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 部分小学简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1&A=1&rec=549&run=13

淄川县立高等小学堂是淄川第一所学校,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系由
原般阳书院改建。秋季始业,三年毕业。1922年,改名为淄川县立高等小学校,
1924年称淄川县立第一小学,同时将县立模范国民学校并入。高、初两级均设,
成为完全小学。 设教务、 训育两处。1934年称淄川县城镇第一小学,至1937年
“七·七”事变停办。
昆山两级小学 民国11年 (1922年) ,淄川县政府教育局向昆仑各炭栈强征
“教育捐”,每装一车煤炭征“教育捐’’两吊钱。适值山东党的领导人邓恩铭
在淄博矿区领导革命活动,他在大昆仑联络炭栈工人反抗“教育捐”,推举炭栈
工会会长向县政府提出数次交涉,取得了胜利,利用抗捐争得的款项办起昆山两
级小学。
洪山私立风井小学校建于民国11年(1922年)11月,地址在洪山二大马路南头
风井庙。它是日本和尚山下默应在鲁大公司和一部分包柜支持下筹建的实施“奴
化教育” 的学校,设校董会管理学校,抗日战争爆发后一度停办。1938年3月重
新开学,设初级6班、高级2班、保育园1班、日语专修科1班。1942年在校学生增
至400人。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风井小学停办。
太平乡高级小学抗战初,太平乡人民政府根据党的“巩固抗日根据地,扩大
抗日力量”的指示,在河东村建太平乡高级小学,由太平乡副乡长、乡动委会主
任兼任小学校长。高小班1个,38人;初小班2个,75人。
政治课主要讲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论持久战》及日军侵华实行三光
政策的罪厅。语文课主要讲文化教育政策、拥军拥政、减租减息等内容。地理、
算术(借用旧课本)以及《论语》、《三字经》等作为公开教材应付敌人。学生除
接受抗日教育外,还负责站岗放哨,传递信件、情报,张贴标语,向家庭宣传送
好给养,做好军鞋等。
1941年,罗村的日伪军袭击了该校,对师生严刑考问,逼问抗日军活动情况。
尽管敌人软硬兼施,但始终没有从师生口中得到一点线索。教师陈仲明在敌人酷
刑折磨下,坚强不屈,后被敌人杀害。
淄川区北关小学位于淄城北关,有两层八个教室的教学楼两座,标准平房42
间。 校园面积6700余平方米。1985年有21个小学班,附有3个学前班,学生1100
余人, 教职员2560人,专任教师90 %以上具有中师水平,是全区规模较大、配
备最齐的全日制小学。1960年列为市、区重点小学,是试验小学五年一贯制的山
东省36处试点学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