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农作物种植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1&A=1&rec=58&run=13

一、耕作制度
耕作制度以二年三熟为主(谷子或高粱—小麦—玉米、大豆),一年一熟次之
(高梁或谷子、地瓜),隔年轮作。民国年间,水浇地有一年二季者,有二年三季
者,非水浇地均为二年三季;山旱田一年只种一季。
1950年, 全二年三熟面积为37.69万亩,占播种面积的51.4%,一年两熟
面积为21.33万亩, 占总播种面积的29.1%,一年一熟面积为14.29万亩,占
总播种面积的19.5%。
进入20世纪60年代,由于小麦、玉米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耕作制度和复种
指数也相应的随着变化。两年三熟面积逐渐压缩,一年两熟(小麦、玉米)面积不
断扩大,成为耕作制度中的主体。1980年,二年三熟面积为4.6万亩,占总播种
面积的6.4%, 一年两熟面积58.49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81.4%,一年一熟
面积8.77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12.2%。复种指数由1950年的135.8%,1980
年提高到159.5%。
轮作制 轮作制历史悠久,是种植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一年两熟、二年
三熟区,既有年间的作物轮换,又有年内的作物轮换。小麦—玉米年内轮换,高
粱—小麦—玉米(大豆)年间轮换,是淄川传统的轮作方式。
间作制 淄川农业间作制是传统的种植方式,多为玉米间作大豆,地瓜间作
玉米,玉米间作夏谷等。1976年后,全区推广小麦、油菜间作。寨里公社推行三
二间作法(三行地瓜、两行玉米),后在全区得到推广。峨庄一带的玉米间作土豆,
磁村一带的玉米间作夏谷,商家一带的地瓜间作甜瓜,淄城、昆仑、洪山蔬菜基
地的蔬菜间作, 又各具地区特点。1980年全区玉米、大豆间作面积达97000亩,
为玉米播种面积的37.7%。 1982年岭子公社宋家大队玉米、大豆间作地块,玉
米亩产850斤,大豆亩产163斤,一季亩产过千斤。
套种制 淄川农作物套种,建国前多见于蔬菜套种,麦田套种玉米则少见。
1953年查王村首先推广麦田套种玉米,直至1975年,麦田套种玉米金面推广。全
区25万亩玉米,常年套种面积在20万亩左右,占玉米播种面积的80%。玉米套种
解决了中晚熟品种积温不足的矛盾。黄家铺公社夏庄大队套种玉米,最高亩产达
825斤。
1982年始,又推广了麦田套种花生技术,扩大了花生种植面积,提高了花生
单位面积产量。
二、种植
小麦 为淄川主要粮食作物,全区普遍种植。
建国前,小麦种植粗放,产量低而不稳。品种多为红和尚、白和尚等农家品
种,退化、混杂严重。耕地,多为人刨,少量牛耕,耕深5~6寸。施肥,以农家
肥为主,亩施千斤左右,有的则白种下地。播种,用老式耧或独腿耧播种,行距
1.8~2.4尺,行距大,出苗稀,称为“大耪垄”。管理,开春后划锄2~3遍,
直至麦收。亩产百斤左右,一遇灾年,则颗粒不收。
建国后,小麦栽培技术不断改进。一改种植方式,1953年水浇田始改“大耪
垄”为单镢沟,双镢沟(即宽幅密植) ,旱田改为小排垄,1954年推广3行畦麦,
至20世纪70年代, 8行、12行、16行畦麦成为小麦的主要种植方式;二改劣种为
良种;三改纯施农家肥为化肥、农家肥混施;四改浅耕为深耕;五改耧播为机播;
六改粗管为细管。划锄、追肥,浇水、防治病虫害、根外喷肥,综合运用,麦田
管理趋向科学化。
玉米 是淄川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全区普遍种植。
建国前,玉米种植长期沿用农家种,品种老他密度稀(亩植1000~i500株),
管理粗放,成熟晚,产量低而不稳,亩产200斤左右。
建国后,玉米栽培技术不断改进,一改劣种为良种,自60年代起,先后引进
推广了玉米双交种和单交种;二改玉米由麦收后直播为麦收前麦田套种;三改稀
植为密植(亩植2000~3500株);四改粗放管理为细管。
地瓜建国前,区内种植地瓜面积甚微,只在局部地区零星种植。建国初,区
内提倡发展薯类生产得以推广。至60年代,地瓜一度成为淄川三大农作物之一。
地瓜栽培,一般为“春分”育苗, “谷雨刀插秧,亩植3500-~4000株,10
月下旬收刨。
谷子建国前, 谷子栽培多为春播,亩产200斤左右。至20世纪60年代,由于
一年两熟的面积扩大,谷子面积逐年被压缩。70年代末期,由于人民食品结构的
变化,又因谷草是大牲畜的优良饲料,加之种植夏谷产量高,面积又逐渐扩大。
春谷于“谷雨”后播种。1980年,推广“鲁谷4号”夏播品种,或麦田套种,
或麦收后直播。
高粱 多为春播,少则夏播。春播播期为“清明”前后。1970年,区内曾推
广原杂10号杂交高粱,因品质差,后被淘汰。
大豆 多为夏播,且多与玉米间作,纯播很少。区内种植大豆不施肥料成为
习惯,因此产量较低。
花生是淄川的土特产之一,其栽培面积和产量皆居淄博市各区、县之首。花
生多为春播,也可麦田套种。春播期为“立夏”前后。
蔬菜淄川蔬菜生产历史悠久。建国前,淄城镇的城张、北关、菜园、城里和
大昆仑等地,就是集中的商品性蔬菜生产区。建国初期,蔬菜保护栽培风障、阳
畦就开始应用。从1958年起,先后在淄城、昆仑、洪山等城镇和主要工矿附近建
立了商品性蔬菜生产基地,固定了常年性菜田。同时,在杨寨、口头等地,也建
立了季节性蔬菜基地,作为常年菜田的必要补充。到60年代,全区蔬菜基地稳定
在7500亩左右,另外,还有以自食为主的社会菜田8000多亩。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中期,群众性的科学试验活动逐渐开展
起来,蔬菜基地成立了科技队,并不断引进、试种、推广国内外优良品种和新技
术。
农用塑料薄膜覆盖栽培蔬菜始于1965年。开始先用于育苗,后发展到阳畦和
小拱棚,春季进行早熟栽培。进入70年代,薄膜覆盖栽培的主蔬菜品种为韭菜、
芹菜、黄瓜、西葫芦、西红柿、辣椒、茄子、甘兰、菜花等。1974年开始推广塑
料大棚,每个大棚覆盖面积O.5.v1亩。塑料大棚开始兴种黄瓜,后逐渐增加茬
口,推广蔬菜轮作,早春育苗,秋季延迟,
越冬等过茬菜栽培。一般一年三作三收,3月中旬种植黄瓜、西红柿、甜椒等,6
月以后种植芸豆、豆角,8~11月种植西红柿、黄瓜、菜花、芹菜等,或9月底~
10月上旬播种菠菜或定植芹菜、元葱等耐旱蔬菜,次年3月中旬收获。
地膜覆盖栽培于1980年开始小面积试验,1983年春季发展到十几种蔬菜,覆
盖面积达830亩。地膜覆盖栽培,一般提早7~15天上市,增产3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