俗称西头庙或西头大庙。因主殿
供奉观音而名。建庙年代不详,1869年(清同治八年)古历三月重修尚有记载。该
庙占地1900平方米,庙田各半。院墙由乱石土坯砌成。大门青砖镶角,门前筑有月
台。主殿置南,45平方米。前墙料石为基,一砖到顶。两山及后墙乱石砌平,青砖
包山。门口、窗口之上有石梁横枕。房顶二梁起架,椽木、窑基砖、万年灰、青色
小瓦四层构成屋面建筑,屋脊起高,两头有哈叭狗、张口兽等。主殿西、北两面各
建小殿一处,分别称石大夫庙和碧霞元君庙。南北两殿之间有古柏数棵。建国后此
庙改为学校。1981年将小殿拆除,只剩主庙。今为化工综合商店仓库。
府君庙:位于村南500米处,坐北朝南,占地450平方米,有南北两殿。何年所
建不详,毁于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20世纪40年代,大殿成废墟,北殿残壁尚
存,其刻有“白衣大士祠”的石碑和石匾完好无损。数层用青石筑的台阶也还存在,
但磨损较重,可见建筑年代久远。庙西南立石马一匹,身高1.8米,长3米,1956年
有人就地挖坑灌水,让石马自倒,用土掩埋。自此,再无人进地毁坏稼禾。1958年
有一知情人将石马挖出砸碎,作为烧石灰的原料卖掉。1980年,此处建淄川区人民
保险公司,府君庙无存。
土地庙:位于府君庙南东关村内,何年所建不详。淄城解放后拆除。
其他:在今泉龙街中段路西及南段路西各有观音庙一处,都是紧贴村人住房墙
壁建成,砌长形青石庙台(放供品用),一边与庙壁相连。南券门外西侧有关帝庙
一处, 坐北朝南,庙台与前庙相同。以上三庙建筑面积均不足1平方米,何年所建
不详。 新中国成立后拆除。
券门 旧时, 今泉龙街南首、北首及映泉街西首各有券门一个。村人按其所处
位置分别称南券门、北券门和西券门。南北两券门朝村外的一面自右而左楷体横书
泉龙庄(繁体字) 三字; 西券门在同样位置书“长庚”二字。三个券门系1862年
(清同治元年) 所建,建筑结构相同。高4.8米,料石为基,青砖镶边成券,底宽
不足3米, 两边砖柱支撑,边柱之间及柱外墙壁均乱石砌成,砖瓦筑顶。1937年12
月淄川日伪政权成立后,因日伪汽车自三里沟火车站通往洪山需经泉龙村内,故将
南北两个券门顶部以两条工字钢作横梁改为方形。之后,虽历经战火,但三处券门
完好无损。1958年7月拆除,用于建炼铁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