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文化团体及设施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1&A=1&rec=504&run=13

一、文化馆、站
淄川县文化馆是在1950年1月开办大众阅览室的基础上,于1951年5月建立的,
建馆之初共3人。同年11月建立昆仑文化站。
1952年,沣水、太河各建文化站一处。
1955年, 分别成立杨寨、洪山、昆仑3个市辖区文化馆,原县以下的文化馆
撤销。
1956年,建立了第一文化馆(即洪山文化馆)、第二文化馆(即杨寨文化馆),
昆仑文化馆并入第一文化馆。1957年建立金岭文化站。
1958年,第一、第二文化馆合并为淄川区文化馆。同时,在洪山、昆仑、罗
村、王村、马棚(后迁磁村) 、萌水、杨寨、太河等地建立了9处文化站。此后,
各公社均建立了文化馆和图书室。农村俱乐部也由1957年的210处发展到555处,
全区文化网形成。自1960年始,各基层文化站先后撤销。
1972~1980年,淄川区文化馆由16人增至22人,馆内设行政、文艺、图书、
美术等组。1985年,文化馆内设行政、戏曲、音乐、美术、创作组,全馆共13人。
二、展览馆
区展览馆是在原农业展览馆的基础上于1959年举办国庆十周年展览会扩建而
成的, 分为农业馆、工业馆、文教卫生馆、商业馆4个部分,展出各种版面、模
型、实物共967件。1961年在调整机构中撤销。
1977年,重建区展览馆,利用图表、实物、电动画面、照片等向全区人民介
绍农业生产成就,以及万米山洞等大型水利设施的兴建盛况,1979年撤销。
阶级教育展览馆 建于1969年初, 位于淄城二路西首, 主要展出大型泥塑
《收租院》,展室7个,97尊塑像。1973年撤销。
三、剧 院(团)
华安剧院建于1930年,院址系借用城隍庙东院,以庙门内石台为戏台,席扎
台棚,庙舍为后台,舞台照明为煤油汽灯,池场露天无座,可容观众六七百人。
一年后,迁址于文庙,经营一年多,因亏损停业。
三合戏院建于1932年, 因系3人合资经营,故名“三合戏院”。院址在武圣
街,租赁刘家房院,北屋3间为后台,戏台高约1.5米,长约14米,宽约9米,台
前有方桌数张为官座, 池场设联椅,座席可容400余人,戏院为木杆框架结构,
草棚顶,院内面积约0.5市亩。1936年停业。
下河滩戏院建于1940年,院址在淄川西关河滩,其设施是土台子,席箔就地
围起即为戏院。经营演出时断时续,于1945年停止。
大华戏院 于1952年春建成。院址在淄川西关魁武街,戏院建筑为竹檩草棚,
池场可容六七百人。1955年申请歇业,此时正值博山博光剧院迁到淄川,经批准
并入淄川大华戏院继续经营。1956年公私合营。
淄川影剧院 1956年,大华戏院改为公私合营,国家拨款4.6万元,在西关
大桥东首建设淄博市淄川剧场, 系国营企业,直属市文化局领导,1958年1月24
日剪彩启用。
1969年拨款3.5万元,新建了衔接观众厅楼房。以后又拨款扩建了伙房、仓库、
会议室、售票房、大门等。1974年拨款3万元,购置了松花江5202型放映座机1部,
淄川剧场即改名为淄川影剧院,并以放电影为主。
前进京剧团建于1953年,共有演员30余人。剧团于1957年撤销后,部分演员
分别并入张店区中华和博山区新艺2个剧团。 1958年,博山县撤销,原属该县之
民营“鸣新京剧团”移属于淄川区,共有演员40余人。通过整顿,改为淄川京剧
团。1960年剧团撤销,部分演员充实到淄博市京剧一、二团及五音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