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县城旧貌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2&A=5&rec=11&run=13

清朝时,城内北端设州署,州署东北有忠义祠、文昌宫。从州署通南门,大街上
有几座牌坊。东西大街两头,两门相对。在西街十字路口西北,有万寿宫和书院。十
字路口西南,有节孝祠、常平仓、城隍庙。十字路口东南有药王庙、关帝和预备仓。
城东南角设孤贫院和州汛营房。
县城四关附有六厢、八集、一会、六厢为:正东、正西、东南、西南、东北、西
北;八集为:东关、西关、南关、东南城角、老集、文村巷、桥北、北关;一会:即
夏历三月初九日的西南关山会。
中华民国时期,旧州署为县政府驻地,文昌宫为第四科(建设)驻地。吏目署为
军法处驻地,文庙为第三科(财政)、第五科(教育)和第二营部驻地,万寿宫、书
院驻商会,常平仓驻民众教育馆,城隍庙驻电话事务所,州汛营房驻保安队等。其余
为农、工、商居民户。城区面积不足2平方公里。
县城工业:据《续平度县志》载:“光绪末年,邑人许崇★始购东洋大机,延聘
工师教学徒织宽面布,旋停。”中华民国初年,建有“美利”、“远东”两刺绣工厂,
生产手巾、台布、杯垫等。中华民国二十年(1931年)五月,以县建设局的名义建立
了一座官私合营的“平民工厂” ,资本为4,000元,生产白细布、粗布、中山呢、绺
布、线袜、毛巾等,这是平度最早的设备较完善的工厂。
县城商业:城内最盛,西关次之。私营酒类、食油、土产、药材、印刷、书笔铺、
饭馆、木作、杂货等。油和土产多经青岛转口外销。杂货为农民日用所需,摊贩较多。
集市贸易在县城商业中占很大比重。每逢集期、庙会,乡村商贩及手工业者来县城销
售货物,交易土布、洋布、粮食、铁器、木具、麻绳等。农民赶集,主要是出售农副
产品,购置日用品和农用所需。据1932年《胶济铁路经济调查报告》中载:“民国十
七年以前,县城商业尚属发达。有杂货业30家,粗杂货如铁器、糖、纸、纸烟、煤油
等。细杂货包括洋广货、布匹、线袜、磁器等类。每年交易总值约在25万元左右。此
外有酒业16家, 土产业12家,药业10家,印刷业2家,饭馆业数家,油业连同散居各
乡共200家。各业每年交易总值约100万元左右。”
城内有私营钱庄2家。 专作放款、买卖洋钱、汇兑等项生意。一谓公懋成、一谓
顺泰,资本均为800元,地点都在中山街。
城内文庙街,有电报局一处,每日发电不过三、四通。邮政局设西关,主要传递
平常信件。
中华民国十七年后,“各业屡遭蹂躏,一蹶不振”。到1937年抗日战争前夕,有
三分之一商号相继倒闭。1938年日军占据平度时,许多商号被抢掠。聚文祥石印厂成
了刻字铺。美利、远东两刺绣厂因出口销路堵塞,于1942年破产。1945年平度城解放
时,仅有数家杂货店、饭铺和小酒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