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组织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1&A=10&rec=391&run=13

  1986年,区委组织部内设办公室、干部管理科、组织科、知工干教科、下派
干部管理办公室,组织员办公室(副科级)隶属组织部,编制23人。1989年,区
委组织员办公室升格为正科级单位。2002年底,内设办公室、干部管理科、干审
科、组织科、党员电化教育中心、下派干部管理办公室、知识分子工作科、调研
科,区委组织员办公室隶属组织部,编制30人。

  1986年始,组织工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服务经济抓党建,抓
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完善基层组织建设、改革党员干部管理和干部人事制
度。全区党员17083人,基层党组织1141 个。同年始,选派机关干部到基层任职
锻炼,每批次时限两年。1988年始,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和实行乡镇长助理聘
任制。1989年始,从思想、组织、作风三个方面集中整顿农村党支部班子,密切
了干群关系,为群众办实事3956件。1991年6 月,淄川区被省委评为农村党的建
设工作先进区。1995年始,开展创建党的建工作先进乡镇、“五好村”活动,实
施“五个一”后进转化工程, 增强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 2000
年,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教育,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开展“五带
五促”活动。2002年,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派驻党组织书记或专职副书记,强化
企业党建工作。同时,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要求,抓好干部管理
机制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和干部监督制度工作。1986年—2002年,市、区下派干
部17批、1655人,举办农村干部培训班12期,培训4080人,选拔专业技术拔尖人
才121 人次。党政领导班子考核和领导干部考核、干部教育、干部培养选拔制度
日益完善。全区党员29661人,基层党组织1606个。

  党员 党员发展 工作方针是:坚持标准、保证质量、 改善结构、 慎重发
展。1986年,全区有党员17083名,其中妇女党员1408名、少数民族党员19名。

  1989年,为了保证新发展党员的质量,实行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训制度,培
训时间5~7天(或不少于40个学时)。同年,把发展对象及其家庭成员、主要社
会关系在北京政治风波中的表现与“文化大革命 ” 期间的表现作为重点政审内
容。

  1990年9 月始,发展新党员实行谈话制度,即在纳新党员所在支部表决同意
后,党委审批前,区委组织员办公室派员与发展对象谈话。

  2000年3 月始,发展党员实行公示制度,即在召开支部大会讨论是否接收为
预备党员前,把发展对象的基本情况(个人简历、申请入党时间、列为入党积极
分子时间、确定为发展对象时间、政审情况、培训情况、工作表现、廉洁自律、
奖惩情况、支委会和支部大会意见、入党介绍人姓名等)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公
示时间一般为7 天,加强对发展党员工作的监督,减少工作中的失察和失误。各
级党组织按照从严治党的要求,积极做好民主评议党员和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
严把“入口”,畅通“出口”,使党员素质不断提高,党员队伍文化程度提高、
年龄结构优化。

  2002年底,全区党员29661名,其中妇女党员3196名,少数民族党员37名。

  党员管理 1986年,全区建国前老党员1941名。1989年1月始,对653名没有
固定收入的建国前入党的农村党员每人每月发放20元的生活补助费,原补助不足
20元的提高到20元。

  1990年,区委在昆仑镇试点党员行业对应管理,打破“队为基础”模式,按
就近、就便、就行业原则设置党的基层组织。村办企业党员由村党支部管理;在
经委设党总支,下设企业党支部,管理镇办企业党员;个体工商业党员实行工商
对口管理;党政机关和事业、文教单位的党员实行部门管理。

  1991年,印发建国前老党员花名册。

  1995年,在全区基层党组织开展堡垒工程、换脑筋、增党性、长才干、做贡
献活动。同年,区委向全区流动党员发放活动证,加强流动党员管理。

  1997年,区直机关实施“双千帮扶”工程,即千名党员联系千名贫困户,区
直63个部门1081名党员与山区51个村914 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向贫困户捐款
捐物,赠送良种兔1200只,提供致富信息 2000 条,帮助贫困户发展特色农业项
目。同年,在3个区直部门和20 个乡镇建立流动党员支部,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
作出规定。

  1999年,在全区党支部书记中开展富民示范工程活动,对农村党员实行量化
管理,建立党员“十带头”记事簿,制作党员“十带头”量化管理展示牌,每季
度一评议,并挂星展示。

  2002年,22个乡镇(街道)电教室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实现电教设备、电教
组织、管理制度、教材和播放“五落实”。

  组织建设 1986年,全区基层党组织1141个,其中基层党委32个、党总支 37
个、党支部 1072 个。是年始,选派机关干部到贫困村任职,党员实行目标化管
理,村干部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开展农村党支部达标、升级活动和乡镇党校建
设工作。

  1989年4月,完成《中共淄川区组织史资料(1927 年— 1987 年)》编纂工
作。同年,为消除资产阶级自由化影响,开展为期两个月的农村基层组织整顿活
动,15037名党员参加。8月,全区农村党支部班子分类达标升级工作全面展开。

  1990年,全区开展争创党建工作先进区、先进乡镇、先进党支部、先进党小
组四级争创活动。是年,对连续任职10年以上的村支部书记、村主任颁发证书。

  1991 年,全区农村党组织开展为民服务规范化竞赛活动, 为群众提供项目
4278项、办实事3956件。

  1994年,加强乡镇企业党组织建设,建立158个村办企业党支部。65 个经济
较发达村党支部改建党总支。是年,全区第一个村办企业党委——山东华峰集团
总公司党委成立。

  1995年,区委、区政府决定对峨庄乡、太河乡、黑旺镇、张庄乡、东坪镇及
原黄家峪乡等山区乡镇的行政村在职党支部书记每人每月发放 100 元的职务 补
贴,补贴由乡镇财政支付。

  1995年11月—1996年4 月,对全区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进行培训,主要内容
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章、 党的十四届四中、 五中全会精
神。

  1995年12月—1996年1月,对全区农村基层党组织进行集中整顿。

  1996年11月—1997年3 月,对乡镇领导班子和村级领导班子进行以思想作风
为重点的整顿。

  1998年11月—1999年2月,657名机关干部挂包132 个村,落实中央《关于农
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998年,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后,区大班子领导挂包一个先进企业、一个困难
企业作为联系点,采取重组、规范、挂靠、聚合的方式,调整企业党组织设置。

  2000年始,选拔任用农村党支部成员实行“两推一选”(即党员推荐、群众
推荐、党内选举),提高农村党支部班子的整体水平。同年,区委在全区非公有
制经济组织中开展“五促五带”活动,即发挥党组织的作用,促进党的路线方针
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落实,促进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促进职工提高素质,促
进企业依法经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党员带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带头做思
想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完成生产经营任务,带头学习科技
文化。

  2001年,在全区建立健全村级组织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设11个大项、100 个
小项。

  2002年1月,把222名山区村党支部书记职务补贴提高到每人每月200 元。 9
月,全面启动“三级联创”(争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先进区(县)、争创六个好
乡镇党委、争创五个好村党组织)活动,进一步深化“三包一带 ” 工程促强扶
弱,全面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是年,非公有制企业中党员3486人,区委
选派46名党员干部,到46家非公有制企业任党组织书记或专职副书记,加强非公
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年底,全区基层党组织1606个,其中基层党委88个,党总支
130个,党支部1388个。

  干部任用 1987年,建立全区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制度,对党政机关干部
实行目标化管理,重点考核政绩,建立干部政绩档案。对乡镇干部实行任期目标
责任制,干部任期按3 年计算,主要内容包括经济指标、文明建设、社会治安、
计划生育、党务工作。区直部门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根据各自的工作特点和重
点,制定年内工作目标。区委下发乡镇选聘合同制干部实施意见,规定合同制干
部的条件、权利、义务及有关待遇。是年,淄川区被中共中央组织部定为党政领
导干部年度工作考核试点单位。翌年,确定年度考核作为一项制度。

  1988年,按照自愿报名、公开答辩、组织考察、择优录用原则,公开选拔区
物资局局长、共青团淄川区委书记、副书记、区广播电视局局长、部分机关工作
人员和乡镇团委书记。是年,各乡镇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及党政
机关选聘科技副乡镇长,聘期2~3年。全区乡镇实行乡镇长助理聘任制,享受副
乡镇长级待遇,聘期一年。

  1989年,建立干部交流轮换和回避制度,对山区乡镇与近郊乡镇、乡镇与区
直部门干部进行交流。同年, 初步建立干部试用期制度, 对试用期干部跟踪考
察,探索干部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

  1992年,全区乡镇领导班子配备妇女干部,其中纪委书记2 人、副乡镇长 9
人、新进班子10人。同年,13个乡镇经委配备正科级主任;提拔8 名政绩突出的
农村党支部书记和企业干部兼任镇党委副书记。

  1994年,全区选拔78名农民或工人身份者担任领导干部。

  1995年,乡镇长助理聘期改为3年,连续聘任不得超过两届。

  1996年,通过“一推双考”(即单位推荐和笔试、面试)程序,公开选拔10
名副科级领导干部。是年,对部门领导班子进行民主评议,评议列最后两位的领
导班子及列末位的领导干部实行淘汰制度。

  1997年,19个乡镇聘任科技副乡镇长。

  1998 年, 建立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 是年, 对民主评议不称职票超过
40%、政绩考核低于75分的领导干部进行诫勉警告、降职使用或就地免职。

  1999年,规范干部考察工作,规定干部考察内容、工作程序、方法步骤、工
作纪律。实行区直部门之间相互评议制度。

  2000年,先后下发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和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试行意见;选
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实行试用期制暂行办法;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实行任前公
示制度的实施意见。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意见要求,担任助理职务者须具备大
学专科以上学历、年龄在35岁左右、担任中层正职二年以上。

  2001年,建立党政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对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集体
企业领导人员实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至2002年审计206 项,其中离任审计 174
项、任中审计32项,查处违纪金额8010万元。

  干部管理 1986年,任用干部实行民主推荐、党委讨论,按干部管理权限上
报、决定。是年,区委组织部落实党的干部政策,共处结干部案件632 起,全部
纠正199起,部分纠正68起,维持原结论365起。

  1988年始,区委结合年度考核推荐后备干部,特殊情况下可根据个别单位工
作需要由组织推荐后备干部。农村后备干部按照正职一职一备,副职一职二备配
备,后备干部由区委组织部统一管理、培养,并建立档案。

  1990年3 月,制定农村干部规范化管理意见,建立选拔任用、岗位培训、考
核奖惩、工作待遇、退休制度、档案管理等农村干部管理制度;5 月,建立同干
部谈话制度。

  1991年,区委下发加强科技副乡镇长管理意见,明确科技副乡镇长的工作任
务、职责、奖励条件、奖励办法、管理方式和考核制度。

  1992 年,区委制定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规划,对党外干部条件、 任职岗
位、近期目标以及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出规定。是年,市委决定在乡镇任党
委书记、乡镇长、人大主席、政协工作室主任和副乡镇级的干部在现职岗位上连
续任职九年以上,累计任职满十年以上,可分别享受副县级、正科级政治、生活
待遇;一般干部在乡镇工作累计满十五年以上,享受副科级政治、生活待遇。此
规定于1996年废止。

  1993年,根据县级机构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实行干部提前离岗或退休。

  1995年9 月,制定领导干部回复组织函询制度(试行)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
部诫勉制度(试行);下发党政机关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规定。

  1997 年,区委制定鼓励党政群机关、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岗经商办企业意
见。5 月,区委下发加强企业干部管理工作意见,要求新提拔干部应有五年以上
工龄和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验,一般应当具有在下一级两个以上岗位任职的经历
和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年龄在45岁左右,身体健康。

  1998年,理顺区委政法委、区工业工作委员会和区委农村工作委员会的职责
和干部管理权限,下放部分干部管理权。经中共中央组织部检查验收,干部人事
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达一级标准。

  2001年,制定鼓励党政群机关、全额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到企业任职及领办、
创办经济组织实施意见。到企业任职或创办、领办经济组织的工作人员,三年内
享受原工作岗位的工资待遇(含基本工资和国家、省、市规定的补贴);三年期
满回本单位的,按原职级安排工作; 期满后继续从事企业工作的, 保留公职三
年,一切待遇由企业负责,期间愿回单位工作的,妥善安排。是年,乡镇不再设
政协工作室,人大工作室主任一般由乡镇党委书记兼任。

  2002年6月,区直部门、乡镇(街道)进行机构改革,全区提前离岗415人。
12月,全区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及党群部门工作人员37人办理离岗手续。年底,
组织部管理的在职干部档案1464卷、离岗干部档案417 卷、离退休干部档案 892
卷。

  干部培训 1986年,举办初中文化干部补习班,38人结业。组织参加市委党
校两期干部短训班,6人参加系统干部培训,17人参加农业系统干部培训。

  1987年始,对全区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进行培训,至1989年培训477 名村
支部书记、482名村主任。

  1989年,推荐147人报考专业学校,选送61 名干部参加市委党校举办的岗位
培训班。

  1990年8 月,开始举办农村后备干部培训班,以解决农村干部后继乏人的问
题。

  1991年始,举办青年干部培训班,至2002年12月共举办11期,培训524 人。
是年,实施全区千人培训工程计划,844 名农村后备干部取得结业证书。通过举
办青年干部培训班,拓宽后备干部培训选拔途径, 逐步形成门类齐全、 专业配
套、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后备干部队伍。《人民日报》报道淄川区加强后备干
部管理的经验。

  1998年,组织13期干部培训班,培训干部3000人次。组织全区970 多名副科
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理论考试。

  2000 年,区委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教育活动,查摆问题, 边讲边
改,作风得到转变,干部群众关系更加密切。同年,在全区乡镇(街道)、区直
部门和驻淄川有关单位党员干部中开展为期5 个月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
教育活动,428个单位、18145名党员干部参加。

  2001年,在全区农村党员中开展“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抽调380 名副
科级以上干部和555名机关干部,组成21个驻乡镇督导组,281个驻村督导组,全
区农村1.9万名党员参加学习教育活动。

  全区干部变动情况表

  单位:人
  ┌──┬──┬──┬──┬─┬──┐
  │ │ │ │ │ │改任│
  │ 年 │总人│ 提 │ 交 │降│非领│
  │ 份 │ 数 │ 拔 │ 流 │免│导职│
  │ │ │ │ │职│务 │
  ├──┼──┼──┼──┼─┼──┤
  │1986│ 357│ 68│ 283│ 6│ — │
  ├──┼──┼──┼──┼─┼──┤
  │1987│ — │ — │ — │—│ — │
  ├──┼──┼──┼──┼─┼──┤
  │1988│ 434│ 240│ 194│—│ — │
  ├──┼──┼──┼──┼─┼──┤
  │1989│ 219│ 148│ 60│11│ — │
  ├──┼──┼──┼──┼─┼──┤
  │1990│ 288│ 129│ 122│ 6│ 31 │
  ├──┼──┼──┼──┼─┼──┤
  │1991│ 179│ 115│ 52│ 1│ 11 │
  ├──┼──┼──┼──┼─┼──┤
  │1992│ 222│ — │ — │—│ 27 │
  ├──┼──┼──┼──┼─┼──┤
  │1993│ 484│ — │ — │—│ — │
  ├──┼──┼──┼──┼─┼──┤
  │1994│ 156│ 73│ 78│ 5│ — │
  ├──┼──┼──┼──┼─┼──┤
  │1995│ 448│ 119│ 329│—│ — │
  ├──┼──┼──┼──┼─┼──┤
  │1996│ 312│ 148│ 164│—│ — │
  ├──┼──┼──┼──┼─┼──┤
  │1997│ 271│ 130│ 132│ 5│ 4 │
  ├──┼──┼──┼──┼─┼──┤
  │1998│ 505│ 66│ 439│—│ — │
  ├──┼──┼──┼──┼─┼──┤
  │1999│ 287│ 149│ 90│23│ 5 │
  ├──┼──┼──┼──┼─┼──┤
  │2000│ 272│ 80│ 139│ 1│ 52 │
  ├──┼──┼──┼──┼─┼──┤
  │2001│ 319│ 53│ 177│ 5│ 84 │
  ├──┼──┼──┼──┼─┼──┤
  │2002│ 219│ 42│ 124│ 7│ 46 │
  └──┴──┴──┴──┴─┴──┘

  1993年-2002年全区干部数量表

  单位:人
  ┌──┬───┬──┬───┬──┐
  │ 年 │ 干部 │行政│ 事业 │企业│
  │ 份 │ 总数 │机关│ 单位 │单位│
  ├──┼───┼──┼───┼──┤
  │1993│ 8564│2890│ 4959│ 715│
  ├──┼───┼──┼───┼──┤
  │1994│ 8691│2426│ 5447│ 818│
  ├──┼───┼──┼───┼──┤
  │1995│ 9074│2559│ 5832│ 683│
  ├──┼───┼──┼───┼──┤
  │1996│ 10017│2531│ 6795│ 691│
  ├──┼───┼──┼───┼──┤
  │1997│ 11311│2518│ 7896│ 897│
  ├──┼───┼──┼───┼──┤
  │1998│ 12904│2431│ 9045│1428│
  ├──┼───┼──┼───┼──┤
  │1999│ 13386│2414│ 10972│ — │
  ├──┼───┼──┼───┼──┤
  │2000│ 13330│2383│ 10947│ — │
  ├──┼───┼──┼───┼──┤
  │2001│ 13544│2300│ 11244│ — │
  ├──┼───┼──┼───┼──┤
  │2002│ 13192│1794│ 11398│ — │
  └──┴───┴──┴───┴──┘

  注:1993年始统计干部资料;1998年市属企业下放,企业干部数增多;1999
年始企事业单位合并统计。

  干部下派工作 1986年,第一批下派干部到基层任职锻炼,主要挂包乡镇企
业。下派干部组建建材、陶瓷、化工、机械、纺织、采矿、 企业管理 7 个专业
组,开展科技信息交流、技术协作、技术咨询活动。

  1987年,在下派干部中开展团结实干、争创一流和“六比六看”(比思想看
作风,比学习看水平,比干劲看实绩,比贡献看效益,比纪律看出勤,比团结看
风格)竞赛活动。

  1988年,下派干部帮助乡镇、村新上工副业项目78个;完成技术改造项目40
个,整顿企业49个,使10个企业扭亏为盈;提出合理化建议793 条。举办各类培
训班57期,培训各类人才3589名。编写发行《乡镇企业财务管理与分析》。

  1989年,制定机关青年干部到基层任职锻炼五年规划,青年干部以下派形式
到基层锻炼。

  1990年,区委组织部与各乡镇签订《下派干部管理目标责任书》,开展树形
象、做表率、办实事、讲奉献活动。举办培训班48期,培训1553人次。下派干部
组成116个调研组,深入23个乡镇和26个企事业单位,写出调研文章93 篇,编成
《机关干部下基层调研报告选编》一书。

  1991年,建立健全下派干部“四方共管、四制配套”(“四方共管”是指对
下派干部管理实行区委下派干部办公室综合管理、乡镇党委直接管理、派出单位
跟踪管理、下派干部工作组自我管理,以乡镇党委管理为主;“四制配套”是指
健全完善下派干部工作的会议制度、考勤制度、走访制度、廉洁制度,突出抓好
考勤制度的落实)的目标管理体系。开展“ 树形象、 做表率、 办实事、 讲奉
献”、“我为质量、品种、效益年献计献策做奉献”活动。淄川区被市委、市政
府表彰为下派干部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1993年始,干部下派实行对口安置、双向选择,锻炼培养干部。组织山区包
村干部到城区创办、领办企业。22人创办12家企业,增加集体收入11.5万元。帮
助驻点村筹集资金335.4万元,整顿改造企业60 家,联办企业 35 家,增加产值
1.03亿元。

  1994年,开展下派在基层,奉献在基层活动,在《淄川日报》开辟下派干部
风采专栏,摄制反映第八批下派干部管理干部工作专题片《为了大地的丰收》。
是年,帮助整顿基层班子21个,改造企业61家,新上企业52家,创产值 3.28 亿
元。淄川区被淄博市委、市政府表彰为下派干部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1995年,选派130名副局级干部和青年后备干部,到60个村任实职。8月,在
全区农村实施“五个一”后进转化工程, 即实施人口迁移, 彻底解决一批后进
村;以强带弱合并一批后进村;部门包村帮扶一批后进村;派工作组转化一批后
进村;乡镇党委组织整顿提高一批后进村。9 月,区委建立“三包一带”包村目
标责任制,即大班子领导包村,部门包村,下派干部包村,强村带动后进村。

  1998年,下派干部和经济强村参与帮扶活动。全年共支援弱村资金及物资折
款135.6万元,帮助部分村整修道路、安装自来水管道。

  1999年,在下派干部中开展学科技用科技和黄烟生产“四包一确保”竞赛活
动,举办下派干部科技培训班,帮助村清欠资金 10 万元,支援资金和物资折款
134万元,解决11个村用水,改善18个村教育设施,整修供电线路。

  2002年,按照个人申请、单位推荐、组织选派的原则,选出30名区直机关优
秀青年干部和10名青干班学员,分别挂包山区乡镇的40个贫困后进村。举办培训
班38期,促进全区大绿化工程和农业结构调整的实施。

  1986年—2002年,市、区下派干部17批、1655人,共筹措资金2827.5万元,
用于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帮助新上项目483个,帮助企业完成技改项目 97
个,整顿乡镇企业、村办企业307个,解决各类原料 896 吨,帮助挽回经济损失
972.19万元。

  市、区下派干部情况表
  ┌─────────────┬─────────────┐
  │ 区下派 │ 市下派 │
  ├─┬──┬────────┼─┬──┬────────┤
  │批│ 人 │ 起止 │批│ 人 │ 起止 │
  │次│ 数 │ 时间 │次│ 数 │ 时间 │
  ├─┼──┼────────┼─┼──┼────────┤
  │ 1│ 53│ 1986.2—1987.5 │ 1│ 86│ 1986.2—1987.5 │
  ├─┼──┼────────┴─┴──┴────────┤
  │ 2│ 76│1986.10—1988.10(含市下派) │
  ├─┼──┼──────────────────────┤
  │ 3│ 110│ 1987.9—1989.9(含市下派) │
  ├─┼──┼──────────────────────┤
  │ 4│ 88│1988.11—1990.10(含市下派) │
  ├─┼──┼────────┬─┬──┬────────┤
  │ 5│ 122│ 1990.5—1991.9 │ 5│ 120│ 1989.9—1991.9 │
  ├─┼──┼────────┼─┼──┼────────┤
  │ 6│ 53│1990.11—1992.11│ 6│ 13│1990.11—1992.11│
  ├─┼──┼────────┼─┼──┼────────┤
  │ 7│ 74│ 1991.9—1993.11│ 7│ 57│1991.11—1993.11│
  ├─┼──┼────────┼─┼──┼────────┤
  │ 8│ 87│1992.11—1994.12│ 8│ 31│ 1993.3—1995.3 │
  ├─┼──┼────────┼─┼──┼────────┤
  │ 9│ 71│ 1994.4—1996.4 │ 9│ 35│ 1994.4—1996.4 │
  ├─┼──┼────────┼─┼──┼────────┤
  │10│ 65│1994.12—1996.12│10│ 10│ 1995.2—1997.2 │
  ├─┼──┼────────┼─┼──┼────────┤
  │11│ 70│ 1996.5—1998.5 │11│ 12│ 1996.5—1998.5 │
  ├─┼──┼────────┼─┼──┼────────┤
  │12│ 52│ 1997.5—1999.6 │12│ 10│ 2000.6—2001.6 │
  ├─┼──┼────────┼─┼──┼────────┤
  │13│ 105│ 1998.6—2000.6 │—│ — │ — │
  ├─┼──┼────────┼─┼──┼────────┤
  │14│ 62│ 1999.6—2001.6 │—│ — │ — │
  ├─┼──┼────────┼─┼──┼────────┤
  │15│ 84│ 2000.6—2002.6 │—│ — │ — │
  ├─┼──┼────────┼─┼──┼────────┤
  │16│ 69│ 2001.6—2003.6 │—│ — │ — │
  ├─┼──┼────────┼─┼──┼────────┤
  │17│ 40│ 2002.9—2004.9 │—│ — │ — │
  └─┴──┴────────┴─┴──┴────────┘

  知识分子工作 1986年,全区有知识分子 3496 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 594
人、中专学历2224人。对435起历史遗留问题进行复议,286起按政策予以解决。

  1988年,制定淄川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和管理暂行规定,区级专业技术
拔尖人才实行动态管理,期满即自动终止拔尖人才资格。同时,根据淄博市专业
技术拔尖人才选拔工作办法,推荐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1990 年 2 月,聘任山东省硅酸盐研究院殷向东为淄川区人民政府科技副区
长,成立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联谊会。

  1991年5月,聘任赵进起、司锐为淄川区人民政府科技副区长。

  1993年,制定知识分子工作措施,加强知识分子工作,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
性,搞好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考核、选拔、表彰和管理工作。

  1994年始,当地驻军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与淄川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享受同等
待遇。

  1997年,开展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和农村科技大王评选活动,21人受到表彰。
是年,20个乡镇选聘科技副乡镇长和科技顾问。

  1998 年,聘请山东工业大学和山东农业大学 2 名专家为科技副区长。是年
始,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补贴每月由30元调到50元。至2000年,全区 20 个乡镇、
92%以上的村配备了科技副乡镇长、科技顾问和科技副主任。

  2000年,成立淄川区经济技术专家顾问团,对全区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
咨询、论证。

  2001年,引进大专以上学历和具有中级职称以上专业人才150 名。是年,成
立淄川区建陶产业专家组,举办淄川区建陶产业21世纪发展战略研讨会,确立全
区建陶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2002年,对全区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组织部分专家和科技
人才到山区乡镇举办科技讲座,义务为群众传授技术。年底,全区省级专业技术
拔尖人才2人,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7人,区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00 人。淄川
区驻军军事技术拔尖人才12人。

  淄川区驻军军事技术拔尖人才表
  ┌───┬───┬───────────────────┐
  │ 批次 │ 时间 │ 姓名 │
  ├───┼───┼───────────────────┤
  │第一批│1994年│刘宝仁 张喜堂 张丰敬 崔林文 孙兰夫│
  ├───┼───┼───────────────────┤
  │第二批│1996年│安秀利 许玉民 沈云伟 邱敏江 │
  ├───┼───┼───────────────────┤
  │第三批│2001年│章国强 张令健 李 群 │
  └───┴───┴───────────────────┘

  淄川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表
  ┌───┬────────┬───────────────────────────────────┐
  │ 批次 │ 时间 │ 姓 名 │
  ├───┼────────┼───────────────────────────────────┤
  │第一批│1988.1—1990.12 │李梓源 佟维新 王伯训 郭铭勋 刘凤欣 孙启平 蒋传圣 闫先公 董启铸│
  │ │ │尹 干 江 涛 蔺开明 曹温年 韩 义 贾万双 高绍勤 高瑞璜 │
  ├───┼────────┼───────────────────────────────────┤
  │第二批│1990.1—1992.12 │刘恩福 邱贻忠 陈 明 仇建新 张广庆 孟 军 王世珉 │
  ├───┼────────┼───────────────────────────────────┤
  │第三批│1992.1—1994.12 │于建美 李其昀 赵玉霞 秦克新 王树长 李佩昌 黄长献 毕玉梓 张厚杼│
  │ │ │吕佩英 王继训 赵鸿富 陈玉洲 │
  ├───┼────────┼───────────────────────────────────┤
  │第四批│1994.1—1997.12 │蒋传圣 吕忠臣 张继忠 管 卫 闫先公 王同悦 司志荣 韩克峰 宋贻峰│
  │ │ │黄长发 陈 明 孙迎臣 闫盛霆 陈庆峰 李世良 贾久顺 │
  ├───┼────────┼───────────────────────────────────┤
  │第五批│1996.1—2000.6 │程光照 丁乃晴 王思永 司志林 孙启岫 朱淑芹 曹宝霞 张继连 陈家兴│
  │ │ │孙晋丰 仇建新 赵鸿富 王忠善 朱长海 周京明 张维悦 刘洪忠 │
  ├───┼────────┼───────────────────────────────────┤
  │第六批│1999.1—2002.12 │于建美 王加荣 王继训 王淑广 亓 冰 车献梁 孙兆发 孙启君 刘 俊│
  │ │ │李 峰 李志荣 宋玉爱 苏道金 苏成宝 袁长勤 梁慎书 曹培锋 潘志金│
  ├───┼────────┼───────────────────────────────────┤
  │第七批│2001.7—2005.6 │曹宝霞 贾翠香 丁乃晴 司志林 闫盛霆 王世明 朱淑芹 于爱勤 孙秀凤│
  │ │ │国洪明 高 环 赵成水 │
  └───┴────────┴───────────────────────────────────┘

  老干部工作 管理 1986年,区老干部局隶属区委组织部,为正科级单位,
内设秘书股、安置管理股。各乡镇、单位设老干部工作科室,配备专(兼)职工
作员,负责老干部工作。8 月,区离休干部休养所由区委组织部管理改为区委老
干部局管理。是年,接收跨省安置老干部38人。老干部离休后,人事关系仍在原
单位的由原单位管理;居住农村的由所在乡镇负责管理;部分副县级以上离休干
部由区离休干部休养所管理。每月5日—10 日区老干部局派人到各乡镇组织老干
部集中学习、传达文件,老干部按同级在职干部的规定阅读文件。区委、区政府
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区离退休干部工作经验交流大会,总结工作、表彰先进,推动
全区老干部工作开展。

  1988年始,建立老干部督导员工作制度,首批聘请督导员7 名。同年起,老
干部工作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列入各乡镇、区直各部门年终政绩考核。每年12
月,区委组织部、老干部局、区人事局组成考核组,对各乡镇、单位老干部工作
进行考核,由区委表彰。是年5 月,省委、省政府授予区委老干部局全省老干部
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杨寨乡离休干部赵博明获全省老干部先进个人称号。

  1990年,针对老干部年事高、居住分散、行动不便的情况,区委老干部局实
行“变上访为下访”的工作方法,收到很好效果,经验做法在全省老干部工作会
议上作典型介绍。

  1991年,区委组织部、老干部局、区人事局制定《老干部工作目标化管理考
核细则》。同年6 月,省委、省政府表彰淄川区委、区政府为全省老干部工作先
进单位,寨里镇老干部党总支为全省离退休干部工作先进集体。是年,离休干部
王复荣整理出版《治水记》。

  1993年7 月,淄川区老干部工作变上访为下访、为老同志排忧解难的经验在
全国信访工作会议上介绍。

  1995年,制定《老干部工作“四方共管”目标管理体系》、《乡镇部门老干
部管理服务工作考核办法》。11月,区委、区政府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老
干部工作先进集体。至1995年,全区通报表彰“六好老干部”1521 人次。 1996
年、1997年全区通报表彰为“九五”立新功老干部积极分子397人次。

  1997年,老干部党组织设置本着就近、自愿、方便的原则,建立党总支、党
支部,下设若干党小组,老干部党组织建设得到加强。11月起,建立全区离休干
部信息数据库,完善档案管理。

  1998年,制定实施《淄川区老干部工作领导负责制及目标考核责任制》。12
月22日,省委、省政府表彰区委、区政府为全省老干部工作先进单位;王复荣被
评为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

  2002年,全区有老干部党总支6个,党支部112个,党小组341 个;订阅《老
干部之家》刊物1887份。管理全区514 名离休干部,接收易地安置离休干部 179
人。

  待遇 1986年始,组织商业、供销、粮油等部门为区干休所、军干所和城区
老干部送货上门,优惠供应节日物资。至1993年,为362 名离休干部配偶办理农
转非手续。至1996年,为老干部解决冬季取暖用煤累计16000吨。

  1986年11月—2000年12月,离休干部按不同条件和范围享受护理费,标准先
后分别调整为每人每月51、55、80、100、200元。

  1987年,区委、区政府规定,年满70周岁、原行政14级以上或担任过县级实
职的离休干部及年满80周岁的离休干部寿诞日,区委、区政府为其祝寿;享受县
级待遇、年满70周岁的离休干部寿诞日,由原单位为其祝寿。

  1991年起,地专级(含享受地专级待遇)老干部订阅一大报、两小报,县级
(含享受县级待遇)老干部订阅一大报、一小报,一般离休干部订阅一小报。

  1997年9 月始,实行离退休干部住宅电话费补助,正县级以上、副县级、正
科级、副科级每人每月分别为120、100、80、50元。是年,机关事业单位离休干
部医疗费据实报销。

  1999年,企业(含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离休干部医疗费纳入全区统筹,医药
费在规定范围内据实报销。

  2002年7月起,全区有3268 名离退休干部享受基本离退休费 25 %的住房补
贴。至2002年,区委、区政府每年“七一”、春节等重大节日,召开座谈会、茶
话会,向老干部汇报情况、征求意见,并组织参观工农业生产和重点建设项目。
每年10月下旬,安排全区离退休干部(包括易地安置的老干部)在各定点医疗单
位查体。

  活动 1987年,投资30万元建成区老干部活动中心,占地3 公顷,建筑面积
540平方米。

  1988年,区医疗体育辅导站被授予省老年体育先进辅导站称号。

  1989年6 月,区老年人学校在区老干部活动中心成立。开设气功、书法、刻
瓷、花卉4门课程,聘任5名教师授课,66名离退休干部参加学习。是年,寨里镇
寨里村老干部治安保卫组开展群防群治,成绩突出,被国家公安部授予全国治安
保卫、治安联防先进集体称号。

  1990年6 月,淄川区老年书画学会成立。会员以热爱书画的离退休干部、职
工和部分老年书画擅长者为主体,当年发展到46人。

  1991年,区供销社老年体协、查王乡老年体协被评为淄博市老年体育先进集
体。8月,区老年书画学会组织会员在西关大集开展义写书画活动,收入1000 余
元,交民政局用于救助事业。

  1994年9 月,淄川区老年人学校改称为淄博老年大学淄川区分校。学校坚持
增长知识,丰富生活,延年益寿,余热生辉的办学宗旨,开设时事政治、气功、
书法、刻瓷、国画、卫生保健、花卉、舞蹈等适应老年人特点的课程,聘请专业
教师14人次,参加学习的 2000 人次。老干部以多种形式自觉从事旅游业、种植
业、养殖业、服装业或担任少先队校外辅导员、 团组织顾问等, 活跃在城镇乡
村,为全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作贡献。同年 5 月, 淄川区发挥老干部政治优
势,促进全区精神文明建设经验在全省老干部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了介绍。10月
14日、12月13日,中央电视台先后报道淄川区寨里镇“24老”创办旅游业和淄川
区老干部治安巡逻队的先进事迹。是年,区老年书画学会成立柳泉诗社。

  1997年5 月,在全省老年大学教学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区老干局代表淄川区
作题为《努力办好老年大学为老干部开发人生第二个春天》的典型发言。

  1998 年秋,区老年书画学会会员向长江中下游和松花江流域灾区捐款 7000
元,捐送作品287件。

  2000年,区老年体协代表队在省第二届老年人地掷球比赛中获得第四名。是
年,261人被评选为全市世纪健身健康老人。

  2001年,区老年书画学会杨寨分会及刻瓷分会成立。

  2002年,区老年体协下设太极拳剑委员会、门球委员会、象棋委员会、乒乓
球委员会、钓鱼委员会及地掷球队。活动站点91个,经常参加活动21500 人。区
老年书画学会在全区设有书画小组(分会)27个,会员257人。 1986 年— 2002
年,组织举办庆祝“五一”、“七一”、“十一”等重大节日和党的十六大召开
及香港、澳门回归、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等各
类展览活动99次,与兄弟区、县联合办展8次,展出作品7692 幅;参加全国书画
展赛2000人次,800件作品获奖;为群众义务书写春联2000 副,向社会各界赠送
书画1200幅。柳泉诗社会员向市级以上刊物寄送习作400 首。出版《魏林圃传统
诗词联三百首》、《魏林圃诗书画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