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聊斋文化研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1&A=10&rec=594&run=13

  蒲松龄一生著述丰富,其著作有:《聊斋志异》 近五百篇; 聊斋诗一千余
首;聊斋词九十余阕;聊斋俚曲十四种;“戏”三出;聊斋杂著五种;另外还有
多种编选与辑录作品。蒲松龄各类著述虽有散佚, 不能见其全貌, 仍是卷帙浩
繁,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聊斋志异》问世后,对后世许多文学艺术门类产生了影响,其中对文言小
说、戏剧和影视影响最大。《聊斋志异》鲜明的艺术特点和不拘一格的创作特色
既引起无数人的赞扬,也遭到许多人的责难,引起了两种不同风格的文言小说创
作热潮;一种是模拟其风格的仿著,一种是反其道而行之的抗衡之作。这两种截
然相反的创作热潮,一直持续到民国初年。《聊斋志异》对中国戏剧、影视影响
巨大。1768年,钱惟乔根据《阿宝》改编出第一部聊斋戏《鹦鹉媒》。其后,聊
斋戏的创作热一直持续不退,至2002年《聊斋志异》中的86篇被改编为戏剧,涉
及近四十个剧种。1923年,第一部聊斋题材影片《孝妇羹》诞生,至2002年共拍
摄了30余部,构成了中国内地电影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港台地区,《聊斋
志异》则是对其电影影响最大和改编最多的中国古代小说名著。聊斋题材也是中
国电视的最早题材来源之一。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已拍摄聊斋题材电视剧
250余集,并呈现出方兴未艾之势。

  蒲松龄及其著述很早就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对其评点和研究。清代文人王士
禛、冯镇峦、何守奇、但明伦、朱缃、唐梦赉等对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聊
斋诗词、聊斋文等作了点评,为蒲松龄著述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20年
代始,以鲁迅、胡适、路大荒、刘阶平、罗尔纲等为代表的专家学者,则使聊斋
文化研究走上了现代化学术化轨道。1949年始,中国内地和港台的聊斋文化研究
都得到了迅速、深入的发展, 呈现全面繁荣局面: 蒲氏著述以各种形式先后出
版,各种研究机构相继成立,研究队伍逐步壮大,各种研究会议不断召开,思路
和视野不断开阔与创新,研究成果丰硕,撰写专著近百部,论文数千篇。

  《聊斋志异》18世纪下半叶传入东方国家, 19 世纪中期传入西方国家。至
2002年,《聊斋志异》外文译本有日、韩、越、俄、英、法、德、西等20多个语
种,是中国拥有外文翻译语种最多的一部小说;也是外文版本最多的一部,多达
近百种。《聊斋志异》及蒲松龄其它著述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蒲松龄故里,聊斋文化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当地的思想、文化、生活、经
济、政治、旅游等各个方面,成为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蒲松龄及其
作品为源,以《聊斋志异》等的传播演变为流,以《聊斋志异》等文本及其诸多
衍生现象为重要内容,已经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广泛影响的聊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