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蒲松龄纪念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1&A=1&rec=514&run=13

蒲松龄纪念馆位于洪山镇蒲家庄内。蒲松龄故居为普通农民院落,抗日战争
中遭日寇焚毁。从1953年起,政府多次拨专款修复,成立了专门管理机构。1961
年,被山东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大革命”中一
度被查封,文物受到严重破坏。1977年,山东省革命委员会重新公布为省级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建立蒲松龄纪念馆。
文物保护范围,分故居、墓园、柳泉三部分。
一、故居
旧址与附属展室, 在蒲家庄内。故居为1正2厢的庭院,正房3间,即为“聊
斋”,东西2厢各2间。现存房屋为1954年重建。1956年以后,征用民宅,改建了
著作版本、书画题咏展室、资料室、接待室、办公室,增建了南大门。故居内收
藏有关蒲松龄的多件珍贵文物,主要有:
蒲松龄画像一轴长2.58米,宽0.69米,为江南名画家朱湘鳞于清康熙五十
二年所画。画像上方有蒲松龄亲笔题志二则“尔貌则寝,尔躯则修。行年七十有
四,此两万五千余日,所成何事,而忽已白头,奕世则尔孙子亦孔之羞,康熙癸
巳自题。”“癸巳九月,筠嘱江南朱湘鳞为余肖此像,作世俗装,实非本意。恐
为百世后所怪笑也。 松龄又志。”画像原藏于蒲氏族人家中,1953年2月,省文
物管理委员会和省文联在调查工作中发现,1961年由北京故宫博物院揭裱修补。
1982年,省文物局将此像定为一级文物藏品。
手稿三册 故居所藏手稿,原为蒲氏后裔家藏,1958年征存到故居。手稿高
28厘米, 宽16厘米。第一册6页,乃蒲氏手抄《庄子·秋水》篇。第二册32页,
内抄《聊斋表文草》,第三册82页,系蒲松龄手抄前人诗、赋、文。三册手稿,
1961年由北京图书馆重新装裱,1982年省文物局定为一级文物藏品。
折子式墨迹一册封面题为“聊斋蒲松龄印"“柳泉” 两枚印鉴。此墨迹原由
马英符收存,1958年捐于故居。
砚两方 一为蒲松龄用过的砚台, 呈不规则椭圆形,长12厘米,最宽处9厘
米, 厚2厘米。另一方为蒲松龄好友唐梦赉的遗物,呈长方形,长20厘米,宽12
厘米, 厚3.6厘米,砚上端镌文:“蔡君谟所云:雀金黑玉,东州奇石也,0平
章O0” 。 署名“豹岩”,其后镌有印章两方,一日: “唐梦赉印”,一日:
“豹凸”,此砚1967年征集到故居。
石1.蛙鸣石: 高17厘米,长50厘米,形类鸣蛙。原为蒲松龄亲手置于西铺
毕氏石隐园中的旧物,蒲翁诗句“我以蛙鸣间鱼跃,俨然鼓吹小山边”,即志此
事, 1956年移存故居。2.三星石:石高盈尺,小巧玲珑,自上至下,间有三块
圆形天然化石,犹如三星,故名。原为毕氏石隐园中旧物,1962年征集到故居。
3.灵壁石: 高34厘米,长62厘米,配有硬木底座。此石原为明代相石家米仲诏
收藏,后落于西铺毕家。此石“坚如铁,黝如墨,铿如玉,光如鉴” (题米仲诏
石卷)。1956年,毕氏族人将此石捐赠故居。
蒲松龄睡过的床 床长2.16米,宽1.16米,高0.5米,木架棕面。床樯上
雕有明代画家冯启宸的画竹,画侧刻诗一首: “烁雨苔花满,秋风竹叶低。看
竹宿竹里,明月照山溪。矽此床原为西铺毕家“绰然堂”旧物,1956年征集到故
居。
铜手炉底呈扁八角形,底对边长15厘米,上有提梁,为蒲松龄在毕家教书时
所用。1962年从西铺征集到故居。
《聊斋志异》 各种版本1.影印本三种:即“手稿”1955年影印本,“无名
氏二十四卷抄本” 1980年影印本,“原稿选印”民国年间影印本。2.清代抄本
一种。3.木版本:包括“乾隆青柯亭刻本”, “同治知不足斋刻本”等9种。
4.石印本:包括“光绪辛卯上海书局详注图咏"本等8种。5.铅印本:包括“铸
雪斋抄本”铅印本等多种。6.外文版本:英文版6种,日文版4种,俄文版3种,
法文版1种,匈牙利文版1种。
匾额楹联1.绰然堂匾额:宽0.97米,长2.3米,隶书,上题“绰然堂”三
大字,落款“崇祯甲戍,白杨老人题”,原为西铺毕家“绰然堂”匾额,1956年
征集到故居陈列。“绰然堂”即蒲松龄在西铺毕家教书处。2.聊斋匾额:宽0.
6米,长1.2米,隶书,上题“聊斋”二字,1956年路大荒书。3.故居大门匾额:
宽0.68米,长1.78米,行书,上题“蒲松龄故居”,落款“1962年初冬郭沫若
题”。1964年8月制匾。4. “聊斋”室内楹联:高165厘米,宽33厘米,行书,
联日: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1962年郭沫若题书于北京,
1964年制联。
蒲氏世谱一函四卷,清宣统三年木刻本。蒲松龄于康熙二十七年创修,后经
五次续修。世谱原系蒲氏后裔蒲玉水家藏,后捐献于故居。
蒲松龄墓出土文物 1.寿山石蒲松龄印章四枚: 圆形“蒲氏松龄”印章,
阳文篆书,直径18毫米,高50毫米。方形“松龄留仙”印章,阳文篆书,边长18
毫米,高50毫米。方形“留仙印章”,阳文篆书,边长15毫米,高50毫米。方形
“柳泉图章”,阳刻柳树,小桥、人物,边长20毫米,高50毫米。此四枚印章,
原为蒲松龄墓中随葬品,1966年被“红卫兵”毁墓取出,流落民间。同年,由故
居收回。 1982年,省文物局将其定为一级文物。2.宣德炉、铜镜、锡酒壶、酒
杯、旱烟袋、铜簪。
碑刻 1.重修七圣祠碑:通高162厘米,宽59厘米,清顺治三年立。蒲松龄
族兄蒲兆台撰,1956年移存故居。2.新建龙王庙碑:高142厘米,宽55厘米,蒲
松龄撰。 1956年移存故居。3.青云寺重修二殿碑记:系1963年在青云寺大殿残
壁下发现,高170厘米,宽70厘米,蒲松龄撰。1982年移存故居。
二、墓园
蒲松龄墓园位于蒲家庄东,南北宽约40米,东西长约38米。蒲松龄墓封土高
约2米。 墓原有张元撰墓表碑和1954年修建护碑亭。1966年,墓表碑被“红卫兵
刀砸毁,墓室被挖掘。1979年重刻了墓表,立沈雁冰撰墓碑,并修建了墓园围墙。
墓园中尚有蒲松龄之父蒲檠、长孙蒲立德墓。蒲氏始祖蒲璋之墓碑,原在老
茔,1980年移于墓园中保护。
蒲松龄墓表
先生讳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以文章意气雄一时。学者无问
亲疏远迩,识与不识,盖无不知有柳泉先生者,由是先生之名满天下。先生初应
童子试,即以县、府、道三第一补博士弟子员,文名籍籍诸生间。然如棘闱辄见
斥,慨然日: “其命也夫! ”用是决然舍出,而一肆力于古文。奋力砥淬,与
日俱新。而其生平之佑傺失志,渣潜郁塞,俯仰时事,悲愤感慨,又有以激发其
志气,故其文章颖发苕竖,诡恢魁垒,用能绝去町畦,自成一家。而蕴结未尽,
则又搜抉奇怪,著有志异一书。虽事涉荒幻,而断制谨严,要归于警发薄俗,而
扶树道教,则犹是其所以为古文者而已,非漫作也。先生性朴厚,笃交游,重名
义;而孤介峭直,尤不能与时相俯仰。少年与同邑李希梅及余从伯父历友、视旋
诸先生,结为郢中诗社,以风雅道义相蒯切,始终一节无少间。乡先生给谏孙公,
为时名臣,而风烈所激,其厮役佃属,或阴为恣睢,乡里莫敢言。先生独毅然上
书千余言以讽。公得书惊叹,立饬其下皆敛戢。新城王司寇先生,素奇先生才,
屡寓书,将一致先生于门下,卒以病谢,辞不往。呜呼! 学者目不见先生,而但
读其文章,耳其闻望,意其人必雄谈博辩,风义激昂,不可一世之士。及进而接
乎其人,则恂恂然长者;听其言,则讷讷如不出诸口,而窥其中,则蕴藉深远,
而皆可以取诸怀而被诸世。然而扼穷困顿,终老明经,独其文章意气,犹可以耀
当时而垂后世。先生之不幸也,而岂足以尽先生哉! 先生祖讳生讷。父讳架;娶
刘氏,增广生刘公季调女。子四人,孙八人,曾孙四人,五世孙才一人。所著文
集四卷、诗集六卷、聊斋志异八卷。以康熙五十四年正月二十二日卒,享年七十
有六,以本年葬村之东原。又十一年为雍正改元之三年,其孤将为碑以揭其行,
而以文属余,以余于先生为同邑后进,且知先生之深也,乃不辞而为之文以表于
墓。铭日:
“有文不显,有积不施,蓄久而炽,为后之基,以征以信,视此铭辞。”

雍正三年岁次乙巳二月 同邑后学张元撰
清明日立
碑阴
父生于崇祯十五年四月十六日戌时,卒于康熙五十四年正月二十二日酉时。
母生于崇祯十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申时,卒于康熙五十二年九月二十六日未
时。
三、柳泉
蒲家庄东之沟壑内有井,古时水常满而溢为溪,故井日满井,沟日满井沟,
村名为满井庄,后蒲姓日繁始易名为蒲家庄。满井附近柳树成荫,所以满井又称
柳泉。蒲松龄生前雅爱柳泉,自号“柳泉居士”。传说他曾在泉侧设茶待客,搜
集创作素材。1959年,蒲松龄故居管委会在泉周植树数十株,并修亭立碑。“文
化大革命”中,亭碑均毁。1979年重修凉亭,立沈雁冰书柳泉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