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区域性气候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1&A=1&rec=22&run=13

一、区划
划区的依据
淄川区划以干燥度为主导指标,以热量、无霜期为辅助指标。本区东南高,
西北低,相对高差大。降水量随高度的增高由北向南逐渐增多。而气温随着高度
的增高而降低。因此,淄川划、分为两个农业气候区,即淄川中西部低丘平原半
湿润温和农业气候区(I区) 、淄川东南和西南部低山丘陵半湿润温凉农业气候区
(Ⅱ区)。

农业气候分区
I区为淄中西部低丘半湿润温和农业气候区。 该区东部,北起千峪村,向南
佛村、 黄家庄、泉头,沿200米等高线以下。西部,除黄家峪乡全部、岭子镇和
磁村乡一部分外,其余部分皆为该区。
I区东部处孝妇河两侧, 地势较平缓,土层深厚而肥沃,热量资源丰富,虽
然降水偏少,但地下水源充足,适宜小麦、玉米一年两作和蔬菜一年多茬的生长。
孝妇河以西红石岭一带,因水肥条件差,适宜于二年三作或一年一熟的花生、地
瓜、谷子、西瓜等耐旱耐瘠薄作物的种植。
区内影响农业生产的气候因素主要是:干旱、千热风、冰雹、霜冻、小麦烂
场雨等。
I区为淄东南西南部半湿润温凉农业气候区。其范围,除I区外均在此区,海
拔高度都在200米以上。年降水量在680~730毫米之间,虽比I区多50~80毫米,
但地表拦蓄能力差,每因暴雨造成山洪暴发,冲毁土地房屋,水土流失严重。除
峨庄乡及淄河沿岸村庄外,地下水资源贫缺,热量资源分布不均。干旱是Ⅱ区的
主要灾害,冰雹发生次数较多,且成灾率较高,霜冻、低温、暴雨、干热风等也
危害着农林牧业生产,造成农业产量低丽不稳。
I区年平均气温比I区偏低0.7~0.923, 80%的保证率积温,一般比I区少
300—400oC, 属温凉性气候。I区由于地形复杂,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小气候,适
合多种经济作物生长,发展林、牧业生产条件良好。
二、全年气候概况
淄川属暖温带季风区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其大陆度64%。四季分明,
雨量集中,雨热同季,为农、林、牧、渔各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气候条件。
区境内由于地形差异大,年均气温为11.6~13.1oC。淄城年均气温为12.
9oC,最高年13.6℃,最低年11.9oC。7月最热,平均气温26.7℃,1月最冷,
平均气温一2.823,累年气温年较差29.5~C,年极端最高气温40.5oC(1966年6
月22日),年极端最低气温一20.2℃(1967年1月15日)。平均无霜期189天。
历年降水量平均692.9毫米。年际间变化较大,最多年为1201.2毫米(1964
年),最少年仅429.8毫米,最多年为最少年的2.8倍。
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63.8小时, 占地域可照时数的58%。日照最多的年
份2808.1小时(1968年),占可照时数的63%,最少2299.7小时,占可照时数的
52%。
三、季风
淄川区由于受东亚季风环流的影响,初春及初冬季节盛行偏北风,因而气候
干燥雨雪稀少,地面空气的相对湿度在50~60%;夏季多东到东南风,暖湿空气
活跃,雨量充沛,地面空气的相对湿度在70~80%。但由于受地形影响,全年地
面风的主导风向为南到西南风,频率为37,其次多为北到东北风,频率为17。春
季由于受华北地形槽的影响,多西南大风,平均风速3.7米/秒,最大风速20米
/秒。冬季受蒙古冷高压控制,多偏北大风,平均风速2.8米/秒,最大风速16
米/秒。夏季因受地形影响,多是低山丘陵,受热不均,容易产生雷雨大风。
四、光照
淄川区的光照资源比较丰富,年平均总辐射量为123.0千卡/cm。,属山东
中值区。比西部的宁津少6.8千卡/cm。,相当于淄川区11月份总辐射量;比东
部的胶南县多7.1千卡/cm2,相当于淄川区2月份总辐射量。5、6月份总辐射量
与日照时数是全年的最高值。7、8月份是各种作物生长的旺盛季节,也是高温时
期, 但阴雨天气较多,比高值月份每月太阳辐射总量减少3千卡/cm。日照减少
50小时左右,对作物的光合作用有所影响。9月份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开始减弱,
对秋作物后期生长发育不利。但整个生长季节光能资源基本能够满足各种作物的
要求。

五、 气温
本区由于受地形影响,平均气温相差l~1.5~C,最高点在商家,
最低点在东坪。
淄川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日期为2月26日, 终日12月3日,平均间隔
日数282天,活动积温4888.2oC。≥10℃的积温日期在4月7日,终日为lO月30日,
平均间隔日数160天。 ≥15oC的初日较≥10℃的初日推迟24天,终日早23天,是
淄川喜温作物积极生长期。≥20oC的初日为5月28日,终日为9月11日,平均间隔
日数为107天, 较≥15℃的初日推迟27天,终日早26天,是淄川喜温作物安全成
熟期。
六、降水
淄川区降水的季节性明显,分配不均,高度集中于夏季6、7、83个月。由于
地形影响, 境内由北向南逐渐增多,山区多于平原。暴雨日数不多,平均每年l
·2天,占全年降水日数的1.4%,最大日雨量为119.3毫米(1964年9月12日)。
汛期开始与结束不够稳定,平均开始日期为7月2日,最早6月11日,最晚7月25日,
有的年份则无明显汛期,平均结束于9月3日,最早7月29日,最晚9月23日。雨季
最长,雨量最多为1964年,长达113天,降水量916.4毫米。雨季最短为1968年,
仅13天,降水量146·1毫米。
七、湿度
1.相对湿度
淄川以夏季的7、 8月份和秋季的9月份湿度最大,--~74---81%。春季湿度
最小,平均56%。冬季湿度一般在60~63%。
淄川历年各月平均相对湿度(%)

2.湿润状况淄川区干燥度在O.9~1.26。 I区在1.12----1.26,I区在O.98
~1.12。
淄川区历年各月平均湿润指数及湿润程度第三篇 自然地理
八、霜期
淄川初霜平均出现在lO月19日,最早为9月29日 (1968年) ,最晚为11月6日
(1959年) 。终霜平均出现在4月12日,最早为3月26日(1975年) ,最晚为5月7日
(1979年)。历年平均无霜期189天,最长219天,最短166天。
九、地温、冻土
1.地温
淄川区年平均地温为15.5℃。5厘米、10厘米处年平均地温分别为14.0℃、
14.4℃。从0~10厘米处,地温除7月份外,各月均比气温高,5~10,9份随深度
增加差值变小,从1l~4月份,随深度增加差值变大。从0~40厘米处的各月地温
变化趋势,基本与气温相同,即最高出现在7月,最低出现在1月。1~7月为逐月
升温过程, 7~12月为逐渐降温过程;从40厘米以下,入地愈深极端温度出现的
时间愈推后,且春夏季节比气温低,秋冬季节比气温高,入地愈深差值愈大。

2.冻土
当地面温度降到0℃以下时,就可以形成冻土。以冻土深度10厘米为大地
封冻的标准,本区一般出现在12月中旬。群众有“大雪不封地,不过两三日”的
谚语。从1月上旬开始,冻土深度达30厘米左右。土壤解冻的日期一般在2月上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