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节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2&A=4&rec=737&run=13

春节与除夕 旧历正月初一日,曾称为元旦,俗称过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使用公历,改称春节。其前一天,俗称年除日,各家张贴春联、“福”帖,室内挂年
画,做好过节的一切准备。是夜为除夕,家家灯烛通明,燃放爆竹。旧俗入夜时,要
迎接祖先回家过年,家家陈设供品,燃烛焚香烧纸,供奉祖先、财神、灶神。举家团
聚,通宵不眠,称为“守岁”。中夜时分,要按规定方向迎神赐福。全家吃饺子,相
互问好,幼者给长者拜年,长者分钱给晚辈,称“压岁钱”。天亮后,至本族、邻居
和友人家拜年,互祝“过年好”,互道“恭喜发财”,俗称“走年”。初二日开始,
去亲戚家拜年,持续至元宵节。春节是旧历岁首,传说“主全年凶吉”,因此,节日
里特别是在年夜和初一,“言必吉利,以求多福”,如饺子煮破了要说“中”了,香
着完了要说“尽”(进)了等。如今过春节,除祭神等活动,有的人家已经废止外,
其它大致沿袭旧俗。
元宵节 抗日战争以前的元宵节,从旧历正月十四日至十六日,历时三天,而以
正月十五为高潮,节日里,民间的龙灯、双狮、高跷、旱船、赶驴、秧歌、灯官等杂
耍,在锣鼓唢呐声中,活跃在街头。有的配有独唱的“秧歌客”,擎着破伞,即兴编
唱颂歌。旧时的商号对登门演唱者赠与糕点、烟酒,以表酬谢。圆月初上时,家家把
用面团捏成的鸡形、犬形、花朵形的小灯散放在院内的一些角落里,儿童们则提着或
擎着鸟兽虫鱼各种形状的纸扎灯笼,涌上大街,燃放烟花、鞭炮、滴滴锦。各庙宇中,
灯火辉煌,香烟燎绕。大张华灯是这个节日的特色,故称灯节,十四日为“试灯”,
十五日为“全灯”,十六日为“残灯”。十六日,节日活动接近尾声,所有寺庙全部
开放,乡间妇女穿上盛装,结伴到县城逛庙观景。节日食品多为用面粉做的“神虫”、
“升鸡”或水饺,少数人家食用糯米汤团,俗称“元宵”。1950年后,集中在正月十
五日欢度元宵。有杂耍和灯会,在广场和街头表演和展出。至80年代,汤团在节前多
日即陆续上市,和水饺一样同为大众化的节日食品。品类繁多的鞭炮,五光十色的焰
火,突出了节日的特点,渲染了节日的气氛。
二月二 旧历二月初二日。旧时,是日雇工上工。各家黎明即起,用灰“打囤”
(用锨铲草木灰在院内、场上画圆囤形),内撒粮种,以兆五谷丰登;用煎饼、单饼、
油条、芽葱等祭祀土地神。孩子们分食糖豆(用大豆沾上调糖的面糊炒制,或以面粉
调以糖、蛋,切成小块烙制,或用干的熟的地瓜切块烙制),如今祭神、打囤等旧俗
已经废除,而单饼、油条和糖豆等仍是节日食品。
祭海清明节前,春汛开始时,从事远海作业的渔民们,在起锚的前几天,举行祭
海仪式,恳祈海神保安赐福。这一活动,有的村由渔户各自举行,有的村由渔民议定
日期联合举行,分户设祭。设整猪、大鱼、公鸡、美酒、茶点及面制寿桃、“升虫”
等供品,于海边向龙王、观音和财神致祭,焚香烧纸,放鞭炮,演戏。祭海之日,亲
朋纷纷登门,祝愿平安吉祥,海产丰收。如今,沿海渔民仍沿袭这一活动,海防部门
还借机宣传海上规约,教育渔民遵纪守法,安全生产。
清明节 旧有踏青、扫墓、放风筝、荡秋千的习俗。节日里,妇女、儿童们身着
新衣, 发簪松枝, 出入在临时搭起秋千的院落,结婚不足一年的少妇要盛装接待来
“看媳妇”的人们。节前两天,人们开始祭扫祖坟,节日当天哭祭新坟(死者未过周
年)。旧俗以清明的前一天为寒食,是日要不动烟火,有的人家天不亮就作熟早饭,
或在前一天煮熟鸡子,准备好当天的早餐。民国以来,人们渐渐地将寒食并于清明,
只把煮鸡子作为节日食品保留下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节日活动,主要是祭扫
烈士墓,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植树造林。80年代以来,恢复了为亲人扫墓的习俗。亦
有放风筝、荡秋千者。
端午节 阴历五月初五,亦称端阳节。过节时,家家的檐下、窗前和门上插放艾
子,有的人喝雄黄酒,妇女、儿童佩香荷包,清晨即起到野外用手巾“拉露水”擦手、
洗脸。手指和腕上系五索(五色线),以驱邪气,避虫伤。以棕子、“荷叶”(荷叶
形的面食)为节日食品。如今插艾子、吃棕子、吃“荷叶”的习俗尚在流传。
“半年” 阴历六月初一,俗称“半年”,照例家家中午吃饺子。
七月七 阴历七月初七日。旧时,民间曾有“七夕乞巧”的习俗。节日食品是花,
用面粉调以鸡蛋、油、糖,用模具制作成花篮、元宝、鸡、狗、狮、鱼等上百种形体,
加以焙烙而成, 有大有小,小的约有4平方厘米,用线串起可以观赏,久存不腐。如
今,“乞巧”活动已很少见。旧俗七月七上新坟,叫做“烧鬼七”,现在仍有沿袭者。
七月十五 阴历七月十五日,又称中元节。旧时,于节日当晚,人们设家祭,以
瓜果供奉祖先。有的人家于纸扎的小船上置灯盏,放在河流或湾塘中,任其漂流沉浮,
用以招魂超度亡灵,称为放河灯。如今尚存祭祖的旧俗,节日食品是饺子。
中秋节 阴历八月十五,全家欢聚,宴饮赏月,怀念在外的亲人。月饼是节日食
品和馈赠亲友的礼品。
重阳节 阴历九月九日,称为重九,亦称重阳。旧时,文人们有登高、把酒赏菊
的习俗。
十月一 阴历十月初一,是秋季扫墓的日子。旧俗节前二日开始祭扫,而在当日
哭祭新坟。另外,因全年农事基本结束,故十月一又是长工解雇的日子。如今在农村
仍沿袭上坟祭祖的习俗。
冬至 冬至约在阴历十一月下旬。旧俗冬至节前一天的晚上设家祭,以饺子供奉
祖先;节日当天吃包子。今仍沿袭。
腊八 阴历十二月(腊月) 初八日。 节日的早饭是用八样粮米煮成的粥,叫做
“腊八粥”。如今仍有吃粥应节的,但所用粮米已不限于八样。旧时,学塾今日放年
假。
辞灶 阴历腊月二十三日(有的人家在二十四日)。旧俗是所谓送灶君上天述职
的日子。节日晚上,家家焚“灶马”(民间木板彩印的灶君像,其上方印有灶君骑马
的小像,叫做灶马),用糖果和其他甜食为灶君饯行,以求“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
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封建迷信的色彩渐已淡化,现仍称为“过小年”,吃
饺子,放鞭炮。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一些新节日亦在不同范围内相沿成俗。
元旦 1月1日,新年,俗称“阳历年”。机关、学校、厂矿、企事业等单位按例
放假一天,张灯结彩,欢度元旦。吃饺子过“阳历年”的群众越来越多。
国际劳动妇女节 3月8日,习称“三八”妇女节,由各级妇女联合会组织纪念活
动。
国际劳动节 5月1日,机关、学校、厂矿、企事业等单位按例放假一天,由各级
工会举办纪念活动。
青年节 5月4日,由各级共青团组织举办纪念活动。
国际儿童节 6月1日,国际儿童节。小学放假一天,学校等单位往往举行庆祝活
动。少年儿童穿上节日盛装,参加游园、联欢、参观等。
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 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由中共党组织举行一
定规模的纪念活动。
建军节 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地方政府和当地驻军举行拥军爱
民、拥政爱民、拥军优属和军民联欢活动。
教师节 9月10日为教师节。 数年来,每逢“节日”,县委、县政府都举行大会
以示庆祝。各级领导和社会各企事业单位也纷纷向学校赠送“礼品”,开展各种尊师
重教活动。
国庆节 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纪念日,机关、学校、厂矿、企事业等
单位按例放假两天。人们升国旗,悬红灯,扎彩坊,挂横标,装点节日风光。召开庆
祝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