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丧葬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2&A=4&rec=739&run=13

旧俗讳言“死”字,老人死亡称为“老了”,年轻人死亡称为“少亡”,小孩死
亡称为“抛撒”,人刚死称为“倒头”。老人死后要停尸正间,其子女要披散头发,
穿白衣,扎白头巾,跪拜号哭。送灵魂牌位至土地庙,并一日三次“报庙”、“送浆
水”。死后二日的下午,将尸体入棺成殓,当日晚在土地庙前为死者“送盘缠”,焚
化纸马、纸轿、纸杠等,死者如系女性,还要焚纸牛。送死者灵魂向西南走,传说回
老家云南。第三日、第五日、第七日或择其他吉祥的日子出殡埋葬。停留时间的长短,
视死者年龄的长幼、社会地位高低、家境贫富等情况而定。富豪人家有早已备好的寿
衣、寿棺、寿坟,一般人家临时赶制或购买葬衣、棺木,贫困者只能用薄棺收殓或仅
用芦席苇箔代替棺木,挖土坑掩埋。出殡也叫发丧,其规格差别很大:单程殡,以罩
棺抬舆,鼓乐送葬,掩埋后即完成殡仪;回灵殡,掩埋后将神主抬回,亲友再行拜祭,
完成殡仪;大殡,发丧的前一天晚上,摆祭坛,请僧道诵经超度,当天,搭祭棚,张
挂挽联挽幛, 接受亲友吊祭。 有的请丧礼人司仪,行“三献礼”,请文职官员点主
(用朱笔补点神主上“主”字之一点)。下午起灵送葬,沿途设路祭,有亲友奠祭,
铭旌楼、冥器楼、冥食楼、神主楼、影像楼(“楼”是可以抬行的龛器)等依次行进,
旌旗幛幡等仪仗、鬼神侍童等等刍灵穿插其间,僧尼道众鸣铃敲钹,鼓乐艺人吹奏哀
乐,伴同披麻戴孝的送葬亲属转街过市。到达墓地后,请武职官员主持祀土礼,然后
下葬。灵柩入圹后,即行礼回灵。埋葬后的第二天,亲属到墓前哭奠,绕墓环行三周,
称为“圆坟”,至此,葬仪全部结束。从死亡之日起算,每七日祭奠一次,至“七七”
为止。 “五七” 为大祭,亲友参与奠祭,叫做“烧五七”。第一百天的奠祭,叫做
“过百日” 。3年内,每至亡故周年日,都要至坟前奠祭,头周和三周为大祭,亲友
参与奠祭。而后,称亡故周年日为忌日或忌辰,家属设家祭。贫困人家则无上述仪式,
只能草草掩埋。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土地庙被拆除。在70年代以前,群众的丧礼虽受旧俗的
影响,但一切从简办理,并陆续实行火化。1976年,即墨县火化场建成,火化迅速普
及,而大多是在火化后仍按旧的仪式将骨灰盒葬于公墓,墓前放置花圈、祭品。亲属
的丧服有的穿戴白衣帽,有的穿常服而臂佩黑纱。80年代以来,旧俗逐渐恢复,“送
盘缠”、“烧七”、“过周年”时,焚化冥宅、冥库、“金银山”、“摇钱树”等纸
扎品。也有的在火化前举行告别仪式,或在火化后举行悼念仪式,然后将骨灰盒存放
火化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