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统计调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1&A=10&rec=357&run=13

  统计改革 80 年代初,数据统计以算盘和计算器为主要计算工具,数据传输
以人工报送、邮寄、电话报送为主。

  1988年始,区统计局利用计算机汇总、处理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劳动工资
等统计报表。

  1991 年,改革农村统计制度,推行农村基层统计一套表制度, 涉及农业生
产、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和农村社会、科技、文教卫生等方面。农村基层统计指
标逐步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解决了基层统计报表多、重复问题,减轻了基
层负担。是年,全区分步组织实施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变统计报表指标体
系重生产轻流通、重积累轻消费、重规模轻效益、重实物轻价值的模式,统计工
作由为计划经济体制服务转向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新体系分社会生产
核算表和经济循环账户两部分,包括 6 种基本报表, 即国民生产总值及其使用
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收支平衡表、资产负债表、社会再生产核算表。

  1992年始,编制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工业统计将以工业产值为主的速
度型统计核算改为以销售产值、利税、资金运转为主的效益型统计核算。

  1993年始,全区逐步使用国家新统计报表。新统计报表由基层表和各专业综
合表两部分组成,按专业内容由基层单位填报,政府统计部门用微机对基层数据
进行集中处理、汇总。

  1995年底,全面落实国家新统计报表制度。

  2001年,实现微机上网和数据处理微机化。

  2002年7 月始,要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
额等7大类统计内容的上报时间提前5~7 天,以便各级领导及时掌握宏观经济运
行态势。年底,全区乡镇、街道办事处均为统计人员配备专用微机,区统计局实
现微机联网,并与省、市统计局开通传输网络,有利于各项普查和日常数据处理
工作。

  专业定期统计 1986 年,全区定期统计有综合、农业、农产量、农村经济、
农村住户、工业、建筑业、物资供销、外贸、商业、劳动工资、固定资产投资、
能源13个专业。后增加对城镇住户调查、科技、服务业、物价、房地产、高新技
术产值、规模以下企业产值7个专业。

  2002年底,定期统计 20 个专业。其中,主要统计项目是国民经济核算、农
业、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固定资产投资、 能源消费、 劳动工
资、城市住户调查、农村住户调查。各个项目的统计指标,少者几十个,多者数
百个。其中,综合统计分为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最终消费、居民消费水平、
按行业划分的资本形成总额5 大类、 98 个指标;农业项目分为农村经济主要指
标、农业主要产品生产情况、畜牧业生产情况、农村基本情况及农业生产条件23
种报表、300个指标;工业项目分为生产、经济效益、能源3大类、200个指标。

  专项统计调查 工业普查 1986年,参与第二次全国工业普查,以工业装备、
技术、经济效益为重点。普查1985年全区的工业企业经济情况。普查范围是乡及
乡以上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村办工业、个体工业、私营工业、“三资”工业
等。经过清查摸底、企业基础整顿、业务培训、 填报普查表、 数据处理五个阶
段,1987年7 月完成。此次普查查清了全区工业主要门类、企业个数、工业总产
值、利税、工业结构等基本情况。

  1996年,全区抽调5000多人参与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普查范围是区属及以
下全部工业企业。内容包括企业基础情况、产品的生产销售情况、主要原材料、
燃料和动力消耗情况、设备使用状况、企业队伍素质情况及财务成本情况等。分
甲、乙、丙三类表,甲表有15张、350个指标;乙表有11张、220个指标;丙表有
4张、28个指标。普查的时点指标为1995年12月31日,时期指标是1995 年工业企
业经营情况。全部数据均用电脑录入、汇总,1997年4 月全部完成。与第二次工
业普查相比,指标数量增加两倍多。

  人口普查与人口调查 1987年,全省1%人口抽样调查,抽中区内4个乡镇的7
村1厂,样本量为8165人。7月1日进点登记,7月7日调查工作全部结束。

  1990年,参与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普查标准时间为同年7月1日零时。全区
划分普查区512个,调查小区2224个,抽调3833名普查人员,是年12月完成。

  1995年,全区进行第一次人口小普查,抽查5个乡镇的20个村7000余人。

  2000年,参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区抽调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 4000 多
名,划分普查小区511个,调查小区2428个。普查时点为2000年11月 1 日零时,
2002 年 9 月完成。此次普查摸清了全区人口的基本情况,掌握了人口的城乡分
布、民族、年龄、文化程度、行业职业、婚姻、家庭、生育、死亡等方面基础资
料。

  第三产业普查 1993年10 月 16 日,全区开始进行第三产业普查,范围包括
年和1992年全区行政区内各种从事第三产业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社会
和个体户。全面普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于1994年12月完成。

  基本单位普查 1996年,参与第一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普查1996 年全区法
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的基本情况。普查标准时间为1996年12月31日,采用直接
发表填报的方法,于1997年完成。

  2001年,进行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普查的标准时间是2001年11 月 1 日,
2003年4 月形成普查资料。此次普查摸清了全区各类单位的底数,查清了基本单
位各种经济成份构成、组织形式、规模结构及生产要素的配置情况。

  农业普查 1997年,参与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普查1996 年全区农业生产经
营单位数量、规模、结构、劳动力素质等基本概况。3500多名普查人员参加,调
查全区19个乡镇、449个行政村、14.65万个农户、151 个非农村住户类农业生产
经营单位和2142个非农乡镇企业,填报基础调查表6种,调查项目38 个,调查指
标687个。普查的标准时间是1997年1月1日,1999年10月完成。

  抽样调查 农村社会经济抽样调查 1984年,淄川区被确定为国家、省农村抽
样调查区。1986年,有80户作为国家常年记账点,15个村为产量调查点。

  1987年,对原农村住户调查进行扩点增户,全区国家点80户,省点610 户。
农村住户调查主要反映农民收入、支出、固定资产投资以及畜牧养殖情况。农产
量调查以调查地块为样本,样本地块农作物收割后单打单收,由此推算全村农作
物产量。

  1990年,采用随机起点分阶段抽样法,进行国家点样本轮换,抽取9 个乡镇
10个村100户为农村住户抽样调查点,10个乡镇15个村为村级产量调查点,5个乡
镇15个村150户为固定资产投资调查点。

  2000年,实施农村调查样本轮换和多目标抽样调查,全区农村居民、粮食、
固定资产投资、畜牧业各类调查网点涉及66个村、1200户、105个地块和1560 个
畜牧养殖户。

  城市社会经济抽样调查 1995 年始,进行城市社会经济调查,调查城镇居民
家庭的人口、就业、收入、消费、储蓄、住房、商品需求等。同时,对40种商品
价格进行定期监测。

  1995年始,抽选20户居民进行常年记账调查。

  2000年,实施消费价格调查制度,物价调查点扩为40个,商品采价数量由83
种增至580种。

  2002年2月始,公布全区的物价指数,采价商品700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