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篇 文 化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1&A=10&rec=563&run=13

  1986年,全区有乡镇文化站23个、文化中心11个、村办文化室443 个、影剧
院28个和69支农村电影队,形成比较完善的文化网络。1991年始,全区开展创建
社会文化先进区活动,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化阵地巩固壮大。区图书馆迁址改
建, 11 个乡镇相继建成集会议、放映、演出于一体的大型活动场所。区、乡镇
(街道)、村(居)三级文化网络不断完善提高。2002年底,全区有文化活动中
心17个、文化站22个、文化大院381个、文化室415个、影剧院11 个、放映队 34
支;图书馆47个、图书室1288个、藏书47万册;文物保护单位56个。

  全区文化活动日益活跃。1983年始,连续举办10届元宵灯会、20届元宵节民
间艺术表演活动。区青年业余艺术团在市首届“柳泉艺术节”活动中6 个节目获
奖;成功举办“西二杯”华东六省一市青春歌手电视大赛。成立8个文艺协会、9
个文学创作组、34个民间业余剧团,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先后举办戏曲演唱
擂台大赛、青年歌手大奖赛、时装模特大赛等大型文艺演出活动136 场次。商家
大鼓、磁村花鼓、聊斋俚曲等传统节目得到继承和创新。城二村管弦乐团多次进
济南、上北京参加全省、全国性重大演出活动,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农民的风采。
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科教电影千片进村放映,影企联姻取得显著成效。

  文艺创作果实累累,涌现出一批有成就的文艺工作者。1988年,残疾人舞蹈
《雄鹰迪斯科》获国家级创作一等奖,并多次出国演出。1992年,章回体长篇小
说《醒狮》问世。1994年—1995年,以马鞍山战斗为题材的《气壮山河》和以节
能为主题的《为了明天》等剧本, 由山东省影视制作中心拍成电影、 电视剧。
1996年10月,少儿舞蹈《剪子·包袱·锤》获得全国第六届“群星奖”优秀奖,
实现了全市在这一国家级奖项中零的突破。1998年—2002年,先后有大型毛线编
织画《水浒一百零八将》,刻瓷长卷《鬼谷子》、《孙子兵法》,刻瓷版画《三
国演义》、《京剧人物脸谱》等5 项作品先后列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记录。
刻瓷作品《清明上河图》,在中国首届刻瓷艺术大奖赛中获一等奖。 1986 年—
2002年底,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文学作品13500篇,出版个人专集115部。创作戏
剧节目68个、曲艺节目303个、歌曲、表演唱1832首(个)、舞蹈节目138个、美
术作品2万件、书法作品10万件。摄影、刻瓷作品获省级以上奖分别为68件、380
件。

  新闻宣传、史志档案事业取得长足发展。1986年始,建成电视发射塔,成立
淄川电视台、淄川人民广播电台、淄川有线电视台,广播电台节目由录播改为直
播。1991年始,连续六年获省电台集体记者一等奖。2002年底,开通频道47个,
传输节目35套。全区有线电视用户12.5万户。1989年,《淄川报》创刊,后成为
全国第一家有国内统一刊号的区县级日报。编纂出版党史类著述8 部、乡镇党史
大事记15部。编纂出版区志1部、基层志24部、志类著述16 部(册)。为社会各
界提供档案8505卷(册),接待利用者4059人次。1991年,淄川区被省委、省政
府表彰为全省第一批社会文化先进县(区)。1993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文化
先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