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工程设施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1&A=1&rec=101&run=13

建国以来,淄川在解决山区缺水问题上,坚持“土法先行”和“以小型为主,
以蓄为主, 群众自办为主”的方针,本着“先村后坡,先近后远,先易后难"的
原则,修建,了一大批不同类型的吃水工程。
1958年以前,贯彻“三主方针”,发动群众,因地制宜,修早井(水囤),建
水池,挖山泉等。在有条件的地区闸山沟,修小型塘坝蓄水。至1958年,全区共
建354项吃水工程,蓄水能力为15万立方米。
1959年始,在国家支援下,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的力量建设吃水工程。至1966
年建起了方塘8个,水池220个,水井、早井、季节井5082眼,总蓄水能力为63万
立方米。
“文化大革命刀期间,淄川人民对解决山区吃水问题,坚持抓紧不放,集中
人力、财力、物力建设了一批灌溉和吃水两用工程。太河水库一干渠和引淄入坪
工程建成,解决了沿途7万人的吃水困难;田庄水库建成,保证了张庄乡2万人的
吃水供应。期间,组织区、社和厂矿的打井力量,打深井、机井45眼,建配套方
塘8个,改变了部分山区群众积雨水、吃湾水的历史。
1979年至1985年,本着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采用蓄、挖、提、引的
综合措施,建设吃水工程。建扬水站7处,打深井25眼,大口井6眼,建方塘45个。
总投资241.59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