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人口构成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1&A=3&rec=14&run=13

性别建国前,外地来渭头河打工的人较多,且都是男性,再是群众受传宗接代
的封建思想影响,在总人口中,男性高于女性。建国后,人民政府提倡男女平等,
人民群众传统观念改变,生男生女都一样,男女性别有了明显变化。1998年渭二村
总人口3137人中,男性1486人,占总人口的47.4%;女性1651人,占总人口的52.6%。
男女性别比为0.9∶1.0。
年龄构成建国前,村民生活贫困,医疗条件差,寿命短促,平均寿命30岁左右。
建国后,国家繁荣富强人民生活幸福,医疗保健良好,村民寿命不断提高,1998年
底,6周岁以下(不含6周岁) 65人,6-15周岁568人,16-35周岁1241人,36-60周岁
967人,61-80周岁374人,80周岁以上34人,90周岁以上4人,最高年龄为92周岁。
文化素质建国前,村民经济贫困,战乱频繁,儿童入学率低,文盲和半文盲占
总人口的80%左右。 建国后,人民政府大力兴办学校,渭二村在50年代普及了小学
教育。20世纪80年代实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建国以来,渭
二村还大力举办识字班,兴办农民夜校,积极发展成人业余教育,基本上扫除了青
壮年中的文盲。
全村3097名村民中,大专以上文化54名,高中(中专) 文化869名,初中及小学
文化2083名。
职业构成渭头河村是淄川陶瓷生产中心,自古以来从事制陶业者居多,约占总
劳动力的70%,从事农业商业和其它手工业人数较少(农业合作化前陶瓷工人在农忙
时种地或雇人种地) 。农业合作化后,村民成为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中共十
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推行了一系列富民政策,特别是农转非后,渭二居民绝
大多数在村办企业做工,少数从事商业、运输业和文教、卫生工作,有少部分年轻
人则被招工外出。据统计,1998年,在村办企业工作的1386人,占居民总数的44.8
%; 从事交通运输的160人,占5.0%;从事服务行业的110人,占3.51%;从事卫生事业的
14人,占0.44%;从事教育事业的16人,占0.51%;从事商业的32人,占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