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制陶工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1&A=1&rec=134&run=13

淄川陶瓷业以缸为胜,共有15种缸名,即脚缸(大一缸)、窑角(大二缸)、无
计(大三缸)、青瓮(大四缸)、顶头(大五缸)、大萃羊(中一甲缸)、大羊(中一缸)、
蓝浅(中二中三中四缸)、二雷包(中五缸)、小羊(小一缸)、大帽(小二缸)、三雷
包(小三缸)、盆子(小四缸)、花帽(小五缸)、小帽(小六缸)。
旧时窑业工艺大体可分为三种:一是掌作,二是匠人,三是打烧。掌作主要
承担碾泥、抬出抬进、收干凉湿等工序。匠人主要承担放坯、接扇、接脖、接沿
(大缸共分为4节做成) 等工序。打烧主要承担打扇、烧成等工序。掌作头儿可管
辖所有工匠,指挥生产中的所有环节。打烧头儿负责装窑前的严格验收,并亲自
动手检验缸坯,测出正次品、方可入窑烧成。
一、原料加工
原料加工,过去一直靠牛拉石碾粉碎原料、人工淘洗、沉淀泥料、脚踩、手
捻制泥。现在均已被轮碾机、雷蒙机、球磨机、滤泥机真空练泥机所代替,并且
实现了原料湿、式作业,泥料管道输送的连续化生产。
二、制品成型
陶瓷制品成型,原来一直用腿蹬石轮手拉坯,人工注浆,靠太阳晾晒或地坑
烘干,现在普遍使用滚压成型、自动注浆、链式干燥。
1954年淄川陶瓷厂工人朱文忠试制成功大缸三截成型法,比原用的四截成型
法减少一道工序,提高生产效率20%。烧成工人司克申创出了“干坯装窑快速烧
窑”的先进经验。1955年春,淄川陶瓷厂从徐州清山泉陶瓷厂请来制陶工人交流
经验,改造了大缸造型,保证了烧窑过程中缸柱的安全,减少了缸柱倒塌事故,
提高了产品质量。 1959年10月,何富山等3人试制成功了制镡机。1961年工人高
允河等人试制成功了小缸成型机。 1962~1963年2月,高允河等人发明了大缸刀
板成型机,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1965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大缸成型机创
造发明三等奖。1979年底由邵厚举、张其武、王济生等人发明创造的“大缸滚压
成型自动线”,通过了技术鉴定,1982年7月30日荣获国家科委创造发明三等奖。
三、陶瓷烧成
烧成是陶瓷生产中的关键工序。20世纪50年代将直焰窑(馒头窑)改造成倒焰
或半倒焰窑。60年代使用了煤烧日用陶瓷燧道窑,使产品烧成周期由12天缩短为
1天。70年代淄博硅酸盐研究所和工厂配合,又研制成功了间歇式自动烧成梭窑,
把烧成周期由原窑的70多小时缩到了lO/小时之内。
四、产品装饰
陶瓷产品装饰,是一项独特而又细致的工作。在过去手工绘画的基础上,发
展了贴花、喷花、印花、腐蚀金色釉开光描金、丝网印花和刻瓷等多种装饰方法,
并且研究推广了青花、釉下五彩。刻划花,丝网贴花、釉彩绘画和堆雕、刻瓷制
品被国家选为国礼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