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杨 寨 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1&A=10&rec=669&run=13

  建置沿革 新中国建立初,为淄川县商河区。1955年3 月,属杨寨区杨寨办
事处。1956年2月,划归淄川区。1958年9月成立杨寨人民公社。1984年,撤社设
杨寨乡。1992年12月,撤乡设杨寨镇。2002年,全镇辖20个行政村、1个社区。

  自然地理 杨寨镇位于淄川区北部,镇机关驻地距区政府8公里。该镇地处丘
陵和平原地带,地势南高北低,东西最大距离7.3公里,南北最大距离8公里,面
积3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016公顷。主要山脉有王母山、眉陵、窦家山,其
中眉陵最高,海拔85米。孝妇河境内流长13.3公里。境内适合种植小麦、玉米及
各类蔬菜,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大豆、花生等。

  人口 1949年,3798户,17209人。2002年,全镇11816户,38404 人,其中
男19035人,女1936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3 ‰。全镇有高、张、刘、袁、殷、
杨、李等45个姓氏,其中高姓最多。

  经济状况 新中国建立初期,农村年经济总收入120万元,1978年,1020 万
元。1993年始,主攻建陶企业,墙地砖、园林陶瓷等大中型建材企业65个。2002
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11.1 亿元,其中建陶工业产值 24.23 亿元,人均纯收入
5290元。

  农业 1949年,粮食总产374.9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 430 公斤,总产
1171.7万公斤。1980年始,全乡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境内100 公顷河滩
地进行压沙造田,开挖渔塘13.33 公顷。对孝妇河多次疏浚,修筑堤坝。对全乡
土地进行平整,使旱能浇、涝能排的稳产高产田占可耕地的97%。1990年,玉米
亩产过千斤。1991年,粮食亩产1013公斤,成为淄川区第一个吨粮乡。连续10年
在全区保持粮食总产、单产、完成定购粮和农业机械拥有量四个第一。 1998 年
始,发展高产优质田,实行种植结构调整,发展果园100 公顷。其中,在法家村
建枣果示范园2.67公顷。建冬暖式大棚120 个,主要种植黄瓜、西红柿、韭菜、
芸豆等10余种蔬菜。1999年,开发芦笋8公顷、日本五寸黑人参6.67 公顷。每年
向市场供应蔬菜3万余吨。1999年,在法家山建畜牧示范园,一期工程10 公顷,
入园60户。2002年底,全镇农业总产值4574万元。

  工业 1950年始,建铁木社、砖瓦窑。1958年始,发展社队工业,先后建起
瓷石矿、农具厂、面粉加工厂、砖瓦厂、耐火材料厂等小型企业。1965年,成立
运输队、建筑施工队、榨油厂、棉纺厂等。1970年—1977年,先后办起中型砖瓦
厂、机械加工厂、卫生瓷厂、陶瓷厂等企业。 1978 年,公社建预制件厂、化工
厂、纸箱厂、汽车拖拉机维修厂等。大队建缸瓦厂、耐火厂。是年,社办企业总
产值350万元,队办企业总产值86万元。1985 年,经济体制改革,镇、村、联户
等多种形式办企业。是年,乡办企业总产值487万元,村办企业总产值260万元。
1990年始,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走调整、联合、科技、外向之路,优化产业
结构,1993年—2002年,围绕主攻建陶产业,培育规模经济,建成江北建陶第一
镇的目标,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发挥规模优势,逐步形成皇冠、 强冠、 常
鑫、斯丹克、东鹏等大集团为骨干的建陶产业。1996年,被列为山东省经济百强
乡镇。2001年7月,市政府批准杨寨镇建立淄博建陶工业园,入园36 个企业累计
投资5亿元。2002 年,形成以建材为龙头,以化工、建筑、煤碳、运输为骨干的
工业格局。全镇有工业企业167个,其中建陶企业113个,产品1120种,年产量 2
亿平方米,占淄川区建材产量的三分之一。

  商业服务 新中国建立初, 办起杨寨地区联村供销合作社、 信用合作社。
1978年始,个体私营商业、饮食业、服务业发展较快。1987 年,有国营网点 14
个,个体网点发展到80户。此外,农村有小商贩100余户。1990 年始,国营集体
商业服务网点实行集体承包或私人承包。镇政府出台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
先后建起小屯、杨寨、梁家、董家、安头、法家6个农贸市场,镇驻地建商业街2
条,蔬菜与干鲜果品批发市场1处。个体私营经济步入快车道。1998 年始,对镇
内相关的30处餐馆业进行整顿,第三产业人员2516人,年末固定资产1.9 亿元,
实现总产值1.1 亿元。 2000 年,该镇获淄博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一等奖,被市
委、市政府命名为个体私营经济专业强镇。2002年底,全镇个体工商户2500户。

  各项事业 1949年,境内有初级小学20所,完全小学1 所,学生 1578 名。
1950年始,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幼儿教育全面发展。1980年始,全镇校舍设备
达省级标准。1986年,成立成人教育中心,培养农村各类技术人才累计1532人。
1988年,建卫星地面接收站,105名教师入电大班学习。1990年始,镇投资 1100
万元,建1所高标准中学和3栋教师宿舍楼。2001年,投资180 万元建成能容纳千
人的阶梯教室。2002年5月,杨寨中学被评为省级规范化学校。年底,全镇小学8
所,在校生2215人;中学1所,在校生2018 人。学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及学校
设施均达省级标准。

  农业科技成效显著,承担了省“三○”工程小麦多品种品质对比试验。建立
玉米高产示范田20公顷,优质小麦良种繁育田20公顷。1990年—2002年,共取得
各类科技成果32项。1994年,该镇在山东省第二次星火计划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
发言。1996年,被市评为“市科普文明乡镇”、“十佳科技明星乡镇”。2002年
底,全镇共有科技人员191人。

  杨寨镇历史悠久。地方戏、曲艺、书法、绘画、舞蹈等民间艺术代代相传。
新中国建立后,群众文化活动活跃。1955年,建杨寨文化馆。1968年,公社建广
播站。1971年,成立公社电影队。1980年始,大队和机关、学校建立图书室、阅
览室。1990年,镇办《宝塔信息》和《杨寨通讯》两种刊物,村和单位办小报蔚
成风气。

  新中国建立初,境内有8名中医,6个村有中药铺。1956年,成立联合诊所,
卫生人员增至16名。1959年,建卫生保健站,1961年改为卫生院。1987年,卫生
院建门诊楼1栋,医务工作者31人。1995 年,设立防保站,负责全镇食品卫生、
公共卫生、计划免疫及传染病管理等。1998 年,投资 200 万元新建杨寨镇卫生
院,购置B超、血细胞计数仪、旋转式血液粘度计等医疗设备,改善医疗条件。
2001年3月,成立肝病防治医院。2002年底,全镇有卫生院1 所,村级卫生室 26
个,病床30张。

  新中国建立后,业余武术活动十分活跃。1982年4 月,成立般阳武术社,招
收学员200余人。1984年,杨寨小学排球队赴市比赛,男女分获冠、亚军。 1994
年,老年门球队获市门球“百对大赛”第三名,1996年,获省“小康杯”门球比
赛第4名,1999 年,获市门球“百对大赛”第一名。是年,镇老年体育工作被省
评为先进单位。2002 年, 6 个村成立老年活动中心,节日期间组队进行文体表
演。

  镇村建设 1984年,投资110 万元,先后调直、拓宽杨萌路、杨牛路、牛梁
路,总长16.5公里。1990年—1995年,投入1350万元,将32.8公里道路铺成柏油
路。20个村的主道路面全用水泥硬化,村村通公共汽车。8 个村被市政府命名为
村镇建设明星村。1996年,该镇被列为淄博市城镇建设试点镇,镇政府确立厂矿
出资修路、群众捐款助路、市政负责管理的思路,把小城镇建设纳入社会发展总
体规划,统筹安排工业、商业、文化、市政和环境保护等各项建设。1999年,被
省政府授予山东省村镇建设新型乡镇称号。2000年,投资1200万元,对杨萌路进
行加长、拓宽、硬化,长5.3公里,宽24 米。同时,修建铁路、公路立交桥各 1
座。同年7月,投资100万元,在全区率先建立镇级公墓——龙山陵园,占地13公
顷,全镇实行殡葬用地统一规划,统一管理。2002年,阳光花园破土动工,建设
商住楼625套,别墅13 套。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中心镇,被市城乡建委授
予村镇建设先进乡镇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