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 信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1&A=2&rec=209&run=13

机构建国初至人民公社化时期,乡(镇)、公社均未设专门机构或专职信访人员,
一般由秘书兼任此项工作。
1984年8月,设镇信访办公室,配干部2人,贾勤述任办公室主任。
1985年, 成立信访民调小组,赵长云任组长,陈凤翔、汪好珍任副组长,共9人
组成。由司法办公室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原信访办公室撤销。
1988年12月,成立信访领导小组,恢复信访办公室,设信访助理。党委书记丁国
范任信访领导小组组长,镇长李奉荣、副书记陈涟远、纪委书记赵长云任副组长,共
7人组成。信访助理吴俊忠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
1995年5月,区委常委、镇党委书记李淑湘任镇信访领导小组组长,党委副书记、
镇长李作贵,党委副书记张秀和,纪委书记赵长云任副组长。刘彤任办公室主任。同
时建立来访接待室。
1997年3月, 镇党委书记李作贵任信访领导小组组长,副书记、镇长张秀和任副
组长,共13人组成。信访助理高明清负责信访室日常工作。
信访工作1964年5月6日,淄城公社决定实行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制度,接待日为农
历每月初一、十一、二十一,届时由书记、主任值班接待和处理人民来信来访。“文
化大革命”中本制度受到破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以恢复。
1986年7月12日, 镇党委、政府进一步健全完善领导干部接访制度。在坚持接访
日不变的前提下,将副镇级以上干部分为三个接访组。一组:丁国范、张学山、陈凤
翔、宋德福;二组:郑峰、胡维诚、杨希连;三组:赵长云、邱维玉、汪好珍。定期
接访,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能答复的当场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限10日内作出处理。
领导接访日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赞扬。
1990~1994年,信访当年结案率均达到100%,年年实现“三无”。即无越级上访、
无集体上访、无重复上访。
1994年4月, 在全市信访工作会议上,淄城镇以《我们在建设鲁中商城中是如何
做好信访工作的》为题介绍经验。
1995年, 受理来信来访17件次, 其中来信5件, 来访12次,结案率100%,实现
“三无”。
1996年,镇党委决定从是年起实行镇领导约访制度,把信访工作纳入各单位岗位
目标责任制,作为政绩考核的条件之一。全年受理来信14件,来访12次,涉案11起,
当年结案率100%。
1997年,北关村原铜铝制品厂被兼并后,部分职工没按时发工资,准备集体上访。
镇政府得到信息,立即采取措施,超前工作,变上访为下访,主要领导亲自到该厂现
场办公,主动找职工谈心,宣传信访工作的规定,责成企业限期解决工资问题,使矛
盾得到化解,防止了集体上访案件的发生。是年,全镇受理来信来访26起,其中集体
来访3起,全部结案。
1998年,企业改制日益深入,基金会问题发生,信访工作量大,且比较复杂。为
此镇党委、政府在坚持抓好法制法规宣传教育的同时,突出抓制度建设,建立双休日
党政领导接访制度、领导成员挂包制度,实行副书记包片,党政领导成员及37名机关
人员组成工作组,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排查问题,化解矛盾。11月,小李家庄部分
群众对村主任打人和村企业改制问题有很大意见,拟定在省人代会召开期间组织人员
集体上访。镇党委书记得知后,立即组织人员调查处理,化解了干群矛盾,避免了越
级上访事件的发生。 是年,全镇共受理来信来访22件次,其中来信13件,来访9次,
33人,无越级上访和集体上访。案件处理率、结案率均达到100%。
1999年,由于基金会资金不到位,不能按时兑付,股民上访骤增。镇机关抽调9人,
组成强有力的接访队伍,处理来访问题。抽调6名人员到西二基金会,帮助清欠工作,
加大资金回收力度,解决基金会兑付资金问题,化解越级集体上访和重大事件1 1起,
是年,共受理来信来访148起,941人。其中集体上访46起、835人,到区上访1 22起、
427人,其中集体上访26起、331人,到市上访7起、67人,其中集体上访11起、48人;
到省上访14起、 317人,其中集体上访3起、312人;到中央上访5起、130人,全部是
集体上访。以上案件均得到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