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计划编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1&A=10&rec=353&run=13

  年度计划 1986 年,全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点发展乡镇工业,调整投资
结构和产业结构,搞活流通,改善供给,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

  1989 年,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深化改革; 压缩固定资产投资规
模,严格控制消费基金过快增长;紧缩财政信贷,抑制通货膨胀,逐步消除经济
过热、需求过旺,确保物价涨幅明显低于1988年。实施沿海经济发展战略,加快
外向型经济发展。

  1991年,贯彻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方针,开拓和启动市场,强化企业管理,
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经济效益,保证全区经济持
续、稳定、协调发展。

  1992年,巩固治理整顿成果,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围绕提高国民经济的整
体素质,狠抓科技进步,强化农业基础,主攻乡镇企业,重视发展区属工业,大
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强化管理, 增加企业效益, 促进国民经济持
续、稳定、协调发展。加强宏观调控,实行调控结合。

  1993年,强化农业基础,高速发展工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全方位对外开
放,推进科技进步,以市场为导向,推动全区经济总量增长。

  1995年,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
效益,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培育主导产业和名牌产品,扩大商品流通总量,发展
个体私营经济,加快山区人口转移,实现经济持续、快速、高效增长和社会全面
进步。

  1997年,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推进农业结构优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利用降
息时机,加大工业投入,做好股份公司的上市和融资工作;扩大对外开放,发展
外向型经济;以服装城和建材城为龙头,发展商业街,开展旅游年活动,大力发
展旅游业。

  1999年,突出抓好企业转机建制,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培
植壮大骨干优势企业,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化解和防范金融风险,维护社会
稳定。

  2000年,围绕产业优化升级,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快产品更新换代,促进
经济结构调整,培育骨干优势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加快发展特色农业,提高经
济整体实力和竞争实力。

  2002年,强化招商载体建设,扩大招商引资规模;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加快
经济园区建设,鼓励乡镇建设有特色的专业经济园区;调整农业粮经比例,优化
品种结构,发展特色种养业;大力发展以聊斋文化为龙头的旅游业。

  中长期计划 1985 年, 编制 《 淄川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
划》,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总揽城乡经济全局,充分
发挥淄川优势,坚持改革为先导,稳固农业基础, 加快山区建设, 主攻乡镇企
业,建设“建材之乡”,发展第三产业。发挥城镇功能,重视智力开发,促进科
技进步,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贸工农全面发展。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保证各
项改革顺利进行。推动全区经济持续、稳定、 协调发展, 提高城乡物质文化水
平。“七五”末主要目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7.96亿元,比1985年增长81.6%。
其中,农业总产值达到1.65亿元,比1985年增长32.4%;工业总产值达到6.31亿
元,比 1985 年提高一倍多。主要任务是抓粮食生产,发展多种经营。加快粮、
菜、油料、瓜类、林、牧和果品生产基地建设,粮田面积稳定在2.07万公顷;逐
步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以建筑陶瓷为重点的建材工业发展;积极发展化纤、塑料
和化学工业。

  1990年,编制《淄川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八个五年计划》,指导思想:
强化第一产业,改造优化第二产业, 突出发展第三产业, 有计划地培植主导产
业,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建立基础稳固、协调有序、运转灵活的产业结构体系。
发展科技教育,加快对外开放,增强城市服务功能。贯彻科技兴区战略方针,以
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挖潜改造,加快高
新技术发展。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合理调整经济布局,加强横向联合,促
进山区经济、平原经济协调发展。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
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八五”末主要目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5亿元,
年均增长10.95%。一、二、三产业比由1990年的18∶62∶20调整为8∶64∶28。
社会总产值达到68亿元,年均增长13.15 %。主要任务是以粮食生产、副食品基
地和创汇农业为重点,以农业综合开发、区域型开发为主攻方向,搞好多种形式
的社会化服务,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由传统型生产向科技型生产转
变。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国内市场为导向,以建材企业改造为突破口,加
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强化企业管理, 全面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 建立自我积
累、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运行机制,推动全区工业向高效益、高附
加值、低能耗的方向转变。

  1995年,深入各乡镇、区直有关部门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编制《淄川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计划总任务:加快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着力提高国
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加快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进程,加速人民生活由小康向
富裕型迈进,创建繁荣昌盛的鲁中商贸名城和辐射全国的建材基地。指导方针:
以改革总揽全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突出发展主题, 强化发展意识、 市场意
识、竞争意识、机遇意识和效益意识,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把提高经
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加快与国际经济的接轨进程。
实施科教推进战略,抓好科教带动。加大鲁中商城战略实施力度,搞好新一轮城
市规划,抓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商业网点和专业市场的建设步伐,不断提
高城市的综合功能和整体水平,将淄川建成鲁中地区的消费和流通中心。主要目
标:到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5亿元,年均增长15.5 %,一、二、三产业
增加值分别达到5.2亿元、80.5亿元和49.3亿元,年均分别增长4.36%、15 %和
18.6%。全社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1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27 亿元,年均
增长 15 %。推进科技兴农进程,增加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业产业
化、现代化。建设好小杂粮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搞好规模养殖和特种养殖,
形成养殖加工一条龙产业链。建设以干、鲜果为主的林果基地,完成绿化工程。
主攻乡镇企业,发展区属企业,发展高科技外向型企业,培植建材主导产业和机
械、化工、纺织、电子通讯和新材料等四大支柱产业。第三产业向高层次发展,
完善服务功能,提高经济效益,建立商品市场网络。消费品市场重点发展区域性
专业交易中心。完善和提高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水平。积极开发旅游资源,发
展旅游事业。

  2000年,组织部分人员参加省、市培训和到外地学习,向区大班子领导、乡
镇主要负责人、区有关部门、大企业、专家、 学者、 社会知名人士广泛征求意
见,编制《淄川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计划提出:强化农业
基础地位,以工业强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实施结构优化、优势带动、经济国
际化、科教兴区四大战略。主要任务:加快农业向特色效益农业转变;改造升级
建材、纺织主导产业;加快转移资源依赖型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第三
产业发展层次;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非公
有制经济;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经济运行机制; 提高城市化水平; 改善投资环
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十五”末主要目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8 亿元,年
均增长11%左右。其中,地方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0亿元,年均增长12 %。地方
财政收入达到4亿元,年均增长13%。一、二、三产业比由2000年的4.3∶59.4∶
36.3调整到3.6∶57.9 ∶ 38.5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
10%提高到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8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
到60亿元,年均增长11%。出口总值达到3亿美元,出口创汇达到1.5亿美元。利
用外资累计完成1亿美元,年均增长1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0000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60元,年均增长9%和8%。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控制
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2005年末总人口达到 68.9 万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