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辑 革命烈士褒扬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1&A=1&rec=453&run=13

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无数中华儿女为着人民的解放事业,在淄川的土地上
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为了集中安葬烈士遗骸,褒扬他们的英雄事迹,从1945年开
始,先后建立了淄川区烈士陵园l处,乡(镇) 烈士纪念祠5处,纪念碑7座(其中2
座划归莱芜市) 。1981年成立了淄川区烈士事迹搜集编写办公室,对全区50多位
著名烈士的事迹进行搜集编写。
一、淄川区烈士陵园
1952年8月7日,经省府批准并拨款1亿元(旧币),支持修建淄川县烈士陵园,
集中安葬烈士遗骸, 8E 18日,县政府发出通知,要求全县在历次战争中牺牲散
葬在各区、乡、村的外籍烈士坟墓统计上报,以便集中迁移安葬。经过全面调查
登记,共查到散葬外籍烈士647名。
烈士遗骸起运时,各区、乡、村都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烈军属、群众等
方面的代表敬献了花圈。起运烈士遗骸所用之劳力都是村民自愿报名参加的。仇
家庄起运烈士遗骸时,有20多名群众报了名,超过所需人数的60%。全村群众一
致要求参加护送烈士遗骸。大家送出一里之外,经过动员方洒泪而回。
烈士棺木是统一制做的, 长135厘米,宽50厘米,外用红土粉刷。墓穴用石
灰坯子垒砌, 长150厘米,宽60厘米,深60厘米,上盖红石板,用l:2的黄土、
石灰浆封固。1953年上半年,全部修建安葬完毕。
1958年修建贾村水库,烈士陵园由三里沟村北面迁往淄川城东杜坡山西麓。
此处地势高,面积大,便于修建和绿化,靠近城市,交通方便,有利于群众瞻仰
和纪念。1962年开始动工兴建,1963年3月迁葬结束。园内建成烈士纪念堂5间,
坟墓664座。墓列中间和周围先后种植松柏、芙蓉、泡桐等树1万余株,坟顶栽植
迎春花。
烈士陵园从1964年开始,陆续修建了办公室、接待室、宿舍等1l间。1971年
又翻建了烈士纪念堂, 在5间的基础上扩建成1l间。正厅上悬横匾:“人民英雄
永垂不朽”,室内悬挂“英名千古”,两旁为2223名革命烈士英名录 (其中外籍
烈士781名)。左厅横匾是:“光照千秋”,室内图片介绍淄城五次解放战斗概况,
展出照片50幅。右厅横匾是“浩气长存”,主要介绍10位著名烈士的英雄事迹。
纪念堂的对联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纪念堂前栽有冬青和松
柏, 广场约有30余亩,供人们开会使用。1978年以后,又修建了围墙600余米,
贮花室3间。 经过数次扩建,烈士陵园已初具规模。每年在清明节期间,机关、
部队、厂矿企事业干部、群众、农村,街道居民、学校师生等有数万人前来祭扫
革命烈士墓,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从1978年以后,上级每年拨发维修费4000元,在管理、维修,绿化、瞻仰等
方面已第二十三篇民政信访
逐步形成一整套正常管理制度。
二、淄川烈士纪念碑
淄川烈士纪念碑座落在淄川烈士陵园的广场。碑为三棱形,高18.25米,上
端用白花岗岩砌成,正面镌刻着毛泽东主席手体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中座
为正方形,边长7米,高2.9米,后面有淄川区人民政府献的碑文。底座正方形,
边长40米,高2.4米。台阶用万年青花岗岩砌成。纪念碑前有两组大型人物雕塑
分列左右,座高3.7米,长2.7米,宽2.1米,用柳菊红花岗岩砌成,雕像为白
色。 高分别为2.75米和2.9米。左边雕像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军民团
结一心,同仇敌忾,英勇杀敌的英雄形象;右边是建国以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和
人民群众提高警惕守卫国防,保卫人民胜利果实的联防群体。雕座后面镌刻着为
建纪念碑集资的单位和个人。
淄川烈士纪念碑是由区人民政府拨款127/元、省民政厅拨款5万元修建的。
全区23个乡镇、18个村和个人自动捐款资助。市城乡建委设计室和淄川区陶瓷美
术研究所负责设计,东坪乡双扶建筑队承建,于1986年清明节(4月5日)举行奠基
典礼,10月底竣工。
三、烈士祠
马鞍山烈士祠 马鞍山烈士祠座落在口头乡马鞍山上,是为纪念1942年儿月
9日在马鞍山战斗中光荣牺牲的革命烈士建立的。 1945年7月7日,原博山县政府
在马鞍山南面东顶下方建起了抗日革命烈士纪念碑。1951年,在幸福村玉皇庙建
立烈士祠。1972年,在马鞍山烈士纪念碑前修建烈士祠3间,接待室3间。1973年
2月,玉皇庙烈士祠移迁于此,口头公社安排了专人管理。1975年4月,建革命烈
士事迹展览室6间, 并为烈士纪念碑修建了护碑亭。烈士祠共有房屋12间。1977
年11月23日,省府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省内外都有许多知名人士和
工农群众前来瞻仰,并有许多负责人题词刻于山崖进行悼念。
峨庄乡柏树村烈士祠 柏树村烈士祠座落在该村西头小学校内。1946年冬,
为纪念1939年3月太河事件中牺牲的革命烈士, 在峨庄乡柏树村的吕祖庙建立
“烈士祠”。后来陆续将在当地牺牲的革命烈士也集中于祠内,共有烈士150名。
东坪乡烈士祠 东坪乡烈士祠座落在上台村南“孟子山”,建于1959年,初
设在东坪庄南庙内, 1972年春迁于“孟子山”,建有祠堂4间。祠内安放着原鲁
南军区三团政委郭英、原山东抗日纵队四支队老二团团长刘长亮等著名烈士灵位,
共有烈士29名。
张庄乡烈士祠 张庄乡烈士祠座落在该乡田庄水库西侧,有小院一个,房屋
3间,安放着本乡的41位烈士。1959年春,始建于华陀庙内,1985年春迁于此地。
罗村镇南韩村烈士祠 南韩村烈士祠座落在村西首路北,是为纪念本村在抗
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27名烈士(包括北韩村2名) 修建的。
始建于1962年秋, 原址在烈士祠的对面,建有东屋3间,革命烈士纪念碑一方。
1975年3月迁于此地, 面积2亩,院中建有革命烈士碑一方,高7米左右。烈士纪
念堂3间,陈列着死难者的名单和英雄业绩。纪念堂两旁还建有北屋6间,作为接
待和看管使用。
刘志霞烈士墓 刘志霞烈士墓座落在罗村庄东莲花庵东侧,与罗村祠堂公墓
在一起, 座东面西,坟墓四周有青砖砌成的花墙,约4米见方。墓前立有石碑,
高1.5米,宽0.70米,碑身外面有青砖砌成的碑楼。
龙泉镇响并堰39名烈士墓 响井堰烈士墓位于龙泉村西,此墓原是一古老煤
井,1947年秋,国民党重新占领淄博时,以国民党镇长为首组成的还乡团把龙泉、
尚庄等8个村庄的村干、 民兵群众39人杀害于井内,解放后因尸体腐烂,无法打
捞辩认,随把井口棚起筑成坟墓,立碑纪念。
四、烈士纪念碑
马鞍山抗日烈士纪念碑 纪念碑为六角形,碑文:(略)
太河死难烈士纪念碑 位于太河水库西岸的豹岩山顶,碑身高13.58米,宽
2.5米, 厚1.97米,用白花岗岩砌成。碑身正面镌刻着由当时中央山东分局副
书记黎玉题写的:“太河惨案死难烈士纪念碑”,背面刻着淄博市人民政府献的
碑文。 碑座高2.3米,长宽为5.8米和5.3米,分为6层,错落有致,用黑色花
岗岩板装贴。 碑座四面装饰有四幅高0.85米、宽1.7米的浮雕。东面浮雕为军
民敬献花圈悼念烈士,北面为八路军三支队护送的被困指战员赤手空拳与敌搏斗,
西面为警卫部队浴血奋战,南面为遭俘干部怒斥敌人被杀害的悲惨情景。碑座下
是一片宽敞的平台,平台前面呈长方形,后边为半圆形,前面左右两侧各有一座
黑色花岗岩板装饰的高3米、宽厚各1.75米的石墩。东面,正面装饰为乳白色圆
形麦穗图案,与碑座上的浮雕相辉映。平台下有分成E层的110级青石台阶,幅面
宽6米。
太河死难烈士纪念碑 由山东省民政厅、 文化局和市政府拨款16.8万元修
建, 由太河乡施工队施工。1985年8月动工兴建,1986年4月4日落成,省政府顾
问张敬焘、市委书记赵志浩参加了揭幕式。
罗村镇92烈士碑 该碑座落在罗村镇莲花庵内。(碑文略)
龙泉镇响井堰39名遇难烈士纪念碑 正面:响井堰三十九遇难同志公墓,遇
难者姓名(略)。背面:晌井堰三十九遇难同志纪念碑序(略)
罗村镇南韩村烈士纪念碑 正面:淄博市淄川区罗村公社南韩大队革命烈士
纪念碑公元1975年3月15日重建
背面:(碑文略)
五、编写《革命烈士英名录》
1981年初,淄川区烈士事迹搜集编写办公室成立,以原有烈士谱为主,配合
各公社民政助理和民政片长深入各村和烈士家属中访问、调查、核对烈士证。依
靠烈士家属和当地干部、群众,结合查阅档案资料,采取上下结合、内查外调、
组织座谈会等方法,在取得大量证明材料的基础上,编写了《淄川区革命烈士英
名录》,较准确地把烈士英名载入史册。共登记烈士2756名,其中本籍烈士1442
名,外籍烈士1314名(其中不知姓名、的533名) 。本籍烈士中,抗日战争时期牺
牲的627名,解放战争牺牲的639名,抗美援朝牺牲的82名,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牺
牲的2名,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牺牲的92名。
六、著名烈士事迹资料的整理
1981年,在编写《淄川区革命烈士英名录》的基础上,对本区50多名著名烈
士的事迹进行了广泛搜集与整理。已写成出版的革命烈士回忆录14篇 (其中省编
《光照千秋》刊登2篇,市编《英名千古》刊登12篇),革命故事19篇,淄川解放
史概况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