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生产工具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1&A=4&rec=56&run=13

传统农具与改良农具 用于耕作的传统农具主要有木犁 (有了新式步犁后称旧
式犁)、耙、镢、铁耙等。50年代初,引进改良农具七寸步犁和八寸步犁,比老式
木辕犁轻便好用,牵引力强,耕深稳定。1956年,引进双轮双铧犁和双轮单铧犁。
1968年引进机引三铧犁、机引耙。
用于播种的传统农具有双腿耧、单腿耧、砘子。双腿耧日播10多亩;单腿耧日
播6亩左右。播后保墒,用石砘。园地种麦种菜挑沟扶脊用板镢,整平畦垅用铁耙。
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相继引进小麦密植耧、改良耧、三腿铁制耧、四腿铁制耧、
畜力四行播种机。1981年,引进玉米点播器。
用于田间管理的传统农具有锄(大锄、半锄、苗锄)、竹筢、二齿钩。1957年,
引进压缩式喷雾器、手摇式喷雾器、手摇式喷粉器。1969年,引进牛拉耘锄作玉米
中耕灭草。1976年,引进机引耘锄灭茬。1979年,引进机动喷雾器。
用于施肥的农具,基肥用播种耧,追氨水用氨水耧。追施精有机肥、化肥可用
镢刨穴或挑沟撒施。 用于提水浇地的有桔槔(读jie gao,俗名撑杆)、辘轳、倒
罐、水桶、提水箢、撇水箢。1956年开始使用解放式水车。1957年开始使用手摇式
水车(俗称“拧不够”)。
用于运输的有扁担、担杖、木轮手推车(俗称“小车”)。1953年开始使用胶
轮手推车。1967年开始使用胶轮地排车。
用于收割及场间的有镰刀、碌碡、撵杆、木杈、木耙、刮板、推把、簸箕、扬
锨、苫子、扇车、豆筛、抓钩。
用于农副产品加工的有石碾、石磨、铡刀。50年代中期开始使用手摇地瓜切片
机。 1965年开始使用磨面机。 1969年开始使用粉碎机。
农机及农机作业 机耕:1960年秋,用淄城公社拖拉机站拖拉机耕地100亩,麦
田机耕率 40%。 1970年用淄川区拖拉机站拖拉机耕地430亩, 麦田机耕率100%。
1972年购12马力手扶拖拉机1台。1973年购12马力红旗牌拖拉机1台。1978年购24马
力泰山牌拖拉机1台。1979年购拖拉机3台,其中12马力2台,50马力1台。1985年购
75马力东方红拖拉机1台。1995年购80马力东方红拖拉机1台。以上拖拉机秋季种麦
全部用于田间耕作,同时,雇用区、社(镇)拖拉机站拖拉机,使麦田机耕率达到
100%。2000~2001年,雇用旋耕式拖拉机为承包户耕地,既快又好,地表平整,无
墒沟。其间,还于1976年开始使用机引圆盘耙。
机播:1975年开始使用播种机播种小麦。1977年开始使用机械扶脊整畦。至此,
秋种小麦实现机械一条龙作业。机收:1970年麦收开始雇用收割机。1979年购收割
机1台。1990年收割机增至3台。1995年开始使用大型联合收割机。
机脱: 1966年开始用拖拉机代替牛拉碌碡打场。1969年购脱粒机1台,用于小
麦脱粒。1991年有4台脱粒机。使用大型联合收割机后,收割脱粒一次完成。
机灌: 始于1962年。是年5月,淄博矿务局支援日产7.5千瓦电动机1台,遂在
村东黄泥湾处打机井1眼,浇地20亩。1969年有电动机等排灌机械6台,计22.2马力,
灌溉面积150亩。1977年排灌动力增加到60马力,灌溉面积增加到200亩。1989年农
民个人集资购买潜水泵4台, 灌溉周期由25天缩短为15天。
机运:70年代购拖拉机后,除秋种耕地外,还用于运粪、种子、农药及收获的
庄稼。机运量逐年增加,基本代替了人畜运输。
实行农机作业后,许多小农具仍在使用。刨地的镢,小块地片及机耕后的地头
堰边须用它完成;锄、镰、铁耙及畜力地排车等也一直在使用。已被淘汰的农用具
有:犁、耧、撵杆、苫子、扇车、旱磨及各种提水工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