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 桥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1&A=2&rec=99&run=13

灵虹桥又名九龙桥,建于1474年(明成化十年) ,横跨县城南门外般河之上,宽3
米左右。建国后于1963年进行扩建,桥长48米,宽7米,高5米,有8孔,其中5孔跨径
各3.2米,3孔跨径各2.6米,两侧设石栏杆。1978年夏,淄城地区17天内降雨440毫米,
洪水冲毁栏杆和北端桥面,当年进行修复,桥面全部用缸砖铺成,两侧改为铁栏杆,
桥长增至48.3米,宽增至7.5米。1990年旧城改造时,铺为混凝土,桥面拓宽至20米,
栏杆为大理石制作。
六龙桥位于境内孝妇河上, 有7大8小计15个石拱桥孔,平均跨径7.3米。端庄浑
厚,古色古香,为淄川最早的交通要冲,已有384年历史。其间被大水冲毁6次,经十
几次修建,其中规模较大的4次。第一次,1615年(明万历四十三年) ,由知县王时和
主持,但工程半途而止。至1624年(明天启四年) ,由进士张至发、韩浚续建,历时3
年建成。桥长13.97丈,宽2.4丈,高出水3丈,下入水2.6丈,分15孔,16拒水坝,桥
面两侧有门石盾楹等,两端立木坊,记有始修之年。第二次,1700年 (清康熙三十九
年) 年,知县赵锡仁主持修建并将桥面改为石板。这次是在被水冲毁两次,并经过一
次复修进行的,工程量较大。第三次,1775年(清乾隆四十年),知县张鸣铎主持,在
桥的西截建石桥6空。这次修建是在雍正八年(1730年) 大水冲毁,历时两年工程仅完
成一半的基础上进行的,也是一次较大的修建。第四次,1831~1837年 (清道光十一
~十七年),县署王廷柱主事建21个桥孔,同时于西门外修护城坝数十丈。
1956年将旧栏杆去掉,改为混凝土栏杆。1981年又重新整修,桥面两旁扩建混凝
土人行道各两米,中间铺沥青路面,两侧立铸铁栏杆。整修后,桥长98米,宽9.9米。
该桥初名“孝感桥”,后废,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修建时适逢淄川应试员生
一科中举六人, 地方官宴请于桥上, 遂名“六龙桥”。民国年间有“西关石桥”或
“西关大桥”之称。1960年和1978年淄川大桥和淄城大桥建成后,当地人习惯称六龙
桥为西关旧大桥。
淄川大桥位于六龙桥以南,横跨孝妇河,张博公路由此通过。1958年张博公路展
宽改造时动工, 1960年5月竣工。该桥仿延河大桥式样,建为石墩台空腹式拱桥。轻
灵秀气, 别具一格。桥为3孔,每孔跨径30米,桥长114米,高10.84米,行车道宽19
米,两侧人行道各2.5米,钢筋混凝土栏杆,设有路灯。载重标准:汽--13,拖--60。
淄城大桥位于六龙桥以北孝妇河上,为石墩混凝土拱桥,松龄西路由此通过。该
桥于1976年8月由区政府提供物资和技术、淄城公社组织施工,1978年4月竣工。桥长
103.2米,高4.8米,净宽9米,两边人行道各1.5米,设钢筋混凝土预制花栏杆。桥的
上部有4孔, 孔跨20米,拱厚0.65米,并在两个大拱之两头排列着两个小拱,其结构
为浆砌块石, 矢高4米。下部有2台3墩,砌浆块石,深3米,翼墙为锥坡型,并在4个
大拱的进水和出水面用拱石镶砌拱券面,河床表面为砂砾。载重为汽--20挂--100。
淄川立交桥建于国道205线桩号644KM, 济青路桩号239KM+489米相交处即淄城路
北端。 1988年11月开始兴建,1989年7月建成桥体,8月开通快车道,9月底桥面油层
铺设完毕。为三跨(10.2+17+10.2米)钢筋混凝土隐梁连续板桥。快车道宽16米,慢车
道宽6米, 匝道道宽7.5米,总投资372万元。它是全省城市以外的一座公路半互通式
立交桥。
久隆桥1992年由朱家庄投资修建,位于该村北苇沟河上。桥高4.5米,宽9.9米,
长18米,单孔,两侧设泰山石护栏。
般河大桥1995年3月6日动工, 1996年9月28日竣工,桥长72米,宽30米,为3孔4
墩双曲拱桥。是文化路与将军路连接的纽带。
张八线铁路大桥位于张八支线淄川站至服装城站之间,因铁路横跨孝妇河而建,
中心里程19KM+528米, 由3孔31.25米的下承桁梁组成,U型桥台,上游呈尖端型、下
游呈圆端型桥墩, 全长102.9米,于1903年建成。1921年8月至1985年,维修6次,改
造各梁的纵横联结装置, 并将纵梁中心距离由1.5米加宽至2米,两桥台和2号墩以钢
筋混凝土包箍加固,更换为宝鸡桥梁厂生产的中--活载栓焊下承钣梁。
淄城慕王立交桥建于1904年, 为原济青公路与张八铁路支线立体交叉桥,高4.3
米,宽6.8米,松龄西路穿越该桥。
淄城公义立交桥建于1904年,为淄川至萌水公路与张八铁路支线的立体交叉桥,
高6.5米,宽6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