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农村有线广播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1&A=1&rec=523&run=13

1957年8月, 在淄城地区架设线路13杆公里,在广播站驻地和东关、西关、
北街、华门首(现淄城二路) 等主要街道和路口安装25W高音喇叭11只,每天两次
播音。
1957年11月至1958年3月, 采取广播专线和电灯零线相结合,将有线广播延
伸到城里、东关、开河、北关、西关、公义、慕王等村队,并利用电话线延伸到
查王、二里、黄家铺、洪山等地,共安装舌簧喇叭3598只,初步形成了小范围的
农村广播网。
1958年,采取电话广播分时使用的办法,全区15个公社全部通达有线广播。
同年12月,在大劈山(西河公社以北淄博矿务局石矿内)建立广播分站一处,安装
150W扩音机1台。1959年4月,大劈山分站迁往西河公社西坡地村。分站的任务是:
扩大区站播音信号到东坪、西河、田庄、太河等公社。这时,大部分公社没有交
流电源,公社放大站自备一台小功率温场发电机作为电源,开展转播放大业务。
1963年,国家拨广播线路经费、8600元,架设了洪山、二里、黄家铺、查王及淄
城公社的广播专线16杆公里,开始有了专用广播传输设备。播音时间在这些公社
由每天2次增为3次, 由5小时增为6.5/小时1966年上半年,区至公社广播专线
16杆公里,利用电话线路286杆公里,社至大队广播线675杆公里,广播喇叭发展
到94875只, 全区97%的农户安装了广播喇叭。公社亦工亦农广播管理员发展到
43人,区站工作人员由5人增加到15人。
“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形式主义的影响,农村广播网发展迅猛,因重数量、
轻质量,重建设、轻管理,造成部分线路长期失修,无人管理,许多用户的喇叭
因线路不畅而不响。
1976年后,广播事业开始走向稳健发展的道路,对全区农村广播网和广播设
施先后进行了全面整理。区至各公社(乡、镇) 的信号线140.4l杆公里,其中有
116.53杆公里更换为水泥杆,占区社信号线的80%;社至村线路698杆公里,其
中水泥杆452杆公里, 占65%。同时,对广播喇叭进行了更新换代,在农村大力
推行动圈喇叭。到1983年底,全区共安装动圈喇叭2357只。
1985年底区内共有有线广播站25个, 广播专用线路886杆公里,有线广播喇
叭66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