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栽培技术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1&A=10&rec=88&run=13

  1986年,全区推广旱田小沟麦、小麦精播半精播高产栽培技术并使用播种机
大面积沟播。1990年始,先后引进玉米、夏谷、脱毒甘薯高产栽培技术,提高粮
食单产。

  旱田小沟麦栽培技术 1986年,全区沟播小麦533.3 公顷。主要栽培技术为
:深耕细作,蓄水保墒。加厚耕层,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地面径流,建立“土壤
水库”,提高土壤含水量,促根抗旱。一般田耕深25厘米,土层较厚的可达30厘
米,氮、磷、圈肥配合,集中施肥。每亩施10公斤尿素,20~30公斤磷肥,3000
公斤圈肥。磷、圈肥混合,播前基施,耕翻入土,尿素在播种时由沟播机施入。
旱田小沟麦垄高10~12厘米,宽30厘米,沟宽15厘米,沟内播两行,行距22.5厘
米。选用抗旱小麦品种昌乐5号、秦麦3号,每亩播种6.5~8公斤,基本苗13~16
万株,土壤肥力较差的每亩播量不超过10公斤,基本苗18万株左右。翌年,全区
小麦沟播3200公顷,亩产218.6公斤,增产25.6%。

  1988年,沟播小麦8066.7公顷,占全区旱田小麦种植面积的89%,旱田小沟
麦技术通过淄博市科委技术鉴定。该技术至2002年沿用。

  1992年1 月,西河镇山旱田高产高效综合技术开发项目通过中国农科院专家
鉴定,在全国推广。

  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 1986年,引进小麦精播半精播高产栽培技术,重点
在水浇地推广。选用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株型紧凑、抗逆性强、落黄好的
鲁麦7号、鲁麦12号、鲁麦23 号,施足底肥,提高整地质量,适期播种,播种量
每亩8~12公斤。创建合理的群体结构,减少地力无效消耗。亩基本苗8~ 12 万
株,冬前分蘖50~60万株,成穗40万穗。加强管理,合理施肥浇水,及时防治病
虫害,适时收获。

  1988年,推广种植精播、半精播小麦1866.7公顷,亩产390.3公斤,增产8~
14.5%。该项技术成为水浇地的主要栽培技术,至2002年沿用。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1986年—1990年,以推广平展型玉米杂交种为主,种植
密度较低,亩产200~250公斤。

  1990年,西河镇广仁村引进紧凑型玉米良种鲁玉10号、掖单13号、掖单19号
试种0.1公顷,种植密度每亩6000 株左右;增施氮、磷、钾、锌配方肥,改小口
期一次施肥为小口、大口、抽穗期3次施肥;5月25日—6月5日套种,9月20 日收
获;改大小行距为等行距种植;实行“五早”管理,即早治虫、 早灭茬、 早定
苗、早中耕、早施提苗肥。亩产784公斤。

  1991年,杨寨乡杨寨村种植鲁玉10号玉米2.06 公顷,亩产 576.4 公斤。翌
年,全区推广种植玉米鲁玉10号4640公顷,亩产638.6公斤。

  1995年,杨寨、城南、罗村、商家、昆仑、东坪、张庄、口头、黑旺9 个乡
镇推广10万亩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1996年,推广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田13866.7公顷,亩产512公斤。该技术应用
至2002年。

  脱毒甘薯种植  1996 年,引进脱毒甘薯,在太河、口头、商家、岭子、磁
村、昆仑6个乡镇种植105.3公顷。其技术要点为:应用高质量脱毒苗;选用适宜
品种徐薯18、北京553;深耕改土;增施有机肥,注重氮、磷、钾配合使用;4月
下旬—5月上旬或6月下旬—7 月上旬栽植;利用刺茎增产新技术,控制养分向枝
蔓的转移速度,增加块根养分积累。亩产鲜薯3643公斤,增产38.5%。

  夏谷高产栽培技术 全区常年种植谷子2000公顷,其中夏谷800 公顷。春谷
亩产一直徘徊在200~300公斤,夏谷亩产150~250公斤。

  1995年,推广夏谷高产栽培技术,黑旺镇播种夏谷33.3公顷。主要技术措施
是:选用高产优质新品种鲁谷10号;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氮、磷肥配合,平衡
施肥,充分发挥肥效;适期播种(一般为6月10 日),建立合理群体,密度为每
亩 5.5 万株;加强田间管理,适时除草、追肥、防治病虫害, 促进植株健壮生
长。经淄博市农业专家组验收,亩产446公斤。

  1998年,黑旺镇蓼坞村引进香谷夏季种植0.23公顷,亩产531 公斤,创淄博
市夏谷单产最高水平,该品种2001年在全国行业评比中被评为优质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