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辑 节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1&A=4&rec=124&run=13

传统节日, 除农历四月外,每月均有。春节 即农历正月初一,俗称过年。其
历史悠久,为村民十分重视的传统节日。一进腊月(农历十二月)家家户户着手忙
年。腊月二十六,年货置办好后,开始整理庭院卫生。年三十傍晚摆供品祭祖,天
明供天地神灵,建国后此俗渐淡。从三十晚到初一早,户户灯火通明,午夜燃放鞭
炮,吃年饭(水饺),辞旧迎新。初一早晨,拜年活动开始,男女老幼换上新衣,
小辈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孩子“压岁钱”,然后邻里间拜年。路遇熟人,相互问
候祝福“过年好”、“恭喜发财”,到处是欢声笑语。初二串亲访友,直至正月十
五。 元宵节 即农历正月十五日,为西汉文帝所定。因为它正值一年中的第一个月
圆之夜,又和春节相接,所以自古以来一直是一个十分隆重的传统节日。元宵节的
主要活动是放(挂)灯。历代如此,延续下来。从1987年起,放(挂)灯形式,由
民间自发改为有组织有领导地在城区举办灯会。村民可于十四至十六日晚去观赏。
此间,村区内各企事业单位、居民也多有挂灯之举。春节扮玩也集中在元宵节期间
进行。 过节之日,村民有吃“元宵”的习俗青龙节 即农历二月二。民间有“二月
二龙抬头”之传说。说天气开始变暖,大地回春,万物复苏,冬眠的昆虫开始出蛰,
蛰伏了一冬的龙也抬起了头。期待丰收的农家忘不了呼风唤雨的龙,希望龙能腾飞,
民间风调雨顺。这一天,群众喜欢吃炒制的香酥豆,俗称“蝎豆子”,传说食之可
避蝎子。 寒食 即清明节前一天。传说春秋时晋国人介之推被火焚于绵山,晋文公
为纪念其人,定是日为禁火节,户不能炊,俱食冷食,故名“寒食”。寒食的前一
天叫“一百五” (冬至后的一百O五天)。这天日出前,民间有到祖茔给坟添土,
下午上坟祭祖习俗。唐代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一诗云:“五墟郭门外,寒食
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离别处。
冥漠重泉哭不闻, 萧萧风雨人归去。”说明此俗由来已久。清明节 清明节是二十
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同其他节气一样,系春秋战国时期根据地球变化规律而定,
以作为指导组织农业生产的科学依据。此节一般在农历二月末或三月初,时值天气
渐暖,杨柳返青,空气清新,万物都显得洁净鲜明,人们就把这时开始的节气叫做
清明。由于清明节的前一天是寒食,久而久之,人们就把这两个节气联系在一起,
并形成了在这天早晨食鸡蛋,尔后扫墓、踏青、放风筝的风俗。建国后,人们赋予
清明节以新的含义,如到革命烈士陵园或烈士纪念碑前敬献花圈,举行各种有意义
的纪念活动等。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五节”“重
午节”“夏节”,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之遗俗。是日,家家吃粽子,门上插艾和桃
枝,给婴幼儿手足腕系五色线。许多户还用五色布做装有艾叶、雄黄的“香荷包”,
大人带身边, 幼儿挂胸前,传说此物可驱邪气、避虫咬,免病消灾。天贶节 即农
历六月初六,又称“晒衣节”。时当炎夏,人们习惯此日晾晒被褥、粮食、书籍等,
以防生虫子。又因刚收完小麦,群众习惯包上新麦面饺子上供祭天,名曰“上新麦
子供” 。还喜欢在这天吃炒面。七夕 即农历七月七日晚。传说此时牛郎织女由喜
鹊搭桥在银河相会。唐代诗人杜甫有这样的诗句:“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
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旧时,年轻姑娘常在这天晚上祭拜织女,俗称“乞巧”。
中元节 即农历七月十五。旧时,这天傍晚,各家都悬起“家堂轴子”或安置牌位,
在家祭祖,且有“请、供、送”三道程序。此俗至今仍在村民中沿袭着,也有的直
接到茔地祭祖。 中秋节 即农历八月十五,亦称“仲秋节”,始于唐代。因为“月
到中秋分外明”,且月亮也是“神”,于是便很自然地形成了中秋供月赏月的习俗。
明亮的圆月,又使人们想到一家人的团聚,因此就把中秋当成一个团圆的节日,过
节吃的糕饼是圆形的,叫做月饼。如这天天不作美,月被云遮,则以农谚“八月十
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解释,说明来年不缺雨雪,是农作物丰收的预兆。重
阳节 即农历九月初九, 正逢两个“九”字。根据古代阴阳五行学说,九是阳数,
故称“重阳”。是传统的庙会活动日,相传始于东汉。赴庙会者多为女性。十月一
即农历十月初一,是扫墓祭祖的节日。是日下午,各家到祖坟上摆供品,烧纸钱,
以示祭奠。 腊八 即农历腊月初八,俗称“腊八日”。这个节日主要习惯是吃“腊
八粥”。该粥系用谷米、豆子、大枣、花生等熬煮而成。部分村民还把大蒜浸于食
醋中泡制“腊八醋” ,别有味道。小年 即农历腊月二十三日。傍晚以糖瓜祭灶神
“灶王”,祭罢将旧灶王烧掉,俗称“辞灶”,换上新灶王。还有些迷信说法,如
灶王爷是一家之主,这天要清点人口,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家事,用糖瓜供奉粘住
其嘴,以防泄露人间丑事。有的还贴“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的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