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辑 图书档案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1&A=2&rec=249&run=13

图书 1950年1月,淄川县政府在旧龙王庙(今城里大街西首路南) 建图书室,谓
“大众阅览室”,有报纸3份,图书46本。同年10月,华东军政委员会赠书905册,杂
志153本,画报21本,另有文物25件,字画180幅。1957年区文化馆建立,图书室、阅
览室设在文化馆内。到1962年,藏书1.29万册,报纸13份,刊物55种。大众阅览室及
文化馆的建立,为群众及附近学校的学生借阅图书提供了方便。50年代中期,各村俱
乐部相继建立,文化馆便将部分图书“下放”,图书爱好者可从俱乐部直接借阅。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所有书刊报纸全部封存,后遭“红卫兵”、“文
攻武卫”破坏,抢劫一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工作步入正规。
1984年10月1日,淄川图书馆建立。镇机关和各村也相继建图书室。
1999年底,全镇有图书室(馆) 18处,藏书44100册,其中镇政府图书室藏书1260
0册,村级图书室藏书31500册,有报纸25种,4250份,刊物23种414份。
全镇一处中学五处小学, 校校有图书室,班班有图书架,共藏书47700册,其中
淄城中学图书室藏书30000册, 平均每人15本以上。1999年,在全省规范化管理达标
验收中实现省级达标。
档案 从1956年2月建淄城镇到人民公社化后一段较长的时间内, 档案工作由党
委(总支)秘书负责。由于人员更迭频繁,机关变动搬迁和办公条件的限制,管理跟不
上。1978年冬,公社党委组织专门班子,用一个多月时间,对1956年以来的档案进行
鉴定,将超过保管期限,失去保管价值的213卷,剔除销毁。鉴定后共形成档案342卷,
其中永久233卷,长期109卷。1991年6月,设专职档案员1人,通过培训,按照《机关
档案工作业务规范》 的要求,对1980~1990年的文书档案整理成卷,共组567卷,其
中永久313卷, 长期143卷,短期111卷。1992年向淄川区档案局移交1983年前档案案
卷342卷, 其中永久233卷,长期109卷。1997年5月23日,向区档案局移交1984~199
3年档案142卷,其中永久118卷,长期24卷。1999年底,全镇档案室藏文书档案292卷,
其中永久127卷, 长期48卷,短期117卷,另有财务档案504卷。1979~1999年,调阅
各种档案400多卷次, 为政策落实、经济体制改革、党史编纂及领导决策等提供了依
据。
自1991年以来,先后被评为省、市先进档案室或档案工作先进集体。
村级档案管理水平不一, 悬殊很大。1975年8月,城二大队通过贯彻区档案工作
会议精神,组织6人,用15天时间,对所有文件、资料等进行收集整理,建档553卷,
其中文书档案149卷,人事档案132卷,财务档案272卷,并购置设备,制订了档案室,
建立了十多项管理制度,当年被评为淄川区档案管理先进单位。其他大队(村)则起步
较晚且多有短缺断档之处。80年代后,村级档案管理有所改善,并逐步实现村村有档
案室和有人兼管。1999年末,有档案橱168个,存档案17861卷。
在教育系统,一处中学和五处小学都设有档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