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效 益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1&A=10&rec=613&run=13

  旅游社会效益 淄川旅游业兴起,聊斋文化先行。自清康熙至19 世纪末,蒲
松龄的《聊斋志异》以抄本、刻本、影印本、排印本、外文译本刊行国内外,盛
传不朽。1922年,根据聊斋故事改编的电影问世。20世纪 50 年代始,聊斋戏风
行。 60 年代始,郭沫若、老舍、丰子恺、沈鹏、欧阳中石、启功等文学家、画
家、书法家先后题联、赋诗词于蒲松龄纪念馆。80年代始,聊斋文化倍受党和国
家领导人及国内外新闻媒体关注。1984年、1985年,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
部部长邓立群,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万里相
继参观蒲松龄纪念馆。1986年始,党和国家领导人姚依林、廖汉生、郝建秀、杨
静仁、尉健行、雷洁琼、吴邦国、李沛瑶先后参观蒲松龄纪念馆。1991年,城一
村建成西游记宫向游人开放,省内外100 多个单位组团参观考察,省领导到此视
察,法国、美国、加拿大等十几个国家游客前往参观。 1996 年,中华影城开放
后,国家、省、市等55家新闻单位争相报道。2001年— 2002 年,设计《聊斋志
异》故事特种邮票两组,国内外发行。至2002年底,蒲松龄故居及淄川八大景区
接待党和国家领导人、知名人士80人,60人题联、赋诗词。以蒲松龄名、字、别
号命名的建筑物有蒲松龄纪念馆、留仙湖公园、柳泉路、松龄东路、松龄西路、
松龄中学、聊斋路、柳泉大厦、聊斋城、聊斋大酒店等;酒水食品有蒲公酒、柳
泉啤酒、聊斋酒等。根据聊斋故事改编的聊斋戏16出,拍摄聊斋故事片25部。看
聊斋、评聊斋、演聊斋、说聊斋、唱聊斋,淄川人以开发旅游业为契机,建设聊
斋名城。全区旅游业从业人员1万余人,其中下岗职工再就业3000 余人,缓解了
淄川区就业压力。每增加1个旅游从业人员,可带动其他行业增加 5 个劳动力就
业。

  1980年、1985年,分别召开全国第一、二次蒲松龄学术讨论会。1986年,成
立蒲松龄研究所,并创办《蒲松龄研究》季刊。1991年、2001年,分别召开国际
首届、第二届聊斋学讨论会,国内外160 余名专家、教授、学者与会,进一步弘
扬研究聊斋文化。1992年,创办文学期刊《聊斋园》。1999年,2001年,分别召
开蒲文化、聊斋城规划论证会。省内外28名专家、教授与会。至2002年底,出版
《蒲松龄研究》45期、《聊斋园》9 期、《蒲松龄学术论文集》两册及《蒲松龄
全集》、《全译白话聊斋志异》、《蒲松龄生平著述考辩》、《异史》等专著。

  旅游经济效益 淄川旅游业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1986 年, 蒲松龄纪念
馆、留仙湖公园接待游客28万人次,门票收入13.2万元。

  1990年,蒲家村开发聊斋园,建成狐仙园。是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商业
摊点9处。景区年接待游客36万人次,门票收入300万元。

  1991年始,淄城镇城一村开发建设淄川游乐园,园内先后建成13个景点。至
1998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门票收入最高年份达到418万元。集体经济壮大,
为旅游服务的商业户达到38家,98%青壮年男女从事商业经营。民办旅游成为淄
川区建设鲁中商城的前奏。

  1992年,奎盛园建成开放,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门票收入240万元。

  2000年,全区旅游景区发展到7处,年接待游客85万人次,旅游收入7735 万
元。

  2002年,历时8天的首届中国淄博国际聊斋文化旅游节接待中外游客13 万人
次,门票收入210 万元。是年,全区景区形成“一城三山三水三园”的格局,显
现出淄博优秀旅游城市品牌优势,接待中外游客136.8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22
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