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节 西 河 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1&A=10&rec=674&run=13

  建置沿革 新中国建立初期,属博山县。1956年,划归淄川区。9 月,设立
西河镇。1958年9月,成立西河人民公社。1984年,撤社设西河镇。2002 年,全
镇辖17个行政村、1个社区。

  自然地理 西河镇位于淄川区东南部,镇政府驻广仁村,距区政府驻地16公
里。西河镇东、西、南三面环山,东西最大距离13公里,南北最大距离10公里,
面积36.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897 公顷。主要山脉有玉皇山、庙子岭、郭家顶、
旮旯山、黄崖围、古坪洲、苍龙峡、油篓寨、大劈山。适合种植小麦、玉米、高
粱、谷子、黍子、大豆、芝麻、花生及部分蔬菜。

  人口 1949年,3614户,13160人。2002年,全镇9607户,23453人,其中男
11053人,女12400 人,人口自然增长率 4.2 ‰。镇内有王、李、翟、刘、陈、
董、苏、杜等43个姓氏,其中王、李、翟姓较多。

  经济状况 新中国建立初期,经济收入微薄。1978年经济总收入474 万元,
1995年2.21亿元,1998年3.3亿元。2002年,地区生产总值17.8 亿元,人均纯收
入2915元。

  农业 西河镇全部是山旱田,土地贫瘠, 水源奇缺, 粮食产量低而不稳。
1954年始,以河南村罗锅地为水源地,建水池4个,打机井3眼,解决部分村人畜
用水。1956年—1970年,粮食平均亩产186 公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镇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广大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
投入,农业逐年发展,1979年,粮食亩产451公斤。自1984 年始,积极探索和寻
求旱作农业开发的新路子,在全区率先推广蓄水多、耗水少、增地温的旱田小沟
麦技术。1989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农业战线先进单位,1990年,被市区确定
为农业综合技术开发重点单位。20世纪90年代初,小麦单产达到250公斤。 1998
年始,注重推广优良品种,科学种田,粮食产量逐年提高。2000年始,全镇大力
发展高效优质农业,实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进纯种波尔山羊,建鲁中纯种波
尔山羊繁育场。发展花菇、平菇等特色种植,引进中草药、雪枣等经济作物,建
西山奶牛场、西坡养羊场、东岭养鸡场等畜牧示范园。 2002 年,全镇绿化面积
83.86公顷,栽植各种树木14万株。是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1207万元。

  工业 1958年始,发展社队工业,先后建铁木业社、耐火厂、红砖厂、钢瓦
厂等小型企业。 1965 年,组建运输队、耐火厂、煤井、日用陶瓷厂、机械制造
厂。1970年始,建水泥厂、水泵厂、机械制造厂等企业。1978年,镇内有3 家煤
井,产量11万吨,产值200万元。社办企业总产值358万元,队办企业总产值 306
万元。1980年,建大理石厂,年产值150万元。1982年,镇内有7家煤井,年产量
24万吨,产值500万元。1985 年,经济体制改革,镇、村、联户等多种形式办企
业。是年,工业产值2912.8万元。1986年,与沈阳耐火材料厂联合成立沈阳耐火
材料厂淄博分厂,1998年,改制称山东淄博沈淄耐火材料有限公司。1987年,新
建水泥厂回转窑,年产量8.8 万吨。 1990 年始,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走调
整、联合、科技、外向之路。 1992 年,成立华峰实业总公司、万达利实业总公
司、金星房地产开发公司、古瓶洲实业开发公司、海天实业总公司、天河开发总
公司。1998年—2002年,全镇工业累计投入12358 万元,形成以沈淄、京西、永
鑫、梦琦、晶诚、奥特等企业为主,以耐火材料、化工、家具、水泥、机械制造
为骨干的工业格局。全镇2个企业通过ISO9002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浮法玻璃窑炉
锡槽底砖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2002 年底,全镇有工业企业 95 个,工业总产值
31331万元。

  商业服务 建国初期, 群众入股办起西河地区联村供销合作社、 信用合作
社。1980年始,发展个体私营商业、饮食业、服务业,集市贸易逐渐扩大。1988
年,国营网点6个,集体网点18个,个体网点30个,小商小贩70多户。20世纪 90
年代,镇驻地建起商贸街。2002年底,全镇个体工商户 149 户,从业人员 1341
人,总产值1659万元。

  各项事业 1980年,成立西河镇科学技术协会。1984年8 月,成立镇科协。
1986年 10 月,市科委推广沈阳耐火材料厂研制的耐火材料浮法玻璃窑炉锡槽底
砖。1987年6月,在西河水泥厂召开全市硅酸盐水泥科研成果论证会。1990 年 9
月,全省旱田小沟麦经验推广研讨会在西河镇召开,推广西河镇旱田小沟麦成功
经验。

  新中国建立后,境内建完全小学2所。1964年,镇内有小学4所。1965年,建
农业中学1所,1967年停办。1969年,全镇有小学11所。1978 年,设立初、高中
学4所。1982年,高中改设初中。1985年,投资120万元新建西河中学,规模24个
教学班。1987年8月,4所中学并入西河中学。1995年,九年制义务教育考评验收
合格。1997年8月,投资36万元为西河中学建教学楼。1999年12 月,优化教育资
源配置,实行合班并校,11所小学合并为6所。2000年 6 月,教育强乡镇验收合
格。是年,全镇有2所市级规范化学校、2所区级规范化学校、1 所市级规范化成
教中心、3所市级一类幼儿园、1所市级示范幼儿园。2000年10月,投资200 万元
建中学教学、实验楼2栋,4100平方米。2002 年,全镇中小学微机联网。年底,
全镇小学6所,在校学生1364人;中学1所,在校学生1273人,学生入学率、巩固
率及学校设施均达标。

  西河镇历史悠久。1958年,在西坡地村北发现古窑址,经专家发掘鉴定为金
元时期瓷窑址,面积为6000平方米,被确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镇内京剧
爱好者众多,广仁村是区级特色文化京剧村。高跷、芯子、龙灯、舞狮、书画、
剪纸等民间艺术代代相传。1966年4 月,建公社广播站。 1967 年,安装有线广
播。1978年,改称文化站。1988年,建镇文化活动中心,成立文艺团体。10月,
组队参加全市第二届“柳泉杯”农民文艺汇演,自编自演的俚曲《金凤凰》、吕
剧《三改门楼》获总分第一。1990年,改建西河影剧院。1991年,建第一个卫星
电视接收塔。是年,被评为市级文化先进乡镇。1993年8 月,举办首届“梦琦”
文石展,参展作品600件;9月,参加中国首届名人名家藏石展。2002年,全镇有
线电视覆盖率达97%以上,能自办节目。

  1956年,成立西河镇医院,卫生人员19人。1960年3 月,各生产大队建保健
室。1971年3月,西河医院门诊楼竣工使用,卫生人员27人。1978年8月,建西河
医院病房楼400平方米,医务人员42人。1996年,投资50万元建医院门诊楼 1200
平方米。1997年7 月,先后购置脑血流机、血流变治疗仪等医疗设施,医务人员
47名,病床30张。2002年,有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17个,医务人员80名。

  镇内体育活动活跃。1984年5月,举办淄博市五区一县中国象棋比赛。 1985
年1月,举办淄博市首届桥牌赛。7月,镇组队参加全省在威海举办的少儿“希望
杯”棋类比赛,8名运动员参赛。11 月,举办西河镇河南村“柳泉杯”中国象棋
大师邀请赛,29位象棋大师参赛,其中6名特级大师。1987年7月,承办山东省中
国象棋比赛。 1988 年,成立西河镇三棋一牌联合社(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围
棋、桥牌),多次组队参加省、市、区组织的比赛活动。是年,派员参加全国在
河北省承德市举办的桥牌比赛。1991年10月,全省第二届农民运动会象棋赛在河
南村举行,运动员、裁判员、工作人员300 多人参加。是年,组队参加在浙江舟
山举办的全国农民中国象棋比赛。1991年,被评为省体育先进乡镇。

  镇村建设 1983年,建公社办公楼。1991年始,建程控电话楼、法庭及居委
会办公楼、华峰商业楼、工商所、税务所、供电所办公楼。1992年,投资 80 万
元,在淄幸路、湖南路西河段十字路口拓宽柏油路面 15368 平方米, 扩大绿地
3000平方米,建镇标广场。1993年9月,投资1300 万元建商贸街、商业大楼、商
居楼等,同时实施旧村改造,集体规划建房,改善群众居住条件。2002年6 月,
投资30万元建新航花园,绿化面积 8000 平方米,设“扬帆远航”大型不锈钢雕
塑。至2002年,全镇共建居民小区7 个,建筑面积 15 万平方米;铺设水泥路面
23.7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