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学校体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1&A=2&rec=255&run=13

建国前,私塾教育不设体育课。
建国后,学校体育列入正式课程。每周安排两节体育课,两节课外活动,并要上
好早操和课间操。1952年,毛主席发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次
年又号召青年做到“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学校体育更加活跃,篮球、排球、
田径等项活动逐渐开展起来。1954年,推广少年儿童广播体操。1957年,认真贯彻中
共中央关于“要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指示,学
校体育工作进一步得到重视,体育教学列入教学计划。在上好体育课、抓好课间操、
课外活动的同时,坚持每年召开一次运动会。此外,根据不同季节,开展单项竞赛活
动,如春天开展越野赛、冬季开展踢毽子比赛等。1960年,初级中学配备专职体育教
师,时隔不久,由于国家暂时困难,学校减少或暂时停止体育活动。“文化大革命”
期间,中小学开展“军训活动”。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体育工作纳入正规,按照国家规定的《体育教学大
纲》配备专职体育教师,初中设体育教研组(室),小学设文体教研组(室),开展体育
教学研究,改进体育教学工作,组织开展体育活动。1979年,教育部和国家体委颁布
了《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学校体育工作扭转了无章
可循的局面, 开展了以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为内容的达标活动。据1999年考核,全镇1
610名中学生和2450名小学生达标率在95%以上。 其中淄城中学在全省规范化管理达
标验收中,所查各项主要内容,全部符合省级验收标准,被命名为山东省规范化管理
先进单位。
1989年淄城中心小学建立乒乓球训练基地,通过教学与训练,培养了一批人才。
至1999年,共向市以上单位输送乒乓球人才31人,其中市乒乓球管理中心21人,山东
队4人,鲁能队1人,八一队1人,厦门队1人,淄博专业队2人,厦门专业队1人。淄城
中心小学先后被评为山东省乒乓球训练点先进单位,山东省优秀乒乓球训练基地。教
练员孙启岫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练员、淄川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