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保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1&A=1&rec=306&run=13

储粮方法的演变
在战争年代,为隐蔽存粮,多取埋藏法。建国初期,由于粮仓条件简陋,保
粮知识浅薄,仍用老一套草席铺地、土坯堵窗的方法进行保存,所以生虫、鼠吃、
霉变粮食较为普遍。
1952年,借鉴外地经验,粮仓进行改革,采用粮仓底层通风法,即在仓墙开
通风口,粮堆编通风笼,促使粮堆内热外散,降低粮温。此法虽能起到散热止霉
作用,但由于在空气温度高的时候通风会使湿气进入粮堆内部,反而使粮食再度
发热霉变。
1953年改用沙子、土坯铺地扶墙,取代了原来的谷草和麦糠铺地,改善了粮
仓铺垫,既经济又卫生,对潮、虫、鼠害都起到了预防作用。是年,中央粮食部
又号召全国学习余杭县的无虫粮仓经验,要求仓内六面光、仓外三不留、堵住藏
虫洞、挖出越冬虫,做到春防出、夏防入、秋刎刮、冬掏堵,掀起了一个创造无
虫粮仓的高潮,使全区的粮仓得到了空前改善。
1957年,开展了“四无”(无虫、无霉、无鼠雀、无事故)粮仓运动。这一年
实现四无粮仓182座,容量1547万斤,占仓容的37%。
1959年推广外地经验,采用沥青铺地扶墙的方法,对防鼠、防虫、防霉起到
了显著作用, 为粮食保管史上的一大革新。至1980年,全区220口粮仓已实现了
铺地扶墙沥青化。
科学保粮
建国初期,全县只有1名化验员、1台油蒸式水份测定器,查仓时需抬着这台
测定器全县转,逐所化验。
1956年,开始建立了一个初具规模、能测量粮油水份、杂质、酸价的化验室,
已有16个单位备有水份化验器。
1957年,使用沙基压盖密闭法,控制粮堆同外界的温湿差,防止外界高温、
高湿流入粮堆,同时借助粮食后期的呼吸作用来消耗粮堆内部的氧气,造成缺氧,
起到杀虫作用。
1967年开始试用塑料薄膜密闭法,既经济简便,又能消除化学药剂造成的隐
患。塑料薄膜密闭法,即用同粮堆表面同样大的一块薄膜盖放粮面,同四墙粘合
即可。由于塑料薄膜隔绝空气的性能远比沙子、土坯好得多,所以用它密闭储粮
的效果很好。
1983年,淄川区建成了能测定粮油水分杂质含量、粮食含淀粉量、含油量、
含氮量以及蒸薰后粮食残毒量的中心化验室一座,能做粮食水分杂质检验的基层
化验室lO座,肩负着全区的粮油检验、防治、分等作价工作。同时,基层已设有
简易化验室10处。
粮食仓虫的危害及防治
淄川地区主要的粮仓害虫有:米象、谷象、绿豆象、豌豆象、米出尾、长角
谷盗、巨谷盗、锈赤扁谷盗、裸蛛甲、谷囊、烟草甲、花斑皮囊、大谷盗、黑菌
虫、拟谷盗、小粉虫、黑粉虫、一点谷蛾、棉红铃虫、印度谷蛾、麦蛾、粉缟螟
蛾、地中海螟蛾、米黑虫、书虿、毛衣鱼、粉螨共27种。危害最大的是米象、绿
豆象、巨谷盗、谷囊、大谷盗、谷蛾、麦蛾、黑粉虫。它们繁殖力强,活动范围
大,是贮粮工作的劲敌。
仓虫防治工作的方针是“防治并举,以防为主”,一旦发现虫害,及时隔离
处理,不让其蔓延。
代队(村)储粮
自1964年,开展了代队(村)储备粮业务,是年代队储粮96万斤。
1972年,杨寨粮所到牛家庄帮助建圆筒仓12座,容量93万斤,淄城粮店帮助
将军头村建地下仓1座,容量10万斤。淄川区共帮助生产队(村) 建仓33座,容量
588万斤。帮助解决了探粮器120支,温度计310支,薰蒸虫粮510万斤。建设国社
合资仓,国社粮可同仓由队保管,国家支付保管费。共合资建粮仓5口,容量102
万斤。因不能因地因时制宜,短时就中止了。还帮助社队举办了16期保粮知识培
训班,培训了2940名社队保管员,发放了2200本保粮小册子,以提高社队保粮队
伍素质,解决了社队粮食鼠吃、虫蛀而束手无策的现象。1984年,共有21个粮所
执行了代村储存任务,共储存粮食2071万斤。
进行四防(防火、防盗、防霉、防特),保障储粮安全
1949~1968年,凡是有粮库的村镇,都有护粮组,有群众性的(仓库四邻),
有专业性的,全区(县)当时共有群众护粮组48个,武装组32个,专业警卫27人。
全区建有防火池14个,容水260立方米,灭火机15台,灭火器162个。各粮库
(所>院内醒目的地方,都标有“严禁烟火”、“粮库重地,不得弄火,等字样,
以示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