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容量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1&A=1&rec=305&run=13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粮食的供应量也逐步增加,因此粮仓的容量也随着扩
大。建国初期,城市的工商业恢复,加大了非农业人口的供应。经过土地改革,
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粮食产量逐年提高。为适应农业的发展,除利用当时的一
些庙宇祠堂和没收地主官僚的房屋、租借一部分民房作为粮仓外,1950年国家首
次投资在三里沟火车站以东建筑了一座360万斤容量的方仓。这时,已有253口粮
仓容纳2657万斤粮食。1953年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又增加露天垛16个,容纳粮食
240万斤。
1958~1961年,因“大跃进”,粮食销售量骤然上升,再次形成了城镇仓容
不足。 除增建了一批粮仓外,还增设了一批露天垛,粮仓由1950年253口发展到
492口,容量4454万斤。
自1970年开始,因搞科学保粮改革,提高保粮水平,对部分古老仓房进行改
造更新,使粮仓向现代化、科学化、机械化过渡,新建一批较大的土坯简易仓或
正式砖石仓。 至1978年,粮仓减为123口,但由于平均容量增大,总容量由1969
年韵4390万斤增加到4815万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