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重大科研成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2&A=4&rec=674&run=13

红麻短光照制种 1975年以前,全县红麻种子完全依靠广东、广西和福建等南方
诸省供应, 不仅运途远、 费用大、价格高,而且不能保障供给。为解决这一困难,
1976年由县联社牵头组织部分生产大队技术员在38.6亩试制田内进行红麻制种攻关。
技术人员根据红麻系短日性植物这一特点,采用黑色塑料薄膜罩苗遮光40天左右,使
每日光照缩短至11小时以下等技术措施,制种获得成功。1978年制种面积达1465亩,
产籽11.3万公斤, 不仅满足了本县的需要,还支援了兄弟县,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
长期南种北调的困难。为红麻在北方制种开辟了道路,这一成果,1978年分别获山东
省科研成果一等奖和全国第一次科学大会奖。
对虾人工育苗及高产技术研究 1976年丰城公社东北里大队1.1亩高产池产对虾
456公斤,亩产达418.5公斤,创当时世界亩产最高水平。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对虾工厂化育苗技术 1981年5月10日至6月18日,黄海研究所和即墨县水产养殖
公司的科技人员,在9个虾池中进行对虾生产性育苗试验,育出虾苗1626.9万尾,平
均4.05万尾/m↑3,最高10.17万尾/m↑3。蚤状幼体各期成活率一般在70%以上,
糠虾幼体各期成活率平均为32.8%,最高达53%。通过工厂化育苗试验证明:控温、
充气等是工厂化育苗的重要措施。在采用接种硅藻类施肥(池中自然饵料生物较多亦
可不接种) 方法繁殖一定量生物性饵料(密度达3.5—7万细胞/毫升,以至更高)
的情况下,豆浆或豆腐均可作蚤状幼体各期良好的人工饵料,并能起到控制PH的作用,
卤虫无节幼体不仅为第二、三期糠虾幼体和仔虾良好的饵料,而且也是第一期糠虾幼
体的极好饵料。此项目获1982年山东省科委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获1982年农牧渔业
部技术改进成果一等奖。1985年在北京举行“对虾全人工育苗技术”答辩时获国家科
委技术进步一等奖。
对虾养殖技术研究 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和即墨县水产养殖公司的科
技人员, 根据1982年3月全国对虾养殖科研攻关会议的要求,针对当时我国中型水面
养殖生产存在的单产低、规格小、成本高的主要问题,在170亩、140亩和80亩的三个
虾池中进行了对虾中型水面生产性高产养殖试验, 结果各池平均亩产分别为98.7公
斤、 89.9公斤和93.3公斤;平均体长分别为11.8厘米、12.3厘米和12.5厘米。
此项目获1982年农牧渔业部技术改进成果一等奖。