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人才交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1&A=10&rec=446&run=13

  国内人才引进 1986年始,全区以引进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为主,充实乡镇
企业技术力量。至1990年,共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98人。

  1989年11月,在全省人才交流协作网第七次会议上,淄川区介绍依靠引进人
才振兴经济的经验和做法。

  1991年,全区引进人才97人。

  1992年始,人才需求急剧增加,人才引进逐年递增。

  1993年始,区委、区政府实施“双千”人才工程,即每年引进专业技术人员
和大中专毕业生1000名,委托有关院校委培、代培学生和专业技术人员1000名。
率先在全市实行引进人才目标责任制,区长分别与23个乡镇及区直部门负责人签
订责任书。制定引进人才目标考核办法,计入年终政绩考核总分。区委、区政府
对引进人才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各乡镇及用人单位积极吸纳人才,并组成“引才
团”赴西安、内蒙、东北等地高校引进人才。引才团在西安滞留23天,访遍西安
各大专院校,广揽人才。是年,引进人才1289人。

  1994年,实施第二个“双千”人才工程。翌年,引进人才1090人。

  1999年,从西安引进本科生50人,充实到鲁泰、新星、山川、金城等龙头企
业。

  1986年—2002年,全区共引进各类人才5121人,其中硕士学历2 人,本科学
历479人,专科学历1938人,中专学历2702人。

  国外专家引进 1992年,淄川区开始引进国外专家,帮助单位、企业解决生
产中存在的技术难题。是年,淄博川鹰酿造公司引进日本酿造专家佐藤俊三,帮
助企业研制出十几种既有日本口味又适合中国人口味的腌渍菜,产品畅销全国各
地。

  2000年,淄博磁性材料厂引进荷兰磁性材料专家斯特杰斯帮助企业解决磁芯
产品外观发灰及开裂问题,提高产品的外观光洁度;帮助企业改进烧结温度的控
制方法, 提高产品的成品率和有关性能指标; 对铁氧体材料的降温曲线进行改
进,使铁氧体磁性材料的技术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同年,淄博华洋集团公司引
进法国染整专家马克,帮助企业解决染色差、染缸难清洗、产品有印痕等技术难
题,使产品染色合格率提高10个百分点。

  至2002年,全区14个单位分别引进日本、德国、法国、俄罗斯、荷兰等国的
专家共17名。

  人才培训 1990年始,淄川区先后与南京理工大学、西安理工大学、青岛建
工学院、青岛化工学院、青岛大学、山东工程学院等26所大中专院校开展联合办
学,至2000年,共培训建材、财会、计算机、化工、纺织、工民建、家电维修等
专业人才6452名,满足全区人才需求。2001年始,不再组织联合办学培训。

  1996年始,淄川区选派技术人员出国培训,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及管理
经验。至2002年,共有13个单位选派34名专业技术人员分赴德国、日本、澳大利
亚、美国、新加坡等国学习。其中,区蔬菜局于建国到日本学习食用菌种植,带
回香菇9号、21号两个新品种,在全区推广。

  1990年—2000年淄川区培训人才情况表

  单位:人
  ┌──┬──┬──┬──┬──┐
  │年份│本科│专科│中专│合计│
  ├──┼──┼──┼──┼──┤
  │1990│ — │ 21│ 39│ 60│
  ├──┼──┼──┼──┼──┤
  │1991│ — │ 36│ 64│ 100│
  ├──┼──┼──┼──┼──┤
  │1992│ — │ 50│ 100│ 150│
  ├──┼──┼──┼──┼──┤
  │1993│ — │ 530│ 724│1254│
  ├──┼──┼──┼──┼──┤
  │1994│ — │ 454│ 546│1000│
  ├──┼──┼──┼──┼──┤
  │1995│ — │ 872│1228│2100│
  ├──┼──┼──┼──┼──┤
  │1996│ — │ 356│ 200│ 556│
  ├──┼──┼──┼──┼──┤
  │1997│ 20│ 222│ 219│ 461│
  ├──┼──┼──┼──┼──┤
  │1998│ 25│ 89│ 107│ 221│
  ├──┼──┼──┼──┼──┤
  │1999│ 30│ 120│ — │ 150│
  ├──┼──┼──┼──┼──┤
  │2000│ 256│ 144│ — │ 400│
  ├──┼──┼──┼──┼──┤
  │合计│ 331│2894│3227│6452│
  └──┴──┴──┴──┴──┘
  人才交流管理 1990年始,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保管在乡镇企业工作的引进
人才的人事关系和档案。

  1993年5 月,淄川区建立人才市场,召开首届大中专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实
行双向选择,毕业生安置由分配管理模式开始向市场化转轨,供需见面会每年举
行1~2次。

  1995年6 月始,大中专毕业生和国家公职人员到个体私营企业工作的,人事
关系“挂靠”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挂靠期间计算工龄,按全额事业单位人员工
资标准晋升档案工资,保留干部身份。区人才市场代收代缴养老保险费,办理晋
升职称手续。

  1996年1月,淄川区人才供求信息系统开通,并实现全省微机联网。4月,将
“挂靠”改为人事代理。代理制度包括为单位代理招聘人才、培养人才;为个人
推荐单位;对到乡镇(村)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工作的国家公职人员和大中专毕
业生代为保管档案和人事关系、办理转正定级、评聘职称、晋升档案工资、代征
代缴养老保险金、办理人才流动手续等。

  1998年,区人事局在省人才会议上介绍人事代理工作经验和做法。5 月,在
黄河中下游五省、市人才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介绍人事代理工作经验和做法。至
2002年底,淄川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办理人事代理大中专毕业生和专业人才达到
5000人。

  1999年11月,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在南关派出所为代理人员开设集体户口。
至 2002 年底,在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集体户口落户的大中专毕业生和引进人才
1000人。

  2002年1 月,区人才市场将每周三定为人才市场开放日。是年,组织人才交
流会暨各种专场50次,进场招聘单位200家,应聘人员10000人次,600 人通过市
场选择就业。3月25 日,开通淄博市首家人才网站—淄川人才网,实现网上招聘
和交流。至年底,登陆网站11000人次。9月,淄川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设立流动
党支部,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10月,筹资20万元对人才市场进行整修,人才
交流大厅增至150 平方米,添置电子显示屏、触控机等设备,开发人才服务管理
工作软件,人才市场管理实现微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