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 戏剧音乐舞蹈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1&A=2&rec=243&run=13

戏剧主要有五音戏、吕剧。五音戏原名“周姑子”、“五人班”,且有东路、西
路之分,境内流传的多为东路。传统剧目有《王小赶脚》《拐磨子》等。三里沟村人
最爱演五音戏,1948~1960年,年年都与淄川火车站工会举办工农联欢会,每次七天
左右,站工会演话剧、歌剧,三里沟村演五音戏《彩楼配》、《王小赶脚》等。
吕剧 是境内古老剧种之一,流传甚广。建国后至70年代极为盛行。1954年,西
关镇业余吕剧团成立, 共48人组成, 其中演员20多人,演出节目有《李二嫂改嫁》
《光明大道》《井台会》《父子之间》《失汉城》等,除在本镇演出外,还到淄博矿
务局及其部分煤矿和淄川窑厂演出。同年,泉龙村中心俱乐部业余剧团成立,由10余
人组成, 1976年活动停止。 排演的主要节目有《小姑贤》《拴娃娃》《打麦场上》
《近水人家》 《开渠之前》 《男女都一样》《两张发票》《蒋氏自叹》《审椅子》
《两块六》《双借衣》等。其中《拴娃娃》在区汇演中获演出奖和伴奏奖,自编吕剧
《打麦场上》获创作奖和演出二等奖。1971年慕王大队自编吕剧《幸福柳》、《四个
老头学打钻》等,并到西一、小李家庄、三里沟、白庙、招村、西山等村演出。1975
年,西一大队从博兴吕剧团请来导演,排练文艺节目,其中吕剧《划线》在公社汇演
中获一等奖。
其他剧种,如京剧、黄梅戏等,也有许多爱好者。50~60年代,城二大队排演过
京剧《苏三起解》《失汉城》,东关大队排演过黄梅戏《天仙配》。
音乐 民间音乐主要有两种, 一是以锣鼓为代表的打击乐, 各村都有。鼓谱有
《奇鼓点》《蓬莱阁》等。二是以小曲小调、民间歌曲为代表的曲艺音乐。如《小白
菜黄又黄》《孟姜女哭长城》《十二个月》《小放牛》等。
歌曲 较为普及的是:建国初期唱《东方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抗
美援朝时期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人民公社化时期唱《社会主义好》《我爱公
社这个家》《社员就是向阳花》;“文化大革命”时期,毛主席语录歌盛极一时;中
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歌曲内容丰富,形式不拘一格,民族唱法、美声唱法、通俗唱
法,争芳斗妍,各显风采。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全镇各村掀起创作村歌、演唱
村歌热潮,如城二村的《金色的凤凰》,城一村的《为般阳增辉》,城三村的《川三
之歌》,东关村的《一步一层天》,泉龙村的《泉龙之歌》等,都是在这个时期产生
的。淄城中学创作了校歌《前进吧! 淄城中学》。1980年至1999年,镇村两级共举办
音乐创作、声乐培训、乐器学习、歌舞与化装讲座等百余期,培训文艺骨干3000多人
次。
60~80年代,出现了四支农民乐队(团)。最早的是城二村管弦乐团,建于1965年,
初由5人组成。1969年有号手12人,鼓手4人。1978年、1985年、1990年三次添置乐器
和增加人员,并改名“管弦乐团”。1999年,该团已拥有鼓、号、大小提琴等乐器60
件,演出人员55名。该团成立以来,多次参加市、区群众业余文艺会演和庆典活动,
先后到山东师范大学、高青县及本区峨庄乡慰问演出。1988年应邀参加山东电视台春
节文艺晚会节目录像,村歌一曲--《金色的凤凰》的演奏不亚于专业乐团的风采,让
更多的人加深了对城二村的了解。1992年10月,应邀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全国首届农业
博览会开幕式,在开幕式上进行了列队表演和乐器合奏,然后作了专场演出。演奏的
主要歌曲有《迎宾进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和《我们走在大路上》,精彩的表演
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于演出结束时接见了全体演职人员,
并授予锦旗,上书“精彩表演”四字。是月30日晚中央电视台文艺园地节目播出了这
次演出盛况。1995年10月该团又应邀出席了全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开幕式。
其他三支农民乐队,一是建于1994年底的北关村轻音乐队,30余人组成,主要乐
器有铜管、 木管、小提琴、电子琴、架子鼓等。于1987年7月22日赴中国人民解放军
总后某部某厂演出, 获得好评。1998年8月,在淄博市柳泉艺术节表演中获群花奖和
演出一等奖。二是建于1985年的泉龙村民乐队,队员20余人,有扬琴、捧笙、二胡、
笛子、 坠琴、皮锣、琴琴、手鼓等,多次参加群众业余文艺演出。三是建于1987年7
月的城三村电声乐队,队员35人,主要乐器有电子琴、电子合声器、电吉他、电贝司、
黑管、架子鼓、小号、长号、萨克斯、长笛等。在开展农村文化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
用。
舞蹈 建国初,群众舞蹈活动以秧歌为主,几乎村村都有秧歌队。在校学生于课
外活动时间学跳《邀请舞》《交谊舞》《北京舞》等。80年代中期以来,学练舞蹈的
人日渐增多,遍及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个农村,其中以《交谊舞》最为普及。也有
学练《探戈》等难度较大的舞蹈。1985年淄城镇组织大型舞蹈队参加市《交谊舞》比
赛。1987年6月泉龙村表演的鼓子秧歌,参加市庆“七一”迎回归舞蹈大赛,获表演、
编导两个一等奖。1989年,城二村业余歌舞团成立,年内学会50多首歌曲和《我们爱
和平》《山路弯弯》《春天》《血染的风采》等舞蹈,并多次参与演出。1991年,淄
城镇举办交谊舞培训班,有52人参加学习。1985~1999年,全镇举办歌舞晚会20多次,
演出节目320多个, 观众达3万人。1999年5月,城一村组队参加全区无极健身球表演
大会,在自选项目中表演了健身舞。在这之前,该队还学会了《竹板舞》《筷子舞》
等。2000年6~7月,为迎接中共淄川区委老干部局、淄川区老年体协举办的全区首届
体育舞蹈表演大会,慕王、菜园、城张、西一村抓紧排练参赛节目《陕西秧歌》《扇
子舞》《山东大秧歌》《秧歌舞扇》等。
部分戏剧、音乐、舞蹈爱好者:
杨道坤,泉龙村人,区文化馆退休干部。中国戏剧家协会山东分会会员,淄博市
戏剧家协会、曲艺家协会理事,淄川区戏剧家协会主席。
黄玉庆,菜园村人,区图书馆退休干部。中国曲艺家协会山东分会会员,市曲艺
家协会理事,区曲艺家协会主席。
仇建新,城三村人。区经委系统职工。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省曲艺家协会理事,
市曲艺协会副主席。
崔凤远,菜园村人,教师,中国音乐家协会山东分会、省传统音乐学会及淄博市
音乐家协会会员。
杨海儒,慕王村人,淄博市蒲松龄纪念馆资料研究室副主任,市音乐家协会会员。
赵临彪,慕王村人。淄川区文化馆副馆长级科员,中国舞蹈家协会山东分会会员,
市舞协理事,区舞协副主席。
王广志,城二村人,村管弦乐团指挥,淄博市音乐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