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辑 社会闻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1&A=1&rec=638&run=13

董会清(1859~1931) 原名际武,字镜海,晚年道号井亥子,昆仑镇大昆仑
村人。他一生从事教学,功绩卓著。
他少时读书7年, 后去北京一饭馆学徒,因不堪老板奴役,愤然还乡,重就
读于本村私塾。清光绪八年(1882年)入泮,年方23岁。他无意官场生活,曾先后
于昆仑、马庄、将军头、博山等地任教40余年,以在昆仑任教时间最长,有的一
家三代均为其学生,有成就者颇多。
民国成立后废科举,他于本村大庙东院建学校,同时募资购买学田数亩,于
村南购地一段为牲口、粮食市所用,学田与集市收入均作为办学基金,由校董会
保管使用。1924年,董会清与当地土绅租地创办“淄川县昆仑乡公立小学”,招
收两个高小班,不收学费,并免费供给书籍,为贫穷人家孩子求学提供方便。
董会清在教学中,循循善诱,不墨守成规。儿童入学后,他根据其接受能力,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除授经书外,还联系实际自编教材。教学中,他注重新旧
知识的联系和复习巩固,并突破旧私塾终日死记硬背的陈规,让学生每天穿插进
行体育活动,以增强体质。他执教的学校吸收女孩子入学,这在当时属少有。
他任教期问,积极编纂实用著述10余册,有小学生刚入学的启蒙教材《春晖
小入手》,记载风土人情,自然地理等内容的有《春晖集字》二集、《春晖求华
略》二册,抄录古文、古诗等内容的有《春晖拾遗》、《九五策》、《晴雪集》
等,对后代进行品德教育的有《董氏家学录》。这些著述均印刷成册,供学生阅
读。
董会清除致力教学外,还热心公益事业,曾先后带头联合倡议于本村铺路、
修桥、建仓廒,深得乡民称赞。1922年,悦升公司修建西昆铁路时,因占用民田,
沿线乡民群起反对,炭商欲贿通董会清及其他士绅压服乡人,暗置数百元于糕点
盒中,馈送于董会清,他发觉后,毅然拒绝并联合其他士绅向县府及炭商力争,
最后以租地方式订立租约,按年收租,乡民所得,优于耕种,使炭商阴谋未逞。
董会清家有草屋8间,西屋3问为学塾,题日“春晖草堂”,赖孙耕耘及束惰
收入,全家布衣蔬食,仅得温饱。其终生地未置一垄,房未添一间,还常以节衣
缩食之举教诲学生。他经办公益事业,过手款项逾万,涓滴不沾,拒不受贿,为
时人称颂。1931年,因病医治无效而故世,终年72岁。为使其功业世代传流,后
人立碑作志载其生平。
孙遒琨(1861~1940) 字仲玉,号灵泉,杨寨乡董家庄人,清末民初教育家。
童年入私塾就读,15岁入泮。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年方29岁的孙遒琨去陕西三原,于正谊书院拜贺复
斋为师。他孜孜不倦,昼夜苦读,三度春秋,未曾离开书院。光绪十九年 (1893
年) 贺复斋去世,孙遒琨返故园。他未曾舍弃对学问的追求,想方设法到黉山后
洞孝子祠续学三年。尔后,他因不忘贺师教诲之恩,再次徒步至陕西拜祭贺师之
墓。正谊书院的师生慕其勤学之名,便挽留他在正谊书院任主讲年许。自陕回乡
后,他自立学堂,前来求学者颇多。他治学严谨,白天讲学,夜晚酷读不辍,持
之以恒。
1915年,因母病逝,孙遒琨停止教学三年。后弟子们在青云寺 (今淄川西南
岭子南山麓)建灵泉精舍,请他为主讲,故后人皆称其为灵泉先生。
1924年,应陕西正谊书院电请,他再次入陕为该院主讲。期间,常会晤陕、
甘、豫等省的著名学者,共同探讨经术、治道,声望甚高,各地竞相刊印其易经
讲稿,直至1927年方归淄。后曾讲学于周村潜修、存古两学舍。
孙遒琨治学50余载,曾先后6次入陕,深得众人敬仰。1932年7月,他因年迈
辞归。后来,在家设立“明复精舍”教学,远近慕名前往求教者不计其数。1940
年,因病医治无效而故去,享年79岁。
孙遒琨将毕生致力于讲学论著。他白天讲学,晚间挑灯著书立说。曾先后出
版的有《周易辑说讲义》、《易经绪论》、《大学讲义》、《中庸辑说讲义》。
《太极通书问答》、《通书说略集义》、《贺清麓先生年谱》、《灵泉著述摘要》、
《灵泉文集》、《春秋集义》等十几种。稿成未出版的有《易经问答》、《易经
系辞》、《论语集义》。《孟子集义》四种,由他的后裔收藏。
谷岱峰(1884~1970) 字振东,查王乡将军头村人,清末秀才。他14岁便独
身去济南调查局以书写为生,自蓄学费后考入学堂。辛亥革命时,曾化名加入孙
中山先生倡办的同盟会。1912年专科师范毕业后,曾任齐东县师范讲习所所长。
1917年任省立第二女子师范教员,1918年被选为山东省第二届省议会议员、山东
省教育会评议员。1922年始,曾先后任山东省教育厅检定小学教员会委员、第三
科科员、代理科长并兼任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和山东商业专门学校教员、山东大学
讲师。1929年后,曾任潍县税务局局长、博山硝磺分局局长、山东省直接税务局
督导等职。
建国后,他开始伏案编写体育、医疗方面的书籍,先后出版的有《保健按摩》、
《农村常见病验方》、《饮食疗法》等,深受读者喜爱。特别是《保健按摩》疗
法,本是他家秘而不传的一套气功按摩养生术,其家数代坚持锻炼,效果显著。
为了增进人民健康, 谷岱峰毅然著书于众。 此书问世后很快行销全国,1962~
1979年曾九次印刷, 印数达100多万册。译成外文版刊行后,外国友人曾专程至
济南访问。他不辞劳苦,经常应邀赴北京、青岛、济南、重庆等地举办讲座,颇
受广大病患者欢迎。对接踵而至的求教者言传身教,所收询疗信件需用麻袋装存,
均一一函复。1962年,他应聘到山东文史馆工作。1970年患食道癌,医治无效而
与世长辞,终年86岁。
路大荒(1895~1972) 原名路鸿藻,曾用名路爱范,字笠生,号大荒山人、
大荒堂主人等。淄城镇菜园村人,是研究蒲松龄及其著作的专家。
路大荒16岁加入同盟会,后投身于反袁护国军。他虽曾任过教员、警察、县
民团副团长、民众教育馆所属体育场场长等职,但却一直不间断地研究蒲松龄著
作。1937年冬,淄川沦陷,他离家出走,尚随身携带一部《聊斋文集》手稿。尔
后,他辗转于北京,定居于济南,尽管常处于生活窘迫的困境,但却锲而不舍地
钻研学问,为专事蒲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30年代初,路大荒即陆续在上海《申报》、《国闻周报》、天津《大
公报》等报刊上发表许多研究蒲松龄的文章,引起著名学者郑振铎、胡适等人的
注意。1935年.日本东京文求堂出版了他注释的《聊斋志异外书磨难曲》。1936
年,在著名学者王献唐的支持帮助下,上海世界书局出版了他搜集鉴定的蒲氏著
作《聊斋全集》,系蒲氏著作出版史上第一次规模大、内容多的版本,在国内外
学术界产生了一定影响。
济南解放后,他被吸收为华东军管会成员,曾先后任山东省图书馆整理委员
会副主任委员、副馆长、副研究员、山东省古代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政
协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理事、山东省整理蒲松龄著作编辑委员会副主任。上海
中华书局于1962年出版了他毕生研究、整理蒲松龄著作的别集《蒲松龄集》,集
中包括:诗、词、赋、骈文、散文、俚曲、楹联等计123万余字。
路大荒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他与日本、欧洲的汉学家均有过密
切的联系。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东方研究所所长雅洛斯拉·普实克院士,是著名
的汉学家,他的论文《蒲松龄聊斋志异最初定稿时期的探讨》中所引证的材料百
分之七十以上都是路大荒所著《蒲松龄年谱》中的。日本学者天野原之助的《清
·蒲松龄考》一书,就是以《蒲松龄集》为底本,以现存日本的三个抄
本为主,进行校比写成的。以上诸学者皆对路大荒在研究蒲学中的贡献给予了高
度评价。天野称他是“当今研究蒲氏著作的第一位,应给予十二分的评价”。
1954年,路大荒曾受山东省政府委托与其他学者一起来淄博调查,并在当地
政府的支持下,修复了蒲松龄故居,成立“蒲松龄故居管理委员会”,他任委员。
在长期的实践中,他积累了丰富的文物鉴定知识,且精通版本学、目录学及古籍
学的鉴定,为保护我省的文物、古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他亦非常注重对
山东地方文献的收集和整理,写了《齐国长城考察报告》等数篇有价值的文章。
1958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与人合著的《刘德培》一书,热情歌颂了清朝
同治年间淄川农民起义领袖刘德培反对清王朝统治的英雄业绩。
“文化大革命”中,路大荒遭受迫害而故世。1980年9月2日,山东省文化局
在济南英雄山革命公墓召开追悼会,为路大荒平反昭雪,恢复了名誉,并肯定了
他的工作成绩,给予了应有的评价。
张志亮(1892~1973) 字伯明,龙泉镇北旺村人。1916年春,考入省立青州
第四师范本科。1922年,又往济南省立自治学校读书一年,毕业后任淄川县农会
会长,后建北旺高等学校一处。1928年,考入泰安教育局长训练班,学习半年后
回淄川县任教育局长三年,并兼任淄川县立初级中学校长。任职期间,曾倡议全
县各地所有公地、公树一律作为办学底款。又联合地方士绅呈县批准,教育费随
粮带征。因之,全县学校有较大发展,完小由原6处增至16处,初小由300余处发
展到524处,学生21711名。
1931年,张志亮往益都东关任小学教师一年,又去平原师范做教导主任工作。
后因母病,辞教归里。1932年,应邀赴湖北省郧阳专署任科长,后充任郧西县县
长两年余。
1934年至“七·七”事变,曾先后在河北省献县、沧县任专署秘书,抗日战争开
始后还乡。
1939年,张志亮伙同他人于淄川西关开设药店,任外科大夫。1945年日本投
降后,去济南省立救济院任外科主任兼第二造纸厂科长。1946年受省参议会任命,
为淄川县参议会参议长。他毕生喜教育学,懂佛学,更爱医学,积多年视诊临床
之经验,写成《外科集注》(又名(青囊集>未出版),由其后裔保存。建国后,因
病于1960年归故里,1973年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