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1&A=4&rec=1&run=13

泉龙村为淄川区松龄路街道办事处辖行政村之一,位于淄川古县城东北。1995
年测量总面积74.22公顷。 2001年末有324户,877人,俱为汉族。泉龙村建村于明
代洪武年间,曾相继归县、乡、路、镇及镇级街道所辖。20世纪30年代末至50年代
中期,为区(县)以下乡级政府—泉龙乡乡公所所在地。泉龙村人有着光荣的革命
传统。新中国成立前,有11人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7人参加县委、县政府统一组
织的支前队。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此,中国结束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
会,开始由新民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建国50多年来,勤劳朴实的泉龙村人,在
中国共产党和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可喜
成绩。农业 建国前,农业生产落后,产量低而不稳。建国后,特别是农业合作化、
公社化期间,组织劳力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将全村耕地普整一遍,打井开渠,筑坝
蓄水, 实行以机灌为主,自流灌溉为辅,使95%以上粮田成为旱涝保收的稳产高产
田。同时,推行科学种田,加大机械化投入,不断加强管理,粮食产量成倍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城市建设大量土地被征用及第三产业兴起,种地已不再是村民
的“主业”。2001年全村从事农业的人口占从业总人口的30.6%,比1965年下降45%。
工业建筑业商业 建国前, 泉龙村工业、建筑业、商业十分薄弱。30年代开办的两
处私人油坊,因七七事变停业。农闲为村民建房修房的匠工和小本经商者不足10人。
建国后,以上各业都有了较大发展。工业、建筑业起步于60年代,个体民营商业服
务业起步于80年代。2001年末,村办集体企业有化工厂和建安公司,个体民营商业
服务业37家。 化工厂为中型二档乡镇企业,已通过国际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建
安公司为建筑三级资质企业, 曾连续5年创省级安全文明示范工地或安全文明优良
工地, 工程质量合格率达100%。以上企业共有从业人员590人,其中属泉龙村户籍
的159人,占27%。其余人员为邻村和外地人。企业的发展,对安置社会富余劳力发
挥了积极作用。 村区建设 村区建设是建国后随整个城镇建设同步进行的。50~80
年代,工作重点是审报宅基地及对其监督使用。自90年代起,全面实施经区镇两级
批准的《泉龙村建设规划》 。至2001年,村区内共建成居民楼40幢,总面积1.3万
平方米,其中村民住宅楼18幢,面积4.2万平方米。改造和新建村内街道5条,总长
1928米,平均宽5.8米。全村绿化面积1.7万多平方米。有街心公园一处,面积2100
平方米。1992、1994年和1995年,泉龙村先后被评为省级镇村建设先进村,区级花
园式单位和绿化工作先进单位。 科文教体卫 建国前后,泉龙村的科技、文化、教
育、体育、卫生事业发展变化很大。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60~80年代,主要在农
业方面。80年代始,由农业转向工业。2001年全村共有科技人员41人,其中在村建
安公司和化工厂工作的35人, 占85%。文化尤其业余文艺活动丰富多彩。建国50多
年,不仅保留了在区内颇受欢迎的传统春节扮玩节目,而且相继排演了吕剧、话剧、
歌剧、舞蹈、表演唱、小品、俚曲戏等30个节目,其中自己编导的4个。这些节目,
内容健康向上,生活气息浓厚,从不同角度体现了时代精神。小学教育发展很快。
90年代中期建成四层教学楼,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校园宽敞,环境优美,结束了
长达80多年以庙宇为依托的办学历史。1997年,泉龙小学被命名为市规范化学校。
群众体育,以1992年建立的健身活动站,以学练太极拳剑为主,文武兼顾,四季不
停。 建站近10年,参加区表演赛8次,获优秀奖6次,优胜奖、二等奖各1次。建国
后,医疗和防疫条件较好,村民健康水平逐年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