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地质构造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1&A=1&rec=14&run=13

淄川区处于由前震旦系组成的“山东基地”, “山”字型构造的两翼,盖
层处于与蹄形旋卷构造的体系外环的东北边缘,横穿淄博向斜轴部。组成基底的
前震旦系呈北西向展布,不正合复盖于基底之上的古生代盖层,是二个受多次构
造作用形成的不完整的向斜构造。
纵观全区的构造特征,褶皱平缓,构造不甚发育,除大型的淄博向斜外,在
形成过程中,发展同伴生的北西向、北东向和东西向小型褶皱。断裂构造较为发
育,特别是张性断裂,发育程度大。在淄河以西地段,纵横穿插,弧卧奔弛,形
成了较为复杂的地质构造关系。
一、褶皱
1.洪山背向斜洪山背斜及向斜, 位于洪山镇东北部。为连续平缓褶皱,轴
向均为 lqE20。向斜以东。轴部出露P 2砂岩,两侧均为P。砂页岩。岩层产状,
东翼为N E300~---330。,倾角5"-'15。,两翼为NE50~--80。,倾角80。左右。
背斜紧邻其西,轴部为P.砂页岩,两侧渐新,西翼产状为Nw270~290。,倾角5
~30。。褶皱之北部为北西向之漫泗河平推断层所截,以致北段西移,俗有蛤蟆
山向斜之称。
2.西河向斜因受神头~西河正断层影响, 而形成与其平行之短轴状向斜。
构造以轴向NE60。 ,两翼完整对称,从轴部向外,依次出露有P、C、O等地层,
其产状东南翼 NW310。,倾向20。,西北翼为SEl30。,倾角30。
二、压性结构面
位于区境东部的几条断裂,走向近EW,为压性断裂,断裂分别出露于E3、03、
012,
O地层中,规模较小。
另外,如呈N、s向的洪山背斜、向斜等规模较大的压性构造形迹都是统一的。
三、扭性结构面
l·位于淄川区东北部边缘的四角坊断裂, 为两条近于平行排列的断层。走
向345o, 倾向相对,由062、01与052、O26地层相接触。从结构面的擦痕及低序
次的节理特征证实,曾先期发生过顺时针扭动,说明其初次活动为扭性断层,后
期该断层中部下掉。
2·位于淄川区东北部的千峪断裂的走向为310o,倾向sw,倾角70o,02与Oi
地层相接触,斜擦痕显示与先期进行逆时针转动,二次擦痕为垂直下掉,该断裂
初次活动为扭性结构面。
3·位于淄川区东部的蓼坞断裂,走向320o,倾向s E,oi与O 2地层相接触,
由两条相平行的断层组成,断层带见宽0.5米左右。结构面亦显示出先期曾顺时
针扭动过,
4.位于淄川区东部的井筒断裂,断层走向10~20o,倾向sE,倾角近直立,
oi与 oi地层相接触。 结构平面直,显示三期活动,先期水平逆时针扭动,后期
垂直下掉,顺时针扭动,可见该断裂实属扭性结构。
5.淄河西岸断裂位于区境东部,走向200o,倾角陡立,o:、oi地层相互接
触,为两条平行断层。结构面平直光滑,断层带窄而闭合,结构面具水平擦痕,
曾发生过逆时针扭动,为扭性断裂。
6.夏禹河断裂位于淄川区东部,Oi与02地层接触,为一组共扼的二条断层,
走向50。与345o,呈一对扭性结构面相配套,并将佛村断裂扭错,结构面上均见
水平擦痕,分别为顺时针与逆时针相反的方向扭动,为扭性断裂。
四、张性结构面
1.淄河张裂带走向35o, 倾向sE,倾角.60~70o。断裂带由三条大致与淄
河相平行的断层组成,淄河西岸二条断裂的倾向为Es,淄河西岸断裂的倾向w N,
断面倾角大。在淄川区东南段构成地堑阶梯下落,最大落差为200~400米,自南
而北逐渐断裂规模加大。沿断裂走向可见断层角砾及断层泥。断裂带破碎。断面
上可见二组垂直擦痕,局部见水平擦痕。断带宽约20~60米。断裂带内岩层直立、
破碎强烈是属多次活动擦痕。该断裂往下一直延伸至黑旺西坡以北,不被第四系
松散堆积物复盖。
2.口头断裂为淄河张裂带最东部一条断裂,子孙家庄东开始出露,走向N30
~40o E, 倾向Nw。经马陵、大口头村、镇后、城子村,后在博山区的皮峪沟和
麻峪村附近消失。全长15公里。
3.青龙山断裂为淄河张裂带东起第二条断裂带, 北接太河水库下游的西同
古~大峪口断裂。向南经北牟庄、孙家庄、大口头、城子村,在下小峰西的五一
六高地附近消失,全长约22公里。
4.城子断裂系淄河张裂带最西南边的一条断裂。 其北部接淄川区太河乡的
方山~王子山的东支断裂。该断裂由方山进入,走向N45。E,断裂中段被大面积
沉积的第四系所复盖于淄河河床之下,仅在城子村、源泉村东露头,明显的为不
正常接触。该断裂走向N30---'40。E,倾向$60。E,倾角80。。断裂上下盘出露
地层为Oi、 0:灰岩,由北向南断裂断距逐渐减小,断裂产状及结构面的性质也
有差别。其南端又被东北向构造体系的横张结构面牵就,成为一条走向多变的弧
形大断裂。
5.漫泗河断裂位于淄川区的北部边缘,走向由Ew转NE,倾向S,倾角大于70。。
02、 ol、ol、O。地层相接触,断裂带两侧岩层破碎见断层角砾岩,断层结构面
上可见5~6层擦痕。
6.佛村断裂位于淄川区东部, 走向260"--280。,倾向S,倾角70~80。,
ol、 oi、02段灰岩地层相接触。断层规模较大,出露长度12公里,断层带宽度1
~3米。 断面粗糙,断层角砾杂乱,但胶结较好。结构面以下以垂直擦痕为主,
南盘下落断层东段局部有斜擦痕,呈顺时针扭动。该断裂的初次活动为张性结构
面。
7.葫芦台断裂 出露于淄川区东部, 走向45。转80。。倾向SE,O§与O 2
段地层相接触。断带宽0.5米,断层影响带宽度为15米。断面较平滑,具断层角
砾岩及断层泥,并有方解石脉充填,见垂直擦痕,显示南盘下降。断裂东段见有
水平顺时针扭动擦痕。其初次活动为张性结构面。
8.梨峪口断裂 出露于淄川区东南部,走向30。,倾向E,倾角60。,Es、
O-与o: 、0j地层相接触。断层带内可见断层角砾岩及断层泥。断层结构面具垂
直擦痕,显示东盘下降,降距约30米,另有两组水平擦痕,并出现二次活动。
9.田庄断裂 出露于淄川区东南部, 为神头~西河断裂的东段部分。走向
85。 ,倾向S,倾角80。,02、E与O:、ol地层相接触。沿断层走向具大量的断
层角砾岩及断层泥。断裂自西而东规模渐大,至田庄以东渐减弱,断距约300米。
10.洼子断裂 出露于淄川区东北部,走向320o,倾向S W,倾角80o,O!、
02、102与o。地面相接触。断裂破碎带宽1.5米,具断层角砾岩呈半胶结,在北
盘有垂直擦痕,从岩性岩层的接触关系上可判断曾发生过顺时针扭动。
11.西河断裂位于淄川区南部,走向N40o~60oE,倾向340。E,倾角60~70。,
西南端与禹王山挤压~张裂带斜接,向北东延伸至西河东山中黄崖,局部地段被
第四系及人工堆积物复盖,但大部出露较好。
12.西河~中黄崖段断裂位于西河向斜北翼。结构面较为清晰。断裂带破碎
带宽约3米,影响带5~18米。破碎带中见钙质胶结的断裂角砾,大小不等无定向
排列,断距约为100~150米。
13.岳阴断裂 位于淄川区东南部, 走向N40~60。 E,倾向ES,倾角40"-
'70。 ,北起方山,经双股峪向南延伸至岳阴、护宝泉及至与福山~源泉断裂相
接,全长约14公里。
断裂在双股峪,走向为N60oE,倾向$30。E,倾角55。,上盘地层为oi灰岩,
倾向 N300W, 倾角8。,下盘地层为0i灰岩,倾向N70。W,倾角25。。其破碎带
宽2~3米,见大小不一,无定向排列的构造角砾。断距30A~40米。岳阴断裂显示
张性结构面特征,属东北向构造体系的纵张结构面。断裂由北向南延伸与福山~
源泉断裂相接触,弧形拐弯。
14.禹王山断裂带位于向斜西部,乃属淄博、章丘两盆地之分界线,断层总
长36公里,走向NW355o~NelOo,断层面产状NE85o~SEl00o。下盘在西,由前震
旦系和古生代地层组成,岩层产状NE60~70。。上盘在东,为古生代,中生代地
层岩层产状,NE50。角30~40o,水平断距超过10公里,落层$370米~N1000米。
断裂带系由2~3个正断层和一个逆断层组成,并数次被东西向断层所截,因而削
弱了西部地下水的补给。破碎带宽达100~200米,成为地表水吸收带。
15.王母山断层位于洪山背斜之西,走向NW355o,断层面产状SW,倾向265o,
倾角小于75o, 下盘在东为“P”系地层,上盘在西为“Z”系地层,落差南小北
大,自数10米至400米,受横向断层所截。
16.淄河平推断层沿淄河上伸, 走向NE35o左右, 断层面产状为NW, 倾向
305o,倾角70o,上盘中奥陶系,下盘寒武系,落差90----150米,水平推距13公
里,此乃是造成河水大量涌失,河床底部喀斯特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
17.岳阴正断层 走向NE60o, 断层面产状SEl50。,倾角70o左右,在奥陶
系内部断开,上盘在南岩层时代较新,如oi、oi,下盘在北,岩层时代较老,为
o-等,落差300米。
其它,尚有黑石寨~上雀峪逆断层等中小型断层,产状各异,纵横交错,断
层面产状及岩层的出露情况,各具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