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植保技术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1&A=10&rec=89&run=13

  植保技术推广  1986 年,全区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推广使用农药敌敌畏、乐
果、敌百虫、甲基 1605 、甲基异硫磷等。该类农药毒性高,残留期长,对农产
品、土壤、大气和水污染严重。同年,推广使用化学除草剂。

  1990年,推广高效、低毒的菊酯类农药及生物农药,综合防治病虫害,减少
农药污染。麦田除草剂主要推广使用 2.4-D 丁酯,防除麦田中的蒿、藜、 反枝
苋、王不留等阔叶杂草。

  1992年起,推广杜邦巨星(苯磺隆)控制麦田杂草危害。每年化学防治杂草
面积0.6万公顷,防治效果90 %。玉米田使用乙草胺、都尔、阿特拉津等除草剂
及其复配制剂,基本控制杂草的危害。

  1998年起,推广克无踪定向喷雾技术,控制杂草危害。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区内小麦病虫害主要有:锈病、白粉病、赤霉病、黑穗
病、病毒病、根病、麦蚜、麦蜘蛛、吸浆虫、叶蝉、麦叶蜂、地下害虫。玉米主
要病虫害有:玉米螟、粘虫、玉米蚜、蓟马、地下害虫、玉米丝黑穗病、玉米大
斑病、小斑病、茎腐病、苗枯病、粗缩病。

  1986年,岭子、口头、太河、张庄等乡镇丘陵地带发生土蝗危害,密度为每
平方米7头,面积为0.3万公顷。采取人工捕捉和药剂封锁、喷洒、毒饵诱杀等方
法,有效控制率在80~85%。

  1987年,张庄乡罗圈峪村采取选用抗病品种、轮作换茬、改良土壤、适期播
种、药剂防治等综合措施防治小麦腥黑穗病。

  1988年,推广应用增产菌,采取药剂拌种或蘸根的方法进行处理,推广面积
3万公顷。蔬菜增产20~35%,果树增产25~35%,小麦增产15~28 %,玉米增
产18~25%,地瓜增产35~55%。

  1989年—1993年,小麦发生全蚀病和纹枯病两种根病。主要发生在水浇田,
发病田病株率15%,采用抗病品种、种衣剂拌种等方法防治小麦病害,有效率93
~95%。

  1990年—1993年,太河、张庄、商家3乡发生地瓜茎线虫病,面积200公顷,
病株率为15~20%,病瓜率为5~10 %。采取地瓜苗床撒施呋喃丹,培育无病壮
苗,清除病残体,与禾本科作物轮作等综合防治技术,防治1000公顷,有效率90
~95%。

  1992年,开展病虫测报工作,在黄家铺乡夏庄村安装黑光灯,根据黑光灯诱
蛾数量及田间调查结果,及时发布病虫情报。

  1994年,对小麦、玉米病虫害集中人力物力,统一时间、统一药剂、统一防
治。是年,在罗村、杨寨、洪山、双沟、城南、黄家铺、昆仑7个镇防治 1 万公
顷,1995年防治1.2万公顷,1996年防治1.7万公顷。

  1995年始,在口头、昆仑、罗村等6 乡镇设立农作物病虫测报点,每年编发
农作物病虫预报、防治技术意见12~15期。

  1995年—1997年,发现美洲斑潜蝇危害辣椒、大豆、白菜、西红柿等作物。
试验用6种药剂防治,防治面积0.2万公顷,其中用1.8 %阿维菌素乳油防治效果
最佳,有效率85~90%。

  1995年—1998年,西河、东坪、黄家铺3 镇出现玉米丝黑穗病。一般田病株
率5%,严重的达80 %。采取轮作、抗病品种、粉锈宁拌种等综合防治方法,防
治面积8000公顷,有效率85~88%。

  1996年,玉米粗缩病传入淄川,一般田病株率15%,严重地块30%。选用抗
病或耐病品种,扩大直播面积,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拔除病株。防治
面积1.2万公顷,有效率90%。

  2000年—2002年,张庄、峨庄、东坪、淄河、太河5 乡镇发生黄烟花叶病毒
病,通过种植抗病品种、加强苗床管理、选用无病烟株、生物防治等措施,综合
防治面积333.3公顷,有效率8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