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节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1&A=3&rec=152&run=13

一、传统节日
春节即农历(又称阴历)正月初一,俗称“过年”。这是村民最重视和过得最隆
重的传统节日。春节前,常年在外的亲人,相继赶回家与家人团聚,共庆平安,全
家亲热异常。过了腊月廿三,节日的欢乐气氛就早已笼罩了各家各户,杀猪、宰羊、
买鱼、割肉,象征年年有余;做馍馍、蒸年糕,意为年年高;添置新碗筷,寓为增
人口,人丁兴旺;做豆腐祈求全家幸福;清扫庭院、房舍,置办新衣以示辞旧迎新。
置鞭炮、焰火,以示欢乐吉祥。但在旧社会,只有少数富家过得起肥年,穷苦百姓,
则是“过年如过关”,有的穷得连盆煎饼也摊不起。民国32年(1943年)淄川大歉年,
渭头河的穷窑匠多数吃不上饭,不少人过年还得去大奎山煤矿下班井,挣个“年支
工”糊口。
自除夕夜至春节,家家在当院设供桌,摆三牲菜,鸡、肉、鱼,上香,敬供天
地神灵;在上房迎门设供桌,挂财神轴,上香,迎接财神、喜神,以取生财之意;
在厨房灶君像前设供桌,以保举家平安。黎明前,全家吃饺子,有的在饺子里放上
糖、铜钱 (镍币) 、花生、枣、栗子等,谁吃了就意味着生活香甜、发财、长寿,
“早生贵子”有福气。饭后换上新衣服,先拜祖宗,然后依次向长辈磕头或鞠躬,
称之“拜年”。长辈要给小孩子们“压岁钱”或糖果,祝贺孩子们又长了一岁。然
后再到近族家拜年,给乡亲友邻拜年,见面时相互问“过年好”,互相抱拳行礼,
口呼“恭喜发财”。长辈则在家备好烟、茶、糖果等,以备招待。90年代以来,随
着电话的普及,较远的同学、师生、朋友等时兴电话拜年,子夜钟声一响,电话铃
响个不停,“过年好”不绝于耳,成为现代生活中的一个亮点。随着生活的提高、
社会的进步,摆供等迷信色彩仅在部分老年人中残存。
正月初一这天忌讳很多,一天不扫地、不打水、不动针线剪刀,饭食不烧不烙,
意取吉利。建国初,村民仍沿旧习。80年代后,青年人则喜欢初一聚会畅谈叙情,
或参加各种娱乐活动,尽情玩耍。村两委主要领导则组织起来给烈军属、离退休干
部拜年,并看望坚持在生产岗位上的村企职工。
正月初二至正月十五,为探亲访友时间,带上礼物,亲朋之间相互宴请,恭贺
新喜,加深友情。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也叫“花灯节”“上元节”,这天晚上家家挂灯,传说
元宵节的灯火,为吉祥之光,能驱避邪,医治百病,故人们不仅挂灯,并且用灯互
相照,照到家中每一个角落。过去人们用油灯、蜡烛照。自供电后,则用电灯、彩
灯代替了。
建国前,渭头河扮玩闹元宵曾一度在龙泉地区颇有名气。建国后,特别是改革
开放以来,伴随经济的发展,中共淄川区委、淄川区政府利用这一传统节日在淄川
举办元宵灯会,并组织区内各单位扮玩队伍进城表演。渭二村多次参加镇组织的扮
玩队伍,组装彩车进城扮玩。渭二村自1992年开始,每年的元宵节都举办焰火晚会,
燃放爆竹烟火。至2000年元宵节,已举办过8次。届时渭头河及附近村民来此观看,
共度元宵佳节。
青龙节即农历二月初二。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这天村民喜欢吃炒豆子,
曰吃“蝎豆子”。
寒食即清明节的前一天。传说春秋时晋国人介之推(一作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
晋文公为纪念他,定是日为禁火日,户不能炊,吃则冷食,故为“寒食”。寒食的
前一天叫一百五(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天),这天日出前,村民为祖坟添土,寒食下
午祭扫祖坟。
清明是农事廿四节气之一,一般在阳历的4月4日或5日。村民到野外踏青游玩,
男女青年有荡秋千、放风筝的习惯。建国后,机关、团体、厂矿、学校常在此日组
织群众到烈士陵园扫墓。近年来,渭二村两委在清明节组织党员、干部外出瞻仰革
命烈士陵园,参观英模人物纪念馆等,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端午即农历五月初五,又叫“端阳节”。这天家家吃粽子,系悼念屈原之遗俗。
村民习惯这天早上吃煮鸡蛋, 在太阳出来之前到野外薅100把草煮鸡蛋。据说吃了
鸡蛋能眼明。门窗上插艾和桃枝,儿童手足腕上系五色线,并用布缝制各式各样的
小袋,内装香料和艾叶等,俗称“香荷包”。有的还喝雄黄酒,并用雄黄酒点擦儿
童的耳、鼻孔、头芯印、手心、脚心,意有驱虫消灾,驱瘟避邪。过节前渭头河人
有看闺女之俗,女儿出嫁后的第一个端午,作父母的带上竹帘、凉席、蚊帐等物品
前往亲家看闺女。生活提高后,时兴带电风扇或空调、高档挂帘等,而其公婆则设
盛宴款待。
天贶节即农历六月六,又叫“晒衣节”。过去人们这天要把衣服和怕潮的东西
拿出来晾晒,谓之“晒龙袍”。据说这天晒过的东西不生虫子,这时刚收完麦子,
村民要敬天,俗称“上新麦子供”。村民习惯在这天吃炒面,传说吃了炒面一夏天
去暑气,不拉肚子。
七夕即农历七月初七。亦称“乞巧节”。传说这天晚上牛郎与织女相会,喜鹊
上天为他们搭鹊桥。年轻的姑娘、媳妇们常在葡萄架下偷听牛郎织女说悄悄话。旧
时,多有少女深夜设香案祭拜织女之俗,曰“乞巧”。这天,戏剧团多演唱“牛郎
织女”戏,此俗建国后已淡化。
中元节即农历七月十五,又叫“鬼节”。旧时,村民有“请家前”之俗。下午
到野外拔五谷(高粱谷子等)各1株,系为1束,(供奉后)放于家门楼上方,以此纪念
后稷(传说教民种植五谷之神),祈求丰年。傍晚在家设供桌,将祖先英灵请至家中
祭拜。祭毕,要“送家前”于大门外焚纸洒水(水中放米)。80年代后,村民多改为
去祖坟祭祖,拔五谷之俗已废。
中秋节即农历八月十五日,俗称“团圆节”。村民普遍欢度,节前亲朋好友相
互串门赠送礼品。对定了婚的男青年,节前备以贵重礼品前去看望未来岳父母,女
方则盛宴款待。在外地工作的渭二人多回家团聚,月亮升起时,将月饼、苹果、葡
萄等摆在院中桌子上,供奉月亮。祭月毕,全家老幼在院中同席共饮,曰“团圆”。
取“合家团圆”之意。
“祭窑神”1819年(清嘉庆廿四年)在村西建窑神庙,每年端阳节和中秋节两次
大祭,窑主出钱杀猪羊、买糕点、肴菜上大供,请戏班唱戏三天,招来远近村民,
形同“赶会”,解放后废止。
重阳节即农历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故名“重阳”,又叫“重九”。
是民间传统节日。过去村民有重阳登高赶庙会的习俗,延续至今,渭头河志公山庙
会即为九月九。党和政府将此日定为老人节,届时组织老人登山观红叶赏菊,开展
尊老敬老爱老活动,使老人颐养天年。
十月一即农历十月初一,俗称“鬼节”,是给祖先烧纸送寒衣的节日。这天各
家都到坟上送供品、烧纸钱,以示祭奠。
冬至冬至是廿四节气之一,是“交九”的第一天,也是日照最短的一天。这天
村民都有吃饺子的习惯,民间有“冬至饺子夏至面(面条)”的说法。
腊八日即农历腊月初八。村民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用粘米、豆、枣、花
生仁等煮成。寓增福之意。如今,村民亦有“腊八蒜”之习俗。是日,将大蒜去皮,
淹于食醋中,待春节时食用,蒜味稍酸,醋味稍辣,是吃水饺的可口佐料。自此日
开始,年味渐浓。
小年农历腊月廿三。民间有供奉灶君(亦称“灶神”灶王爷)辞灶之俗。认为灶
君掌管一家祸福,这天要清点人口,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家事。村民在今晚以糖瓜
祭灶神送之上天,糖瓜质粘,食时糊口难开,意示灶君朝见玉帝时,谨慎言行,多
言好事。有的则在灶君两侧贴一对联“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祭完灶君之后,
将旧灶君像取下,与纸钱一并烧掉,至除夕迎回,重新贴灶君像。
为干干净净过春节,村民都有腊月廿三,打扫房舍的好习惯。
除夕即农历腊月三十日(小月廿九日)晚上称除夕。人们立案祭天、请送“家前”,
(或在下午上祖坟祭祀)入夜,大小门前置“栏门棍”,意防鬼魅入内作祟。各家灯
火通明,彻夜不熄,谓之“守岁”,全家人围在一起包饺子,说年夜话,吃年夜饭,
意寓来年一家人和睦相处。建国后,旧风陋俗有所淡化。自80年代后,除夕晚上,
从晚八点开始,一家人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文艺晚会”节目,当零点钟声一响,
家家户户鞭炮齐鸣,烟花四起,辞旧迎新,火树银花不夜天,直至天明。

二、公历节日
新年1月1日,又称“元旦”,村民一般称阳历年。建国后,机关、厂矿、学校、
企事业单位,通常举行不同形式的庆祝活动,一般人家也是改善一下生活以示庆贺。
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对新年已过得比较隆重。新年之际,
邮寄贺年卡之风趋盛,尤其在中小学生中盛行。有些青年还择作吉日举行婚礼。中
小学生举行新年文艺联欢等活动。
“三八”节3月8日,即“国际妇女节”,简称“三八”节。村两委、妇代会召
开座谈会、“家庭文艺联欢会”、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予以纪念。村总公司所属各
厂矿单位,在“三八”节这天,组织女职工看电影,开展文体活动,开座谈会等活
动。
植树节3月12日为植树节。 此节前后村委会组织厂矿、村直中共党员、工作人
员义务劳动种树绿化、美化环境。
“五一”节5月1日,即“国际劳动节”,亦称“劳动节”。50年代初期,龙泉
地区经常召开村民大会,庆祝劳动节,并组织声势浩大的游行。驻地淄川窑厂亦组
织窑业工人召开庆祝会, 并由子弟班唱戏3天,热闹非凡。80年代以来,群众生活
水平提高,利用节日旅游观光者渐盛,亦有不少青年男女是为吉日完婚。
青年节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组织团员、青年开展乒乓球赛、卡拉OK大赛、
参观革命圣地等活动。同时还组织参加镇团委组织的活动,以激励青年自强不息的
革命精神,为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儿童节6月1日是“国际儿童节”。每年这天,渭二村小学、幼儿园联合组织文
艺演出活动。届时,村两委领导及公司所属厂矿的领导,都携带礼物与孩子们共度
佳节,向孩子们祝贺节日。小学、幼儿园还组队参加镇组织的文艺会演。
七·一7月1日为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镇、村党委每年都组织中共党员座谈
会,有时还组织革命歌曲歌咏大赛,组织党员观看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录相、党建
知识竞赛、文艺会演、参观革命遗址等活动。教育共产党员牢记党的为人民服务的
宗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多做贡献。
建军节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日。历年建军节前,渭二村都召开复员、
退伍军人、烈军属座谈会,有时还组织复、退军人“八·一”演唱会。慰问在乡困
难复、退军人及烈军属,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拥军优属活动,增强军民团结,增进
友谊和感情。
教师节9月10日, 是自198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设立的全国教师节。每
年村两委都召开庆祝教师节座谈会,邀请村小学、幼儿园全体教师到村委做客,商
谈教育大事,尊师重教。参加镇党委、政府召开的庆祝教师节大会。同时,村两委
还派出专人到镇办中学和部分区属学校走访慰问,向教师们祝贺节日。
国庆节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纪念日。 建国初期,龙泉地区年年集会
庆祝,并组织声势浩大的游行。渭二村除参加镇组织的庆祝活动外,还经常自己组
织文艺演唱、篮球赛、书画展等,不少青年男女作为良辰吉日举行婚礼。近年来,
“国庆节”成为人们短期旅游的最佳选择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