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农民业余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1&A=1&rec=561&run=13

一、民众教育
1931年, 淄川县选派9人赴邹平县乡村建设研究院训练部学习,一年期满结
业,回县后以个人所在村为基点,成立乡农学校9处,开展民众教育。
1933年,成立淄川县民众教育试验区,地址在瓦村,受省府直接领导。试验
区白天办妇女识字班,晚上办成人民众夜校,主要讲农业知识、农业技术改良,
有试验田进行种棉、种菜试验,并设阅览室供学员阅读。各辅导员还配合小学做
教、学、做合一的试验。试验区开办两年,后与瓦村小学合并。
抗日战争时期,淄川县抗日民主政府积极领导“扫除文盲,开展冬学运动”,
宣传组织群众,进行抗日救国活动。1938年,淄东根据地小口头村办起妇女识字
班,学员20人,开设政治、文化、唱歌等课程。
解放战争时期,淄川广大农村普遍成立冬学及妇女识字班,学政治、学文化,
还承担磨面粉、做军鞋等支前工作。1946年,国民党政府占领淄川期间,曾成立
淄川民众教育馆,辅导开办民众业校。是年10R,于西关乡成立民众识字教育班1
个, 招男性学员37名。11月又于县城镇成立妇女识字教育班1个,招女性学员46
名。两期学员均于同年12月份“举行试验”,成绩合格结业。同时,在西关乡筹
办民众学校1处, 定名为淄川县立民众教育馆附设西关乡民众学校,招收学生35
名,是年底停办。
二、扫盲和技术教育
1949年,全县有识字班12处,学员250余人。1950年,全县有冬学班(由识字
班转成)408个,文化班526个,学员共20475人,民师1010名,并有36个村的冬学
班转为常年民校。1952年,县、区成立冬学委员会,并配备扫盲校长和专职教师、
民师,开展三模(办学模范、教学模范、学习模范)运动。大力推行祁建华速成识
字法,全县培训师资2147人,并在查王、聂村、官庄、蓼坞等地举办速成识字法
实验班, 总结经验,全面推广。是年,民校学员2448人,政治班学员11161人,
并有500余人脱盲。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淄川的农民扫盲业余教育有了很大发展。1953年,全
县扫盲学员21230人, 业余高小学员187人,脱盲学员938人。1956年,区编印了
麦收扫盲课本,要求各合作社麦收期间,组织群众在地头场间利用生产间隙学会
8课书,增识100多个生字。1957年,全区扫盲学员(包括部分市民) 33579人,业
余高小学员7006人,业余中学学员40人,脱盲学员5245人。
1958年,区成立扫盲办公室,设主任1人,业教干部3人。下属23个公社,社
社都配备了业教干部,实行四有(有书、有笔、有黑板、有笔记本) 、五固定(定
时间、定地点、定民师、定学员、定学习任务) ,大力推行同音识字教学法。是
年,扫盲学员29995人,业余高小学员16881人,业余中学学员2016人。1960年,
组织了“春节”、“三八”、 “五一”三次扫除文盲战役,并进行了三次大会
考。是年冬,全区有18744人参加学习。
1963~1966年,区、社两级共配备业教干部30余人,根据“农闲多学,农忙
少学,大忙放学”的原则,继续办民校,农民扫盲业余教育稳步发展。
“文化大革命”期间,业教干部大都改做其他工作,农民业余教育陷于停滞
状态。
1976年以后,农民扫盲业余教育再次兴起。1977年lO月,全区组织23人的扫
盲工作队,分四片突击扫盲。工作队首先选定黄家铺公社进行摸底验收,总结出
了“四边”,“四抓力、“三知道”的经验 (即:边摸底、边发动、边验收、边
落实;抓舆论、抓开学、抓措施、抓验收;对村中的文盲,要干部知道、民师知
道、扫盲对象知道) ,进而在面上推广。至19,79年1月20日,全区青壮年总数为
238069人, 其中非文盲219424人,占青壮年总数的92.1%,超过国务院规定无
盲区标准的7.1%,达到了无盲区的标准。
1979年12月,区改建“工农教育委员会”,领导全区的工农业余教育工作。
从1981年起,逐步把农民教育的重点转移到技术教育上来。1984年底,全区已有
14个乡镇办起了各种类型的文化技术业校45处,68个班,学员3674人。有专用教
室152间,课桌凳405套,兼职教师153名。区、乡(镇) 两级举办各类技术讲座93
期, 培训班85期,55395人参加了学习。是年,淄川被评为全民教育先进区,受
到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奖励。
1985年, 团市委、妇联等7个单位组成农民教育检查团进行检查,淄川除再
次被评为淄博市农民教育先进区外,还有罗村电大,龙四,大穹桥、城二、陈家
井、宋家等9个单位被评为市农民教育先进单位,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