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机构队伍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1&A=10&rec=595&run=13

  聊斋文化研究机构 1952 年,山东省成立蒲松龄研究小组,山东省文化局局
长王统照任组长,山东省文联秘书长陶钝任副组长,成员有严薇青、栾调甫、路
大荒、解方等人,主要负责调查、收集蒲松龄著述及有关研究资料。

  1959年,山东省成立蒲松龄著作编辑委员会,对蒲松龄著作有计划、有系统
地搜集、整理和出版。1961年,制订《蒲松龄著作编辑计划纲要(草稿)》,明
确了编辑蒲氏著作的目的、意义及组织领导、步骤、方法和要求。

  1980年,山东大学创立蒲松龄研究室。是年,创办《蒲松龄研究集刊》,主
要发表论文、考证、随笔、调查报告、作品分析等文稿,先后共出版4辑。

  1986年,淄博市政府批准成立蒲松龄研究所,与蒲松龄纪念馆一个单位、两
个牌子。研究所设有资料研究室、《蒲松龄研究》编辑部。先后举办或参与举办
两届国际聊斋学讨论会、 两届全国蒲学讨论会; 独立举办十余届全市蒲学讨论
会、两届聊斋俚曲讨论会。

  1986年,淄博市成立蒲松龄研究会,其任务是对蒲松龄生平、创作思想、艺
术成就等进行探讨研究;举行年会,交流、通报学术开展情况。至2002年,有会
员近百人,共召开5届会员大会、11 届年会。蒲松龄研究会多次被淄博市社会科
学联合会评为优秀学会。

  聊斋文化研究队伍 蒲松龄及其著述经过近三百年的传播和接受, 吸引越来
越多的人投身到聊斋文化研究当中。至2002年,仅著名学者就有近百位,其中外
国学者20多人。研究队伍的壮大是聊斋文化深入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国内研究队伍 清代的聊斋文化研究继承传统研究方式, 以注释和评点为
主,注释者有吕湛恩、何垠,评点者以冯镇峦、何守奇、但明伦等较有名。20世
纪始,出现专门研究队伍。

  1924年,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二篇《清之拟晋唐小说及其支流》
中对《聊斋志异》作了评价,奠定了学术界对《聊斋志异》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定
位。

  30年代始,路大荒陆续发表研究蒲松龄的文章,并引起著名学者郑振铎、胡
适等人的关注。胡适的聊斋研究突破了以往以评点为中心、重直观启悟的传统研
究模式,建构起以考据为本位、尚实证逻辑的现代学术体系,为聊斋文化研究开
辟了一个新方向。

  新中国建立后,聊斋文化研究进入全面发展阶段,研究队伍充实壮大,在聊
斋文化的各个研究领域涌现出一批卓有成就的专家学者。

  蒲松龄著述的整理和出版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也是聊斋文化研究的基础性工
作。在这个领域作出重要贡献的专家有路大荒、张友鹤、袁世硕、朱其铠、任笃
行、罗敬之、赵蔚芝、邹宗良、盛伟等人。在他们的不断努力下,蒲松龄著作相
继出版,为聊斋文化研究奠定了文献基础。

  蒲松龄家世生平是聊斋文化研究的基础性课题,也是核心内容之一。这一研
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有刘阶平、张景樵、袁世硕、杨海儒、马振方、罗敬之、王枝
忠、邹宗良等人,他们或撰年谱、或写传记,做了大量的考证工作。袁世硕致力
于蒲松龄生平交游和著述考证,其代表作《蒲松龄事迹著述新考》是推动聊斋研
究最有价值的论著。杨海儒解决了最棘手的聊斋文献分类问题,独立创编了检索
语言《蒲松龄文献资料分类表》;所著《蒲松龄生平著述考辨》获淄博市1995年
度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成为蒲松龄家世生平研究的最重要论著。

  《聊斋志异》的艺术性及蒲松龄创作的综合性研究历来是聊斋文化研究中最
活跃的领域,许多专家学者就个人感兴趣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如李厚基、
任孚先、周先慎、李茂肃、马瑞芳、汪玢玲、王枝忠、王林书、王同书、王平、
李灵年、唐富龄、于天池、王恒展、陈文新、杜贵晨、张稔穰、雷群明、盛瑞裕
等人成绩显著,仅专著就出版数十部。

  聊斋俚曲是蒲松龄著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越来越多专家
学者的关注,如路大荒、关德栋、严薇青、曹正义、薛祥生、牟仁钧、纪根垠、
李万鹏、汪玢玲、董绍克、车锡伦、张鸿魁、陈玉琛、刘晓静等人。关德栋是建
国后较早注意并研究聊斋俚曲者,思路新颖,具有开创性,并选注出版了《聊斋
俚曲选》。刘晓静主要着力于聊斋俚曲音乐研究,著有《三百年遗响——蒲松龄
俚曲音乐研究》。

  国外研究队伍 随着《聊斋志异》在国外的传播和接受, 吸引十多个国家的
汉学家投身于聊斋文化研究,为聊斋文化研究注入了新鲜血液。他们与国内研究
者互为补充,成为聊斋文化研究的重要力量。

  日本是国外研究聊斋文化的重要阵地,先后涌现出多位颇有建树的专家。平
井雅尾在蒲松龄故里行医期间,搜集收藏了包括蒲松龄手稿在内的聊斋文献六百
多件带回日本,并出版《聊斋研究》等论著,奠定了日本聊斋学研究的基础。前
野直彬致力于蒲松龄生平研究,著有《蒲松龄传》一书,是国外出版的第一部蒲
松龄传记。藤田祐贤主要从事蒲松龄及其著述的资料整理、甄别,以及《聊斋志
异》与民间文艺和日本文学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先后编辑了《庆应义塾大学所藏
聊斋关系资料目录》、《聊斋志异的研究和资料》、《聊斋研究文献要览》(与
八木章好合编)等著作。八木章好主要是对聊斋诗歌的资料整理和研究,多有新
见。

  在俄国经过几代学人的共同努力,聊斋文化研究发展成一门学科。阿列克谢
耶夫是俄国著名汉学家,先后翻译出版了《狐魅集》、《神僧集》、《志怪故事
集》、《异人集》四部聊斋故事集,撰有多篇评论文章。乌斯金是俄国第一位专
职研究聊斋文化的学者,著有《蒲松龄及其小说》。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的辜美高倾心于聊斋文化研究,著有《〈聊斋志异〉
与蒲松龄》,主编《国际聊斋论文集》。

  英国著名汉学家翟理斯于 1880 年翻译出版《聊斋志异》第一部英译本——
《中国书斋神异故事集》两卷,共选译《考城隍》、《瞳人语》 、 《 劳山道
士》、《陆判》等164 篇最富有特色的作品,是迄今为止英文选择篇目最多的译
本。翟理斯精通中国古典文学, 其译文能传达原著之风格, 在西方有很大的影
响,对《聊斋志异》的传播有重要意义。

  捷克汉学家雅洛斯拉夫·普实克,是欧洲研究聊斋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其
论文有《蒲松龄聊斋志异创作环境探研》和《有关蒲松龄生平的两种资料》。

  美国学者白亚仁自1977年开始接触《聊斋志异》,已撰写论文近20篇,专著
两部,研究视角独特,见解新颖。杨瑞的博士论文《以心理分析解读 〈 聊斋志
异〉》,采用西方20世纪最有影响的弗洛伊德、荣格等心理分析理论重新解读聊
斋,对聊斋故事重复出现的母题、主题、深层结构和特殊语言现象等,都给予了
全新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