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节 太 河 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1&A=10&rec=679&run=13

  建置沿革 1949年,为博山县第九区。1958年1月,为博山县太河乡,9月成
立太河人民公社;11月划归淄川区。1984年,撤社设太河乡。2002年,辖 34 个
村。

  自然地理 太河位于淄川区东南部,境内多山丘,东西最大距离10.5 公里,
南北最大距离13公里,面积91.7平方公里,耕地700 公顷。乡政府驻地距区政府
33公里。太河乡地势南高北低,主要山脉有唐三寨、窟窿山、双崮山、黑山、吴
王寨。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花岗岩、石灰岩、碱粉石。

  人口 1949年,3168户,13355人。2002年,全乡6821 户 20641 人,其中男
10305人,女1033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 ‰,全乡有李、王、张、赵、曹、刘、
孙、马、陈等58个姓氏,其中李姓最多。

  经济状况 新中国建立初期,年经济总收入135万元。1978 年,经济总收入
318万元。1984年,经济总收入700万元。1990年始,落实扶贫开发政策,发展壮
大乡办企业,优化农业结构,坚持以农为本,重林兴农,引导发展种养业、服务
业、多种经营。1995年,经济总收入930万元。2002年,经济总收入8296 万元,
第一、二、三产业比重为33∶55∶12。

  农业 1949年,粮食亩产149公斤。1956年—1958年,打井38眼,修水池 24
个,塘湾3个,小型水库1座,水渠11条,治山沟233道,造地 31.6 公顷。 1959
年,太河水库动工修建,1976年建成,库容量1.8亿立方米。1962年—1964 年,
封山造林、义务植树、营造国营林场。1970年—1973年,整平土地320 公顷,新
打机井10眼,建扬水站12座,修池塘34个,水渠3250米,扩大水浇面积246.7 公
顷。1975年—1978年,在淄河滩造地33公顷,整地233.3公顷。 1979 年— 1981
年,绿化荒山,营造林场。1986年,对水库灌区以下农田进行水利配套,同时封
山禁牧,发展经济果园200公顷,被省林业厅授予林业生产先进单位称号。 1990
年—1994年,总投资68.5万元,综合治理山、水、林、田、路,完成千亩大地水
利配套建设、道路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村庄路建设。1991年,被列为全省农
业社会化服务规范化试点乡镇,乡村两级累计投资916.3 万元,实施农业服务组
织网络化、内容系列化、形式实体化、管理制度化建设。1992年,被国家林业部
授予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称号。 1994 年,提前两年实现“八五”绿化达标。
1993年—1995年,开发越夏蔬菜、清香型黄烟、优质果园基地各100公顷。 2000
年,种植黄烟290公顷,发展蔬菜大棚110个,其中椿芽大棚 86 个,开发经济林
340公顷,被市政府评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乡镇。2001 年,被评为全市造林
绿化十佳乡镇。2002年,实施省扶贫开发项目,栽植柿子树、仁用杏、大扁桃等
经济林330 公顷,成为淄博市第一批创建果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年底,农业总产
值2612万元。

  工业 新中国建立初,乡内主要有少数木匠、石匠、铁匠及印染、皮革、农
产品加工、酿造等私营手工业。1958年—1976年,建太河农机制修厂、石灰厂、
石料厂、粮食加工厂、砖瓦厂、矾土矿、官庄煤井、 道口煤井、 建筑施工队。
1978年,社办企业总产值1043万元,村办企业总产值204万元。 1982 年— 1988
年,投资1140万元建果品加工厂、塑料厂、山东淄川花岗石厂、华西煤井、化纤
厂、建材公司。1992年,投资490 万元建压铸厂。是年,农机制修厂生产的输水
阀列全国阀门总评第七名。1997年,采取租赁、拍卖、承包等形式,对乡、村企
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花岗石板材加工和机械制造业为支柱产业。2002年底,乡
办煤井1个,个体、民营企业22个,工业总产值5626万元。

  商业服务 建国后,办起太河联合供销合作社、 信用合作社、 铁木业社。
1956年,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69年,太河大集迁移,建立同古大
集。1989年底,个体私营商业、饮食业、服务业、工商业发展到120户。1990 年
后,陆续出台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先后在曹家、
北马鹿、后庄、东下册村设立集市,乡驻地建设商业街。2002年底,个体商业户
1408户,第三产业总产值1084万元。

  各项事业 1958年,研制成功新型 20 #步犁,经国家农业部和省农机局鉴
定,定为省计划产品,全国推广。1960年,设立农业技术工作站。1976年,成立
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农科网,村级专职技术员118人,专业队人员 747 人。
1979 年,黑峪隧道施工测导技术,对打中线吻合误差 8 毫米,达到国家先进水
平,施工中进行爆破技术攻关, 提高定额效率两倍半, 提前三个月完成开凿任
务。1984年,成立科学技术协会。1988年,开展“水保型”立体农业种植,获市
农业技术成果二等奖。1989年,推广山区越夏蔬菜栽培技术,获市科委科技成果
应用一等奖。1994年,建立科学技术委员会。1996年,被省农业函授大学授予实
用技术培训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02年底,初级以上科技人员471人。

  新中国建立后,建完小4所,在校学生2333人。1954 年,开办农民夜校,延
续16年,学员1.2万人,多数青壮年达到初小或高小文化水平。1964 年,建立太
河农业中学。1965年11月,实施学点下伸,村村开办小学。1970年,全乡8 所联
中,31所小学。1984年,投资40万元建成太河中学。1987年,8 所联中并入太河
中学。1994年,投资409 万元完成“双基”达标。太河中学被评为市级规范化学
校。1999年,31所小学合并为8所,1个教学点。是年,被评为省级成人教育先进
乡镇。2000年,投资330 万元,对中小学、幼儿园校舍进行改造,建乡中心小学
教学楼。是年,被评为市级教育强乡镇、尊师重教先进集体,曹家联小被评为市
级规范化学校。2002年底,全乡有中学1所,在校生1093人 ;小学8所,教学点1
个,在校生1104人 ;幼儿园24所,在园幼儿347人;中小学、幼儿教师228人。

  1952年,成立乡文化站。1960年—1978年,成立村业余剧团20个。1969年,
建乡广播站。1972年,成立乡电影队。至1984年,建村级电影队5个。1976 年—
1978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市电影系统先进单位。1974年、1983年,先后两次参加
省电影工作先进代表会议。1986年,被国家农业林业部评为电影幻灯宣传先进单
位。是年4月,投资16.8 万元在豹岩山建太河惨案死难烈士纪念碑,成为淄川区
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5年,被评为省体育活动先进乡镇。1997年,健全
文化设施,建立太河有线电视台,被评为市社会文化先进乡镇。是年始,举办迎
香港、澳门回归、国庆五十周年、庆祝建党80周年等大型文艺汇演。2002年,乡
内自办锣鼓秧歌演出队18支,业余剧团4个。是年,为纪念乡内118名革命先烈,
募捐投资12万元建太河革命烈士纪念碑。

  1956年6月,建立联合诊所6处。1957年5月,太河卫生所成立。1958年7月,
太河卫生所与太河联合诊所合并成立太河地段医院。 1959 年,建立公社医院。
1972年2月,改为淄川区医院太河分院。1990年8月,建太河中心医院。1994年,
医院扩建,建立便民门诊部2个,卫生所3个。1998年,购置B超机、血流变分析
治疗仪等各种仪器设备。2002年底,乡内有中心医院1所,村级卫生室22 所,卫
生所4个。

  乡村建设 1963年,修建太河至口头公路。1970年,修建辛泰铁路,乡内建
有北牟、西同古、太河水库3个火车站。1969年,淄峨公路开工修建。1983 年,
淄峨路全线建成通车。1991年—1993年,投资106 万元,分三段先后对淄峨路太
河段进行沥青硬化。1994年始,实施小城镇建设。投资1260万元建成政府办公大
楼及邮电、信用社、医院、供电站、水利站等楼房12幢。1995年,统一规划建设
政府驻地中心街,并硬化街道路面。至2002年,累计投资442.4 万元,硬化乡村
道路62.6公里,除双山、阳泉村外,32个村通水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