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地方戏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1&A=1&rec=505&run=13

一、曲艺
建国前,淄川民间说唱艺人很少。建国后,曲艺从创作到演出日益繁荣。20
世纪50年代,业余曲艺创作表演队伍开始逐步形成,罗村镇农民鲁善继、磁村乡
农民张绵荣等创作的快板《忆苦思甜》、《一个地狱一个天堂》,自己伴奏,自
己说唱,在群众中产生了一定影响。1959年建国十周年大庆时,文化馆举办的文
艺作品展览,曲艺作品占了很大比重。60年代,文化馆干部黄玉庆创作的数来宝
《逛峨庄》、快书《大战老龙坡》、竹板书《相亲记》等在群众中产生了较大影
响。
曲艺创作比较活跃的作者还有王友昌、袁盛法、高兴华、仇建新及曲艺音乐
作者杨道坤等。他们的曲艺作品,参加各级曲艺会演,有的在报刊发表。
二、戏剧
五音戏原名“周姑子”、“五人班”,有东路,西路之分,区内流传的多系
东路周姑子。五音戏深为广大群众喜爱,区内传统剧目有:《王小赶脚》、《拐
磨子》、《借鬈髻》等150多出戏。主要板腔有悠板、而不应、鸡刨爪、散板等4
种。其他板腔除娃娃腔外,如莲花落、逗歌等纯民歌风格。
吕剧系区内古老的剧种之一,流行地区甚广,主要板腔有四平、二板、散板、
娃娃腔。传统节目有:《老少换》、《兰桥会》、《红鸾喜》等。
吟腔原名锣鼓丁香,流传于洪山镇东省庄,有百余年的历史。板腔有四平、
快板、山坡羊等。节目有《五子登门传》、《小王打鸟》、《袭祁州》、《砸棉
车子》等24个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